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构造耦合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构造耦合作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现今东、西太平洋的构造差异及古太平洋和现今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差异与俯冲的洋壳板块性状有关,即:①俯冲角度;②俯冲角度的改变;③俯冲速率;④俯冲速率的改变;⑤俯冲深度;⑥俯冲板块前缘与海沟间的水平距离;⑦俯冲板块在670km上、下地幔界线处的构造形态;⑧俯冲板块的位移及位移方向。这种深部构造活动对浅部构造形成的制约和影响,是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耦合现象的具体表现。中国西北部的盆山耦合现象是大陆内部的构造耦合作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导致中亚地区产生陆内A型俯冲,A型俯冲是造成盆地消亡、山系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海南省五指山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金凤 《山地学报》2003,21(2):169-172
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山地面积占25.4%,五指山是海南山地的核心,也是海南最高峰,从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黄壤、灌丛草甸土。五指山土壤普遍遍缺,而Zn、Ni、Pb、Cd、Cr、Co含量属正常值。在成土过程中,Cd有一定积累,其他元素有明显淋溶。在自下而上的垂直带谱中,Zn、Co含量呈现递减,Cd则相反,Ni、Pb、Cu、Cr含量呈现波浪式变化。气候因素是影响五指山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分析了我国海南地区1965-1975年期间的电离层F2层的临频偏移,发现骚扰的基本形态与国外文献报道的是一致的。但对某些持续几天的电离层大扰动,海南地区的F2层的临频偏移具有明显的周期为24小时的重现性。为了比较,本文还分析了广州站(1964-1976)、武昌站(1968)和满洲里站(1965-1975)的F2层的临频偏移,发现广州站也大体上同时出现这种24小时的重现现象,但满洲里没有这种现象。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电离层骚扰有很强的地区性,如在海南与满洲里站都很平静的情况下,武昌站可出现很强的扰动。  相似文献   
104.
西北干旱区湖泊的近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西北干旱地区湖泊变化的概况,论证了引起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了湖泊变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气候日益恶化,沙漠化面积扩大,林带消失、植被衰退,鱼类资源增殖受阻、产量下降。此外,还结合变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海南省海口地区第四纪火山盆地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06.
《上海国土资源》2007,(4):F0004-F0004
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西通巴蜀,东临荆楚,南依神农架,北接豫陕,面积312km2,辖金顶、南岩、太子坡、五龙宫、玄岳湖五大园区。武当山处于南秦岭构造带的核心部位,受东西向构造控制,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并以天柱峰为中心呈一大致对称的缓倾斜背斜,两侧形成由断裂切割和自然营力雕琢的断块山峰。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共有72峰、36岩、24涧、11洞组成,尤以天柱峰拔空峭立于群峰之颠,海拔1612m,有“一柱擎天”之誉。岩洞胜景以南岩为最,上接碧霄,下临绝涧。白龙潭前,涧水长鸣,青藤缠绕,爽心悦目,…  相似文献   
107.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对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在黑龙江省中部、东部和北部相对湿润的小麦种植区域,辐射量降低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降低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和哈尔滨市,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西北部的北安、五大连池、克山和克东4县,辐射量增加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黑龙江省小麦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百分率的平均值为-1.57%/10a.  相似文献   
108.
At high latitudes and in mountainous areas, evaluation and validation of water and energy flux simu-lations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systematic precipitation errors. These errors mainly come from topographic effects and undercatch of precipitation gauges. In this study, the Land Dynamics (LAD) land surface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impacts of systematic precipitation bias from topography and wind-blowing on water and energy flux simulation in Northwest Americ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pographic and wind adjustment reduced bias of streamflow simulations when compared with observed streamflow at 14 basins. These systematic biases resulted in a -50%-100% bias for runoff simulations, a -20%-20% bias for evapotranspiration, and a -40%-40% bias for sensible heat flux, subject to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adjustmen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run. Uncertain gauge adjustment leads to a 25% uncertainty for precipitation, a 20% 100% uncertainty for runoff simulation, a less-than-10% uncertainty for evapotranspiration, and a less-than-20% uncertainty for sensible heat flux.  相似文献   
109.
《地图》2006,(3):11-11
2006年3月29日,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都目睹了激动人心的天文奇观——日全食。这次日全食在北京时间16时36分从南美洲的巴西东部开始,途经大西洋。非洲的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尼日尔、乍得、利比亚,地中海,黑海,亚洲的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于北京时间19时48分在蒙古西部结束,全程长达14500公里,利比亚和土耳其是此次日食的最佳观测点。日食的全食带两侧约2500公里之内的人也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由于此次日食的全食带并不经过中国,所以在我国只有西北部地区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和四川等地在日落时分看到了不同程度的日偏食。  相似文献   
110.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珊瑚礁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由生物作用和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质体,具有独特的新构造运动意义。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主要有火山活动、地壳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等。珊瑚礁区第四纪火山活跃,到现代已停止活动,部分火山构成珊瑚礁的基座,个别出露海面为火山岛;地壳升降运动差异较大,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2~0.05mm/a;西沙群岛等岛礁地壳运动则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07~-0.10mm/a,岛礁中的造礁石珊瑚生长率、礁顶和灰沙岛的堆积率均相当于或大于地壳下降率与现代海平面上升率的总和;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区内地震活动较强,尤其是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雷州半岛西南部海域发生了6.1级和6.2 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对该区珊瑚礁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