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36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正孔雀石的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它含铜矿物(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共生。世界著名产地有赞比亚、澳大利亚、纳米比亚、俄罗斯、扎伊尔、美国等地区。中国主要产于广东阳春、湖北黄石和赣西北。  相似文献   
102.
通过收集整理前人成果资料,结合湖南、湖北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历史近代地震数据等,全面梳理分析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历史地震,总结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系(带)及控震特征、地震活动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活动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北西向为主,主要活动断裂系有6个,自北向南分别为秦昆北西向断裂系、鄂东北东向断裂系、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鄂西-湘西北东向断裂系、湘中南北东向断裂系、湘东北东向断裂系,其中第四纪活动较为显著且影响程度大的是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及秦昆北西向断裂系西段。“两湖”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第三活动期的相对平静期。结合近代中强震资料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特征分析认为,江汉-洞庭盆地南部的东、西边界、鄂州-黄冈-武汉一带以及鄂西北断块隆起区地壳较不稳定,具有发震潜力,应在城市群规划建设、护江大堤设防和重大工程建设中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3.
落马洞暗河发育特征及其洪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琨  武亚遵  万军伟  肖攀 《中国岩溶》2010,29(4):385-388
根据区域岩溶发育史分析认为,湖北宣恩县落马洞暗河的形成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至晚第三纪。在该阶段中,降水主要通过发育于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地两侧的小型洼地、落水洞汇入地下管道,往卧西坪谷地排泄,在卧西坪一带形成一小型岩溶湖泊的同时,还在谷地西侧形成了下黑槽、铜锣坪、扁洞三个近东西向地下暗河系统。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晚第三纪至今。在这一期间,随着区域构造运动的振荡性抬升,岩溶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在谷地内形成了上、下黑槽、铜锣坪落水洞与卧西坪消水洞等垂向岩溶管道,贯通早期形成的东西向管道并袭夺卧西坪和铜锣坪一带的地表岩溶湖水,使得原分散的岩溶水系统通过南北向的主管道集中排泄,形成了多进口的树枝状复杂管道暗河系统。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内常年遭受洪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落马洞地下暗河形成年代较晚,管道规模较小,且洞内坍塌淤积严重,排水能力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水土流失管理、疏通河道和新建排水隧洞等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4.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从世博会角度下探讨城市群发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上海世博会的价值理念和四大效应的基础上,立足于湖北长江旅游城市群的发展,提出其互动发展的创新思考,对未来湖北长江旅游城市群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温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对湖北清江流域和尚洞内、洞外气温进行同步高频监测,发现洞穴温度响应洞外气温的变化,但由于受到洞穴的“缓冲作用” ,由外及里的温度变化幅度变小,时间滞后,且响应的快慢具有明显的季节性。2003- 2008年度监测的数据统计表明,在150m 洞深处,洞内日温度的变化幅度仅0. 2℃ ,明显低于洞外气温变化幅度( 6. 9℃ ) ;同样,洞内夏、冬季节温差变化( 6. 9℃ )也小于洞外( 31. 8℃ )。比较洞内外温度的时间序列,发现日尺度上,洞内气温滞后洞外0~ 2小时,而在季节尺度上则滞后10~ 40天,其中降温阶段滞后小,升温阶段滞后大。此外,一年四季中,洞内温度对外界气温变化的响应呈现慢( 2- 4月)→快( 5- 7月)→较快( 8- 10月)→较慢( 11- 1月)的特点,可能与不同季节下洞穴“缓冲作用”的强弱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的碳氧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宜昌地区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进行测定,所得δ18O大 于-10‰且与δ13C不相关,表明研究区碳酸盐样品基本上保存了碳、氧同位素的初 始比值。δ18O在白云岩样品中呈现正漂移而在非白云岩样品中呈现负漂移,认为δ 18O反映海水古盐度变化,即δ18O随着古盐度升高而增大;δ13 C在缺氧沉积物中呈现负漂移,但负漂移的δ13C却不限于缺氧沉积物,推测δ13 C可能反映古海洋的初级生产力,即δ13C随着初级生产力的提高而降低。研究还指 出,由于Z值与δ13C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综合运用δ18O和δ 13C的经典盐度公式不适用于研究区古盐度环境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7.
5·12汶川地震之前的3年多时间里,湖北境内及周边依次发生了九江Ms5.7、随州帆4.7、荆州帆4.2和竹山帆4.6等一系列中等强度地震,地震活动的频度和强度均明显高于近几十年的平均水平,在湖北历史地震中这种情况也不多见,在时间上又恰好发生在汶川地震之前.本文通过大地构造背景、历史地震活动、汶川地震前后湖北地震活动情况分析和震源机制解等方面探讨了近几年湖北地震活动与汶川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收集了湖北省秭归地区24个流动地震台站2020年6—7月期间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得到了各台站之间的经验格林函数,提取了0.6—5 s周期范围内的瑞雷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获得了该区域近地表6 km以内的三维S波速度模型。结果显示:秭归盆地及其南部邻区的S波速度明显低于东侧断裂区的S波速度,与研究区不同构造地块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一致;2014年MS4.2地震发生在研究区垂向高低速交界区;长江区域附近断裂区的S波速度明显降低,表明长江水渗透到断层区,因此秭归地区地震频发与三峡库水荷载和水渗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湖泊沉积通量蕴含了流域降水量及人类活动的丰富信息.依据太白湖沉积岩芯210Pb定结果及CRS模式,建立了近百年来的沉积年代序列,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沉积通量变化与流域降水量及人类活动的关系.1900-1920、1928、1937-1942、1953-1954年沉积通量较高的四个时段,分别对应于夏季降水较多的1900-1920、1931、1938-1939、1954年,沉积通量增加主要与夏季降水量偏多,被带入湖泊的泥沙量增加有关.1958-1963年,太白湖流域上游兴建三座水库,对洪水及入湖泥沙起到了调蓄作用,自此之后,太白湖的平均沉积通量减小,降水量已不再是影响沉积通量的主导因素;1958-1970年沉积通量较高,主要是太白湖围垦导致的入湖泥沙量的增加及湖泊面积减小所致;1983-1993年沉积通量的增加则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由集体转为个体生产模式后,耕作业的快速发展所导致的水土流失的加重.研究结果证明,采用210Pb强度及CRS模式所建立的太白湖近百年来的沉积年代标尺精度较高(误差小于4年),太白湖沉积环境稳定,可采用其沉积指标进行流域及湖泊环境演化重建.  相似文献   
110.
湖北浮桥河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997年 4月至 1998年 1月 ,在浮桥河水库 14个采样点调查底栖动物 ,共获 4 7种 .其优势种类为霍甫水丝蚓 (Limnodrilushoffmeisteri)、中国长足摇蚊 (Tanypuschinensis)、前突摇蚊属 (Procladiussp .)和摇蚊属 (Chironomussp .) .水库底栖动物的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偏低 ,上游的指数值最高 .从种类相似性来看 ,底栖动物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在水平分布上 ,上游与库汊的种类相似性最低 ,库汊与下游的种类相似性最高 .浮桥河水库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5 2 9.1ind/m2 ,平均生物量为 35 34.1mg/m2 ,均以水生昆虫占优 ,其时空变化主要受水生昆虫控制 .能量估算法估算出浮桥河水库底栖动物的渔产潜力为 1.5× 10 4 kg/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