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以1981-2012年黑龙江省32个电线积冰观测站资料和80个气象站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黑龙江省积冰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出雨凇、雾凇标准冰厚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对黑龙江电网冰区进行了初步划分. 结果表明:雨凇的密度要远大于雾凇,多数站最严重积冰现象是由雨凇导致的,雨凇对积冰灾害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雾凇日数远远大于雨凇日数,1981-2012年二者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雨凇在秋季(11月份)最多,春季次之,而雾凇日数在冬季(1月份)最多,秋季次之. 雨凇日数在漠河北部、黑河大部、孙吴大部、五常大部和虎林南部较多,雾凇日数在齐齐哈尔中部、绥化中部以及三江平原东部地区最多. 冰区分布图结果显示,富裕属于中冰区,齐齐哈尔属于重冰区,其他地区均属于轻冰区.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实时观测的单一时段和多年合成的通用Ts-NDVI特征空间方法,利用2000 2008年黑龙江省MODIS数据和降水量资料,对研究区整个生长季的Ts-NDVI特征空间结构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从气候特征角度对Ts-NDVI特征空间结构变化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s-NDVI特征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很大,在相同区域,不同时相的Ts-NDVI特征空间干、湿边截距呈现从春季到夏季升高、从夏季到秋季降低的趋势,斜率变化趋势与截距相反,湿边的变化对环境条件更加敏感。合成后通用Ts-NDVI特征空间干、湿边截距分别与历年最小、最大降水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湿边截距与最大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3.
1961-2010年黑龙江省太阳能资源特征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省5个辐射站和32个地面基准站资料,分析黑龙江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太阳能资源丰富度及资源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资源评估。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均太阳总辐射显著减少,1月和12月减少最明显,20世纪70年代太阳辐射最强,80年代最弱;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呈西丰(多)东贫(少)的趋势。全省太阳能资源的稳定性较高,其中松嫩平原西部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稳定性最高,适合集中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  相似文献   
104.
北上台风对黑龙江省气候背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生于海上台风(热带气旋)北上影响黑龙江省的个例,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其移动路径、大气环流背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能够北上影响到黑龙江省的台风移动路径受到副高体的控制北上,绝大多数的必经之路是勃海湾到朝鲜半岛。不同的月份,由于副高体位置及强度不同,移动路径也不同,得出7月路径比8月路径总体略偏西。7月影响台风直接北上居多,8月影响台风北上与西风带低压系统合并居多。有台风影响的月平均环流,欧亚区中高纬为两槽一脊,乌拉尔山东侧及阿拉斯加各有一个槽。  相似文献   
105.
雷电是对流性天气造成的主要灾害之一。利用统计和地理分析的方法,对哈尔滨市2010年7月雷暴日地闪的回击特征进行分析,为提高该市雷电预警预报的准确程度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地闪回击次数可达1—7次,只有1次回击的地闪所占比例为91.37%;在2次以上回击的地闪中,有28.03%的地闪至少有一个继后回击的电场值大于首...  相似文献   
106.
由于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在仪器原理及观测方法上均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对2种观测结果进行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检验原理及检验方法上进行了论述,并随机选取黑龙江省8个观测站2005年1~12月每日02、08、14、20时的平行观测资料,对所有观测要素的人工站和自动站观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结果和自动观测结果所有要素无显著差异率接近96%,均一化水平较高。总体来看,黑龙江省人工站和自动站观测结果在冬、夏季均一性较差,要素间的差异较明显;春、秋季均一性较好,差异性较小。其中差异性要素冬季集中在相对湿度、浅层地温,夏季集中在地温、风速。此外,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高纬度环境对观测仪器的影响、观测仪器与方法、人工观测误差与人工维护、观测时间等方面。如要进一步完善自动站观测结果,需要针对本省气候特点和影响差异性的原因做出调整和修订。  相似文献   
107.
利用1961-2012年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及日最低气温,定义黑龙江省单站寒潮,并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寒潮发生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黑龙江省寒潮频次明显减少,寒潮频次的多少与地形的分布特点一致,山区半山区等高寒地带发生寒潮的频次明显多于平原地区。寒潮在11月和12月发生的最多,9月最少,冬季的寒潮频次明显比春季和秋季多。近52 a春季、秋季和冬季寒潮频次基本为减少趋势,而大兴安岭地区秋季寒潮频次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8.
选用黑龙江省经过均一性检验的59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计算全省逐年热度日(HDD)、冷度日(CDD),分析其趋势及年代际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0 a来HDD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CDD整体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HDD基本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趋势,CDD与HDD呈相反的变化特征,二者纬向分布明显。HDD与CDD均与对应时段平均气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HDD与冷季平均气温呈反位相变化,CDD同暖季平均气温呈同位相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冷季用于供暖的能源将减少,暖季制冷所需的能源消耗将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松花江流域(Songhua River Basin, SRB)103站降水资料、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海温等资料,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1979-2019年松花江流域冬季降雪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的联系。研究表明,松花江流域冬季降雪主要受到其年际变率的调控,且年际降雪异常EOF分解的第一模态表现为流域一致型变化(方差贡献率为55.3%)。当松花江流域冬季年际降雪偏多(偏少)时,鄂霍次克海到阿留申地区出现位势高度正异常(负异常),其南部中低纬地区位势高度为负异常(正异常)。进一步分析表明,冬季西北太平洋地区偶极子型海温异常对同期松花江流域年际降雪有重要影响。当西北太平洋海温偶极子为正位相时(日本海地区海温正异常,菲律宾群岛以东地区海温负异常),引起西北太平洋中高纬地区对流层中层出现位势高度正异常,低层为异常反气旋式环流,中低纬地区对流层中层出现位势高度负异常,低层为异常气旋式环流。在此环流背景下,北太平洋到松花江流域被异常东南风控制,有利于阿留申以南海域以及我国东部近海地区的水汽输送至松花江流域并辐合上升,导致该流域冬季年际降雪增加;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0.
利用CFSv2模式的延伸期逐日预报,分析了CFSv2模式对2017年冬季黑龙江省发生的三次强降温过程预测能力。结果发现CFSv2可以提前10 d以上预报出黑龙江省冬季的强降温过程,发现模式对第一次的强降温过程的预测效果要好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预测效果。针对CFSv2延伸期逐日预报来说,需要综合分析连续几日的预报时段内的逐日信息,才能确定是否发生强降温过程。CFSv2逐日预报对黑龙江省冬季的强降温过程的预报能力有一定的技巧,但预报能力还是有限,为了有效提升预报准确率,还必须提高CFSv2模式对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的预测技巧和研发与之相适应的解释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