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质学   4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干旱区沙地资源农业利用模式的经济生态综合评判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对干旱沙区比较典型的(Ⅰ)小麦玉米带作模式、(Ⅱ)沙地衬膜种稻技术模式、(Ⅲ)沙地长龙架葡萄栽培模式、(Ⅳ)沙地果树微灌栽培模式,(Ⅴ)枣粮间作模式5种沙地利用模式进行了经济生态综合评价。讨论了在多因素决策的情况下5种模式的优先排序:Ⅱ>Ⅰ>Ⅴ>Ⅳ>Ⅲ。评判因子权值确定采用判断矩阵分析法,模糊矩阵合成运算选用加权线性变换模型M(·,+)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02.
额济纳三角洲地下水水盐特征与植被生长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地下水采样和分析数据, 从空间尺度上, 讨论了额济纳三角洲地下水水盐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生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额济纳三角洲矿化度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升高, 东河SO42-浓度下降, 其他离子增加, 西河离子浓度都呈上升趋势, 河道剖面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水盐特征; 终端湖盆为本区高矿化度地区; 地下水水盐条件制约植被分布、生存和演替, 各种植被类型适应不同的地下水位和盐分特征。  相似文献   
103.
额济纳地区历史时期的农牧业变迁与人地关系演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肖生春  肖洪浪 《中国沙漠》2004,24(4):448-450
通过对额济纳地区历史时期的农牧业更替以及绿洲环境演变过程的认识, 综合其水系变迁、绿洲迁移、荒漠化过程和人类活动中心的转移等方面, 将该地区人地关系演进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汉代以前的生态自然平衡阶段, 人地自然和谐; 两汉至元代的生态失衡阶段, 人地矛盾加剧; 明清生态自然恢复阶段, 人地矛盾缓和; 近代生态环境恶化阶段, 人地矛盾尖锐。随科技水平提高, 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程度增强, 必将有利于促进人地矛盾的缓解, 最终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4.
额济纳绿洲柽柳群落蒸散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额济纳绿洲柽柳群落蒸散进行研究, 发现柽柳蒸散速率日变化成双峰形, 各月出现峰值和低谷值的时间各不相同, 8月最迟; 平均蒸散速率值8月>7月>6月>9月; 各月蒸散总量大小依次为126.9mm(8月)>93.85mm(7月)>77.3mm(6月)>65.2mm(9月)。整个生长季蒸散总量为363.35mm。蒸散速率的变化受植物自生生理特性及气候因子和下垫面条件影响, 其中净辐射起主导作用; 蒸散速率与地下水位变化成反相关关系, 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可能致使柽柳死亡。  相似文献   
105.
干旱、半干旱地区微生物结皮土壤水文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19  
微生物结皮与土壤水文过程的关系一直是微生物结皮研究中最具争议性的热点问题。文章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结皮在降雨入渗、水分保持和土面蒸发等土壤水文过程中的功能, 总结了微生物结皮土壤水文学研究中的各种观点, 针对不同观点之间产生的争议, 作者认为微生物结皮的时空特殊性、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是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最后, 从试验方法和研究目标上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灌水量对土壤水肥分布与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春小麦不同灌水量土壤剖面水分和可溶性养分分布、农田实际蒸散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指标等的测定与计算,对沙坡头层次性土壤种植春小麦最适宜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春小麦拔节期及扬花期,以500 m3·hm-2、750 m3·hm-2及1 000 m3·hm-2水量灌溉,土壤剖面3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2)拔节期3个灌溉水平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分布的峰值均出现在 0~20 cm土层,但其浓度的下移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扬花期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峰值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下移。在灌水量为500 m3·hm-2时可溶性养分浓度最高。(3)作物耗水量和农田实际蒸散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与灌水量为500 m3·hm-2相比,灌水量为750 m3·hm-2及1 000 m3·hm-2时籽粒水分利用率分别降低83.33%和147.50%。可见,在该土壤上种植春小麦的最适宜灌水量为500 m3·hm-2,灌水量可保持在土壤田间持水量4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