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配置不均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反映在空间上则为资源布局不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作为关乎民生与社会公正的重要议题,成为教育、经济、社会、地理、城乡规划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研究发展脉络,将其分为探索期、深化期、快速拓展期3个阶段;对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的空间特征与演化趋势,需求与供给方影响要素,均衡性评价标准与方法,以及对城乡空间发展影响等主要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指出现有研究在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基础教育资源布局评价模型引介与优化方面成果丰富,但总体仍存在学科融合不足、研究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并鉴于此,提出今后应在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分析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模式与演化规律、多学科融合探索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生成机制、关注地方特色对案例区长期系统追踪等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孢粉数据的珠江三角洲QZK6孔全新世气候定量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珠江三角洲QZK6钻孔孢粉组合特征及AMS14C测年结果,基于CONISS软件对剖面孢粉组合进行分带分析,其结果分为A、B、C和D四个孢粉带。根据10981a cal BP以来的孢粉组合特点,结合东亚孢粉数据库中位于广东的122个天然植被下的表层土壤样点的孢粉组成特征,利用软件Polygon 1.5定量重建了QZK6孔的全新世古气候参数。结果显示,全新世气候基本以暖湿为主,总体趋势为凉干—热湿—温凉;D带(10981~8500a cal BP)年均温度为21.7~22.1°C,年降水量1778~1888mm,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均比较高;C带(8500~8105a cal BP)年均温度为21.9~22.3°C,年降水量为1845~1929mm,达到各带中最高值;B带(8105~4343a cal BP)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开始降低,年均温度为20.8~21.7°C,年降水量为1595~1806mm。人类活动从B带开始增强(在A带达到最强);A带(4343a cal BP至今)年均温度为20.3~21.5°C,年降水量为1587~1765 mm,为各带中年均温度最低、年降水量最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3.
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QZK4孔第四纪沉积年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地质环境变迁迅速的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于第四纪沉积的年代存在多种认识。结合南中国海的海平面变化记录,通过AMS14C和光释光测年发现,珠江三角洲腹地QZK4孔第四纪岩心底部最老年龄约为43.71ka BP。岩心记录的第四纪环境对南中国海海平面变化有着良好的响应:岩心下部陆相河流沉积和暴露风化层发育于末次冰期至早全新世的低海平面时期,上部滨海—河口湾沉积发育于早中全新世以来的高海平面时期。根据钻孔岩心的环境分析,推测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的底界可能较本钻孔记录的更老。  相似文献   
104.
基于生态-经济分析的泰州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丁建中  陈逸  陈雯 《地理科学》2008,28(6):842-848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强调因地制宜,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发展能力强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这不仅是均衡地域开发、协调空间秩序的重要依据,实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进行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根据生态重要性和经济重要性指数的评价分析,运用GIS平台将泰州市域划分为不同空间开发强度的类型区,并探讨了分区管制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5.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空间可达性度量既可用于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也可用于比较规划方案的优劣.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度量需要针对不同设施特有的空间布局目标,选取与之相适应的可达性评价因子,并采用合适的度量方法展开,对此进行专题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一方面在对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时效性、接受性、数量、等级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如何针对不同设施进行空间布局目标设定和可达性评价因子选取;另一方面将主要的度量方法分为比例法、最近距离法、基于机会累积的方法、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并对各类方法的应用领域及优缺点予以分析比较,同时以潜能模型、两步移动搜寻法为例探讨相关方法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度量中的应用;最后在对上述研究总结评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多等级设施空间可达性、从需求者的活动规律考虑空间可达性、针对各类设施的综合空间可达性以及相关度量方法与GIS的集成等主题值得投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6.
区域发展的空间失衡模式与状态评估——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雯  孙伟  赵海霞 《地理学报》2010,65(10):1209-1217
从收入增长和生态改善的空间均衡角度来看,区域发展空间失衡是空间开发状态与其区位供给能力不相匹配,空间的经济社会活动没有按照开发供给的比较优势进行地区分工配置。当区域开发规模及程度超过其可能的供给容量视为开发过度;若没有充分利用供给容量,则为开发不足。以江苏省县(县级市) 单元为例,采用开发强度与反映空间供给能力的生态重要性指数、环境敏感性指数、规模集聚指数、资源保障指数、运输经济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协调度,可以判断和评价空间失衡的状态。同时,资源环境价格市场不完善,政府调控要素导向不合理以及开发导向的财税和政绩考核体系等安排,都是导致空间失衡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07.
孙伟  陈雯  陈诚 《地理学报》2010,65(7):819-827
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区域水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协调水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许多国家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为流域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以水体为对象,缺少水陆空间联系以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限制,采用的指标多为环境本底因子,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胁迫作用。为此,本文综合考虑水环境敏感性和压力两方面要素,提出水环境协同约束分区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讨论了分区评价单元划分、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水环境敏感性和水环境压力的二维象限解析,将全省划分为高压高敏区、高压低敏区、低压高敏区和低压低敏区等四种类型区,据此提出产业布局调整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区域产业发展与水环境关系、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利用1960—2009年17层逐日温度场、风场和位势高度场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地面气温的观测资料,采用SVD分析、相关分析以及E-P通量计算等方法对冬季中国地面气温的变化与前期平流层异常的联系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冬季中国平均地面气温与前期2个月北半球高层的温度场、位势高度场以及纬向风场在40 °N以北,90 °W~180 °附近,自平流层上层一直向下延伸到对流层顶附近有一个重要的相关显著区。同时发现,1月中国地面气温异常冷年所对应的北半球中高纬度高层环流异常在前期2个月内为持续性的正(风场为负)异常,而异常暖年所对应的异常随时间变化出现正负(风场为负正)异常的转变,异常自平流层上层向下延伸至对流层内。行星波异常及其传播对平流层-对流层耦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造成中国地面气温异常冷(暖)的原因之一。因此,北半球高层环流的异常对中国地面气温的变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1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10%抽样数据,以长三角139个区县为基本空间单元,提取出各区县按“行业门类”划分的行业从业人口信息,合并归纳为7 种职能类型,从结构属性和空间属性两个层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内部职能分工与空间集聚特征。首先采取洛伦茨曲线和地理集中度指数(EG),测度区域内各职能规模分异与空间集聚程度,然后以职能区位熵为基础数据进行各区县职能空间聚类分析,考察各职能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及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长三角地区整体上以“商务商贸”和“工业”为主要职能,并且存在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农业职能则持续弱化;长三角内部职能分工结构存在不断专业化的趋势,“商务商贸”、“现代物流”和“教育科研”等专业化服务职能逐步向上海、南京、杭州三大中心城市核心区集中,而“工业”职能集聚区集中分布在沪宁轴线地区,并逐渐向沿江地区和杭州湾沿岸地区转移和扩散。  相似文献   
110.
全球化视角的区域主义与区域一体化理论阐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珏  陈雯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82-1091
区域一体化作为重要的区域发展模式, 历来是地理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区域一体化相关概念的辨析, 回顾区域主义发展历程, 并概括全球化赋予区域一体化的新内涵, 提出目前区域一体化研究的不足之处, 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区域主义与全球化是塑造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两种重要的力量, 自19世纪以来, 区域主义就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产生了4 次思想浪潮的变革;与此同时, 区域一体化的理论趋于系统化, 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理论、自由区贸易理论、大市场理论等以国际贸易为重点, 转而向空间、制度等方面扩展, 引入了新区域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研究视角。随着区域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合作领域的深化、组织机制的复杂化, 形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一体化新的内涵。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区域一体化的现实需求, 未来应该对主权国家内部跨界一体化理论、内涵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