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杨荷  周伟  马刚  李少林  常晓林 《岩土力学》2016,37(6):1697-1705
如何准确确定原级配堆石体的力学参数是高堆石坝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参数反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法之一,传统的参数反演方法因需要进行大量的有限元正分析,其计算工作量大,反演效率较低。响应面法可以有效克服以上问题,但已有方法仅针对堆石体的瞬变参数,未考虑流变参数,不能满足堆石坝长期变形预测的需要。综合考虑瞬变和流变参数,通过构造更加合理的响应面函数,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高堆石坝瞬变-流变材料参数反演方法,大大提高了反演的效率和精度。以水布垭面板堆石坝为例,采用该方法对坝体瞬变和流变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反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在数值和变化规律上总体符合较好,反演结果合理可靠且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12.
贵州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西南部,区内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变形,构造变形具有分区分块特征。基于贵州地区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提取出不同深源层地质构造的重力异常信息,并结合地质资料和人工反射地震剖面对贵州地区深大断裂分布、各构造单元变形特征、燕山运动影响深度及莫霍面埋深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贵州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垭都-紫云断裂、贵阳-镇远断裂、三都断裂、遵义断裂、赫章-遵义断裂5条深大断裂将全区分割成6个主要构造变形单元,这些边界断裂控制了各构造单元的变形及贵州重力场分布特征;对这5条断裂展布特征、切割深度、倾向等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贵州地区现今构造格局定型于燕山运动,由于深部滑脱层的调节作用,燕山运动主要造成了埋深小于6~7 km地层的褶皱变形,埋深大于6~7 km的地层未受燕山运动的影响,仍保留东西向构造变形特征。此外,利用Parker密度界面反演法得到贵州地区莫霍面起伏为38~48.5 km,由东部印江-荔波一带的38 km逐渐降低到六盘水附近的48.5 km,总体上向西倾斜。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以S、Pb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研究黔北桑木背斜铅锌成矿带成矿物质来源。桑木背斜铅锌成矿带矿石矿物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大最小值为16.1‰,最大值为31.5‰,平均值为25.6‰,极值为15.4‰;矿石矿物为相对富集重硫型;据此判断其硫的来源可能为沉积岩。研究区内来自不同矿区、不同矿物的Pb同位素变化均很小。~(206)Pb/~(204)Pb介于18.25~18.57 之间,~(207)Pb/~(204)Pb 介于 15.63 ~15.92 之间,~(208)Pb/~(204)Pb 介于 37.82 ~38.93 之间,三者变化范围均很小,且不同硫化物样品之间的Pb同位素组成也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桑木背斜地区的铅锌矿床可能具有较为单一的铅金属来源。通过投图分析,笔者认为桑木铅锌矿成矿带的铅金属可能来源于下伏基底地层。  相似文献   
114.
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共同约束反演多普勒雷达风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丰  魏鸣  李南  常亚楠 《遥感学报》2013,17(3):578-589
多普勒雷达可以提供降水回波区的风场信息。为了充分运用雷达资料分析中小尺度天气过程,本文假设反射率因子在短时间内的运动满足拉格朗日守恒,提出了采用连续两次的反射率因子回波和径向速度数据共同约束的方法来反演风场,在反演过程中避免了对径向速度的分布进行假设。针对连续两个时次之间反射率回波运动中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误差做了模拟风场试验,结果表明,当回波运动随机误差不超过40%时,反演结果较为可靠。另外,本文还利用此风场反演方法进行两次中尺度天气过程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的风场与实际风场结构相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5.
近年来,国土资源行政奖励行为越来越多,在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垦造耕地、建设绿色矿山、土地执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即在2009年11月出版的《非权力行政方式与国土资源管理》(林依标编著)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2010年以来的国土资源实践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25,他引:20  
周涛发  范裕  袁峰  钟国雄 《岩石学报》2012,28(10):3051-306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在该地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了大量科学研究论文和50余部专著.据统计,1959年~2012年间在公开发行的中文地质学期刊中,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学术论文共888篇;1990年~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SCI检索论文中该区有185篇.这些论文中涉及矿床学方面的研究最多,约占论文总数的一半.成矿带内,铜陵矿集区研究程度最高,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也最多.有关成矿带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趋势逐年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2010~2012年出现两个研究高峰,反映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仍然是我国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地质与矿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中生代构造转换与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2)岩浆作用与深部过程;(3)成矿系统及其演化;(4)成矿潜力.本专辑收录的26篇论文基本反映了当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最新研究进展,所报道的大量地质学新观察、矿床学和岩石学研究、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同位素年代学特别是高精度锆石U-Pb年龄等对深入进一步探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推动成矿带基础理论研究和指导找矿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能源群桩工作特性,基于Abaqus有限元模拟,将换热稳定阶段的平均温度赋予桩体进行稳态热-力耦合计算,提出了能源群桩承载特性的简化分析方法,并通过与现场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结合算例,进一步利用该方法对纯力学荷载和热-力耦合作用下的能源群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群桩基础中能源桩分散对称分布的不均匀沉降要明显小于集中分布,而且分布形式对桩基结构响应特征影响较大;②桩基等刚度下,增大桩径和减小桩间距,群桩倾斜控制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以为能源群桩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8.
2011年3月24日缅甸孟帕亚M7.2级地震地震构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2011年3月24日缅甸孟帕亚M7.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孟帕亚断裂的活动特征、活动时代,以及断裂与历史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9.
辽宁本溪晶花洞发育于中奥陶世马家沟组(O2m)厚层灰岩中,主要受近SN、NE断裂控制,沿近SN断裂发育高度不同的4层洞穴。洞内沉积物以化学沉积为主,机械沉积较少。通过测定洞内外的温度、湿度及CO2含量,对比研究发现洞穴封闭性较好,与外界大气循环较差。在与洞外干河河流阶地的高程及形成时代上的对比研究基础上,结合主洞所采年龄样的铀系法测年(111.5±5.3 ka),初步推断晶花洞主洞发育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20.
The study developed a feasible method for large-area land cover mapping with combination of geographical data and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Northeast China (NEC) as the study area. First, with the monthly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sets, the spatial clustering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 NEC into four ecoclimate regions. For each ecoclimate region, geographical variables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elevation, slope and aspect) were combined with phenological variables derived from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data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and land surface water index (LSWI)), which were taken as input variables of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Decision Tree (DT) classifiers were then performed to produce land cover maps for each region. Finally, four resultant land cover maps were mosaicked for the entire NEC (NEC_MODIS), and th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data of NEC (NEC_LULC) interpreted from Landsat-TM image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NEC_MODIS and MODIS land cover product (MODIS_IGBP) in terms of areal and spatial agre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enological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EVI and LSWI time series well discriminated land cover classes in NEC, and the overall accurac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5.29% with addition of geographical variables. Compared with NEC_LULC for seven aggregation classes, the area errors of NEC_MODIS were much smaller and more stable than that of MODIS_IGBP for most of classes, and the wall-to-wall spatial comparisons at pixel level indicated that NEC_MODIS agreed with NEC_LULC for 71.26% of the NEC, whereas only 62.16% for MODIS_IGBP.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NEC_MOD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in the study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imely and detailed land cover mapping in temperate and boreal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