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2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冈底斯带谷露区中新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露花岗岩是冈底斯构造带上念青唐古拉花岗岩的一部分,分布在当雄-拉萨大型北北东向伸展断裂两侧。岩石类型主要有斑状花岗闪长岩、巨斑黑云母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含石榴石花岗岩等。花岗岩同位素K-Ar测年结果在11 Ma左右,形成于中新世。花岗岩具有富硅、铝和碱,贫铁、镁、钙的特点,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花岗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有较明显的负铕异常。岩石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LILE),贫化高场强元素(HFSE),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Rb、Th强烈富集,Nb与Ta亏损近似,Ba、Sr 和Ti强烈亏损的特点。谷露中新世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与该区地壳东西向拉伸阶段的构造环境有关,是碰撞造山后地壳伸展、快速隆升背景下减压深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对藏北羌塘地体阿木岗群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获得的资料,对羌塘地体阿木岗群的层序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变质岵与盖层之间的角度不整保关系,火山-沉积变质岩的Sm-Nd年龄对阿木岗群的原岩时代和变质年龄进行了重新厘定,得出其原岩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和少量火山岩,经历了三期变质作用的演化,火山-沉积变质岩Sm-Nd年龄为268.6Ma。  相似文献   
103.
郑常青  徐学纯  M.Enami  T.Kato 《世界地质》2005,24(3):236-242
新疆阿尔泰地区的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递增变质作用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T=580~680℃、P=4.0~5.1kbar;递增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独居石副矿物,而且Th-U-Pb含量比较高,适合电子探针独居石化学法定年。依据电子探针独居石Th-U-Pb化学法(CHIME法)定年,变质时代为(262±10)~(264±22)Ma。表明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形成于二叠纪中期,为古亚洲洋闭合时间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辽西中生代粗面玄武岩的KAr同位素年龄为84.76±1.67Ma,其 中 含有丰富的超镁 铁质岩和深部壳源捕虏体,主要有角闪尖晶二辉橄榄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 含斜长石的角闪二辉石岩、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片麻岩等。包体的组构及矿物化学研究表 明超镁质岩捕虏体来源于上地幔,麻粒岩和片麻岩则为深部壳源捕虏体。该类包体的发现对 中国东部中生代上地幔和下地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苏鲁超高压带内石桥浅变质岩的地质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地质调查显示,石桥浅变质岩与周边超高压变质岩呈构造接触(构造片岩);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该浅变质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大陆边缘厚地壳上裂陷或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部分浅变质岩发育多硅白云母,形成于中-高压相变质环境,说明这些浅变质岩曾经历大陆板块俯冲的动力变质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浅变质岩的成因机制及其与超高压变质岩和扬子板块俯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中国东北~500Ma泛非期孔兹岩带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周建波  张兴洲  郑常青 《岩石学报》2011,27(4):1235-1245
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如佳木斯地块的麻山群、兴安地块的兴华渡口群等岩石组合是以(含石墨)大理岩、夕线石榴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为主要标志的孔兹岩系。在额尔古纳、兴安和佳木斯-兴凯地块的夕线石榴片麻岩分别得到锆石U-Pb年龄,证明这些高级变质岩的原岩年龄以新元古代(600~850Ma)为主,变质年龄为~500Ma,因此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记录了从Rodinia 到 Gondwana大陆的聚合与离散的过程。泛非期高级变质岩及其同期岩浆岩在额尔古纳、兴安、松辽、佳木斯 和兴凯地块等断续分布,总体出露范围>1300km,并沿虎头、鸡西、萝北、兴华渡口和漠河一线总体北西向沿黑龙江断续分布,因此我们命名为"中国东北泛非期孔兹岩带"。 "中国东北泛非期孔兹岩带"的提出和进一步研究, 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各地块基底组成的异同性以及陆块聚合的过程,以及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在Gondwana大陆重建中的位置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黑龙江杂岩蓝片岩—云母片岩矿物成分及变质作用P-T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构造混杂岩中保留着一套曾遭受过中高压变质作用的岩石,其代表性岩石为:蓝片岩-云母片岩;蓝闪石、铁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单位结构中Si=3.37~3.46>3.30)等具有中高压性质的典型变质矿物在岩石中平衡共生.蓝片岩-云母片岩组合至少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阶段变质,早期为绿帘蓝片岩相,变质温压条件为T=320~460℃,P=7.8×108~11×108Pa.晚期为高绿片岩相,出现富镁绿泥石(XMg=0.565~0.646)交代早期钠质角闪石和多硅白云母等高压变质矿物现象,变质温度升高而压力有所降低,由石榴石云母片岩所限定的高绿片岩相变质条件为T=536~598℃,P=6.8×108~9.5×108Pa,属中温和中高压变质.  相似文献   
108.
控矿构造一直是热液矿床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以大兴安岭中段为研究对象,通过1∶25万柴河镇幅和蘑菇气幅地质调查,提出:(1)该区主干控矿构造由大黑山-太平岭-鸡冠山北断裂带和扎兰屯市-哈多河断裂带构成,形成时代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2)控矿构造性质主要表现为压性、张性和剪切性质,三者之间分别经历了剪切与拉张,剪切与压扭性质之间的转换,主压应力场依次发生E-W向、SE-NW向、SSE-NNW向三次变化.(3)总结出该区主干构造控矿、分枝构造控矿、平行构造控矿和斜列构造控矿等若干赋矿规律,该赋矿规律与该区导矿构造,导矿构造和矿源与深部板块俯冲产生熔融岩浆密切相关.这些新认识为该区的地质基础、成矿理论深入研究和找矿工作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对大兴安岭中部五岔沟镇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体研究结果表明,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体主要岩性组合为碱长花岗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36.97±0.99Ma、135.85±0.78Ma、126.04±0.48Ma和135.87±0.4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主量元素具有富硅、富钾的特征,A/CNK值介于0.997~1.05之间,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并具有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贫Ba、Sr、Ti、P,这些特征表明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是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大陆裂谷或板内构造环境(A1型花岗岩),代表了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可能是受到古太平洋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大兴安岭全胜林场地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全胜林场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兴安地块,出露的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由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岩石未遭受变质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类花岗岩高硅(SiO2=75.72%~76.28%)、富碱(Na2O+ K2O=7.78%~8.89%)、弱过铝(Al2O3=12.42%~13.01%),TiO2、Fe2O3、FeO、MnO、MgO、CaO、P2O5等含量很低,标准矿物分子中石英、钠长石、正长石含量较高,出现少量刚玉分子和极少量的锆石、磷灰石、磁铁矿和钛铁矿等,但未见有碱性暗色矿物;稀土元素总量中等略偏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且轻稀土富集,具中等-较强的负铕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较富集而Ba、Sr、Eu明显亏损,强烈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P元素。岩石所具有的A/CNK<1.1、标准矿物刚玉分子<1%、A/NK>1.0、P2O5与SiO2负相关、较高的分异指数(DI=92.49~97.26)等特征以及偏低的锆石饱和温度(730~834℃),均显示其具有类似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点。岩石中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柱状,振荡环带较发育,Th/U比值较高(大多介于0.36~1.35),为岩浆成因锆石;四个样品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22.2±1.2)Ma、(305.9±2.4)Ma、(301.3±2.6)Ma和(294.8±1.6)Ma,代表其岩浆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研究区内出露的二长-正长花岗岩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侵位活动的产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表明,大兴安岭全胜林场地区晚石炭世岩浆侵位活动可能发生在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所造成的造山晚期-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下,二者最晚于早石炭世末已经完成碰撞拼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