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645篇
地质学   874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38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喀纳斯"在蒙古语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 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境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处达188.5米,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  相似文献   
102.
19世纪晚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湖泊都表现出湖水位的强烈波动变化。低湖面期发生在本世纪初至30年代及自60年代以来时期;而在本世纪40年代湖泊水位普遍比现代要高出2—4米。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湖水位的这种变化,尤其是60年代以来的水位下降,归咎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自60年代以来,我国仍有些地区河湖水位上升,并且这些地区人类活动影响也十分强烈;而在青藏高原,尽管人类活动影响微弱,湖水位却下降强烈。进一步的分析证实河湖水位变化与降雨量变化的地区差异一致;并且变化强烈区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与控制我国主要降雨量分布的极锋位置平行一致。在时间上,40年代前后的高湖面期,同时也是气温和降雨量明显偏高的所谓“20世纪温暖期”。  相似文献   
103.
可可西里苟仁错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比值,有效地揭示了湖泊沉积物物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已成为反映古气候波动的有效指标。根据可可西里苟仁错湖泊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CIA,ICV等元素比值的结果,揭示该地区1400AD以来化学风化作用十分微弱,因此湖泊沉积物元素组成,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研究表明1400AD以来该地区气候经历多次冷暖波动,且呈干旱化的趋势,1420AD左右进入小冰期,其中1480~1520AD最为寒冷,1900AD后干旱化加剧。  相似文献   
104.
105.
通过对藏北高原西北部结则茶卡湖泊及其沿岸地质地貌调查,发现其为一个富含硼、锂、钾、锶的封闭型盐湖,沿岸海拔4 850 m拔湖325 m有一条明显的高位湖岸线,该湖岸线到湖面之间有六级湖积阶地发育,六级以上阶地保存零星。沿湖岸不同高度上的湖积物U系年龄分别为(14.2±1.2)ka BP(T2)、(38.0±3.5)ka BP(T4)和(41.6±3.2)ka BP(T5)。湖面下降的幅度是藏北高原迄今所知最大。根据湖面平均下降速度推算高位湖岸线和高位湖积层的形成年龄在(120~90)ka BP,与东部的纳木错和西部的甜水海基本一致,说明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初期有一个明显的泛湖期。大约100 ka BP结则茶卡湖面开始下降,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化是在封闭体系干旱环境下进行的,盐湖形成于14 ka BP左右,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可能为自西向东逐渐变为干寒。  相似文献   
106.
南极大陆沿海湖泊生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大陆沿海地带是南极海、陆、冰的交集带,它同时受到来自海洋、大陆冰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因而成为南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环节。存在于该地带的许多湖泊,因其各自的地理环境和发育过程,以及所受诸多外部因子如气候、降水等的不同影响,不同湖泊中水体的理化因子差异很大,由此造成湖泊中生物种类分布和生态结构的显著不同。本文报道了对南极大陆沿海维斯特福尔德丘陵和拉斯曼丘陵等地湖泊中以浮游生物为主体,各类生物的组成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考察研究的结果,并分析讨论了不同类型湖泊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营养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南极区域环境的影响,和制订南极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全球气候恶化,洪涝、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科学研究预测区域乃至全球环境演变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成为目前全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要科学的掌握环境变化的规律,就必须研究过去的环境变迁,沉积物无疑是最好的研究对象。而湖泊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直接出露于地表,其沉积物则是最好记录环境变化信息的载体。近几年来元素地球化学在研究湖泊演变历史,揭示湖泊环境变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今后的工作应着眼于分析研究引起源泊环境变化的原因,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进而对未来环境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和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治,或许是今后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8.
本项研究是PMIP(PalaeoclimateModelingIntercomparisonProject)国际合作项目中有关模型模拟与观测资料对比的一部分。模型试验对象是6000yr.BP的全球湿润状况。模拟试验以检测太阳辐射变化对全球大尺度气候系统的影响为主要目的。观测资料是利用地质证据恢复的古湖泊水位变化,实际上是某一地区的有效降水(降水减蒸发)的变化。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所有模拟试验均能重现6000yr.BP在亚洲南部与非洲北部的湿润环境,从而证实了因太阳辐射变化导致的亚洲与非洲季风的增强。但模拟的季风增强无论是强度还是范围均小于地质记录。原因很可能是模拟试验中下垫面特征用“现代”的来处理。模拟试验对北半球夏季辐射增加造成的西风带北移及由此引起的中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不够成功。绝大多数模拟对受洋流与海温影响较大的地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所有PMIP中的模拟试验都未考虑海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火山灰下的记忆:辽西中生代热河化石库的组成和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