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5篇
  1974年   16篇
  1964年   13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冲沟侵蚀是中国西部山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小流域研究表明,黄河和长江中的泥沙主要是冲沟侵蚀引起的。目前,长江上游80%的冲沟因被幼林草植被覆盖而处于非活跃期。到底这些冲沟系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未来的暴雨和径流是否会激活这些冲沟系统?土地利用与景观结构对冲沟系统的发生、演变有何关系?基于这些问题,近几年来在中科院山地环境学“百人计划”和“国外引进杰出人才”项目及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下,中德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合作研究。本文介绍了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冲沟发生、演变的部分研究成果。我们在西昌安宁河干暖河谷选择了两个冲沟系统一个位于西溪乡长山岭,一个位于大青梁子。为了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对冲沟发育的影响,我们对研究小流域的航片、土壤剖面、泥沙堆积与土地利用历史等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对比分析。同时,对两个冲沟系统的大小和土壤流失的体积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测定和计算。据此,获得了研究流域的冲沟侵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数百年的持续景观演变,尤其是20世纪中期人为强烈的不合理农业垦殖和利用土地,造成了四川西南部大量冲沟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流域的冲沟侵蚀速率高达375t/hm2*a-1。采取成功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控制冲沟侵蚀,对中国西南山地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2.
103.
从宽角地震数据得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南部的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INDEPTH计划的第一阶段,完成了一条跨过特提斯喜马拉雅南缘的深地震共中点(CMP)剖面,它绘制出俯冲到喜马拉雅之下的印度大陆地壳的顶部(主喜马拉雅道冲或MHT)和底部(莫霍层)轮廓。我们用移动式地震仪记录了CMP剖面的爆炸,偏移距最大达155km。短偏移距数据证实了CMP剖面的数据,而我们的大偏移距数据则以强反射带为主。我们将这一反射带的强的初始相位解释为藏南滑脱系(STD),而其最后一个相位则为MHT的反映。我们用CMP剖面的初动数据去详细地模拟最上部2km的结构。亚东裂谷系中年青的伸展盆地的深度约束在2km,给出了裂谷东侧的断距为4.6km,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内的正断层,E-W向伸展1.5%。宽角数据用于建立地表到MHT的地震波速度模型。STD反射体北倾13°,从约6km深(在CMP剖面南端之下)到22km深,然后变平,倾角减至5°。这样,我们的观测提出STD是一个深的基底断裂,对MHT,我们观测到倾角为75°,NNE倾,从高喜马拉雅山脊下的-20km海拔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约70km处的-36km海拔(地表下40km)。我们提出印度地壳可能俯冲到缝合带地表之下,却不可能是整体俯冲。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一、导言从测站资料研究台风中心附近风的分布,对进一步研究台风结构和台风灾害原因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然而,一个成熟的台风移经气象站,使能从台风中心进行观测的可能性是很少有的。在最近的25年中,经过日本群岛的最强的台风T6118,曾对它进行地面风的分析,发现最大风是位于沿着台风气压中心路经右侧20公里处,但是,那时地面最大梯度风的半径化于约50公里处,而且最大地面风与最大地面梯度风在一些地方是一样大的,对这些作进一步分析成为不可能,因为大多数站位于小山顶上或岛的内陆部分,所以站与站之间由于地形不同影响到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07.
<正> 一、兰坪地洼的发展兰坪地洼是滇西地洼区的三级构造单元。其大地构造发展过程如下: 1、地洼初动期早阶段(T_2-T_3)首先沿东、西两侧的乔后断裂和澜沧江断裂发生断陷,形成边缘断陷带。随后(T_3),断陷内迁,并通过一系列正断层的活动,实现盆地扩张,逐步形成盆地雏形。在盆地边缘发育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中南部发育海陆交互相的红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2、地洼初动期晚阶段(J-K) 盆地整  相似文献   
108.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9.
110.
The new type of copper deposits concerned with in this paper are vein copper deposits found in the Lanping-Simao Rift Basin, Yunnan,China. As is indicated by H,O,C,S,Pb and Sr isotopes, water and mineralizers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were derived from heated meteoric water and mantle, respectively.The metallic elements(Cu,Ag,Pb,Zn,As,Sb,Fe,REE,etc.)are characterized by a mixed source from the crust and the mant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