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8篇
  免费   1805篇
  国内免费   3156篇
测绘学   334篇
大气科学   5831篇
地球物理   939篇
地质学   2066篇
海洋学   1999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44篇
自然地理   56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352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南澎列岛及邻近海域地质地貌与灾害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澎列岛及邻近海域是广东沿海灾害地质因素较集中和类型较齐全的地区之一。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简要地分析了区内地质地貌以及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地面沉降、滑坡、地裂和沙土液化等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2.
1998年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上层环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South China Sea Monsoon Experiment)期间2个强化观测航次(4-5月及6-7)所获温盐深(CTD)资料,利用一个改进逆模式研究了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环流的演变特征。诊断计算表明,在此期间南海环流主要表现为两脊两槽型,即越南以东和菲律宾以西呈反气旋式环流,南海北部和南海中部呈气旋式环流。但对局部区域而言,可以发现在季风爆发前后其环流结构有明显的差异。上述计算结果亦与等压面上海水密度分布的定性分析结果及同期观测的ADCP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计算所得到的南海上层环流主要特征与定性分析结果及实测资料大体一致,诊断结果可作为南海上层季风环流演变机制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3.
124.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125.
黑潮和中国近海环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伍伯瑜 《台湾海峡》1991,10(1):25-32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总结和讨论了黑潮对中国近海环流影响的基本结果,指出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和沿台湾海峡向北运动的黑潮分支,其年际变化明显,并认为该黑潮分支的运动状况对中国近海特别是南海和东海南部的中、下层环流影响显著,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6.
东中国海环流的一种模型——Ⅰ、冬季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中国海环流是控制本海区水文气象状况的最重要因子.但至今尚无完整的功力学理论分析,这是因为对产生该海区环流的主要因子了解不够,加之它岸形复杂,水深变化很大,难以用一个解析模式将全海区概括起来。目前在黑潮深水区进行了一些动力计算,得到较好的结果,但在近岸浅水区由于零面选取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7.
用1958—1967年海上调查和船舶报水文气象资料,计算了渤、黄、东海海面热量平衡各分量及其总和的年平均状况;分析了各热量分量的平面分布;估算了各分量的量级;讨论了海面热量平衡与水团分布和海洋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气界面上,海洋获得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失去的热量主要是由于海水的蒸发;暖流区海洋失热最多,尤其在黑潮主干区明显。同时还指出,年平均各热量分量的总和基本上反映了海洋环流的形势,而海洋内部的平流热输送为本海区带来大量的热量,从而弥补了通过海、气界面海洋释放给大气的热量。  相似文献   
128.
秦皇岛砂滩海洋线虫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两年的周期内,对秦皇岛4个砂滩的海洋线虫进行了6次芯样采集。灯塔、新煤码头、汤河口和北戴河赤土山4个砂滩均系分选好的细砂或中细砂,其中值粒径为140-285μm。对连续16个芯样计数的变异性所做的测试证明,1,2和3个芯样计算所得95%C.L.分别是0.539X—1.855X,0.647X—1.547X和0.700X—1.428X。秦皇岛砂滩海洋线虫的年平均密度:中潮带上区为1381±441 inds.10cm~(-2)。中潮带下区为1264±538 inds.10cm~(-2)。灯塔和新煤码头砂滩,8月出现高密度值,与温度的季节变化相符合,而汤河口则出现最低值,可能与污染物的大量排出有关。多数砂滩的大部分芯样显示了明显的重直分布,即种群数量的大部分集中在芯样顶部的两个分层:0~4和5~8cm。没有发现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趋势。与世界其他海区砂滩的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9.
南日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庆红  冯季芳 《台湾海峡》1996,15(3):280-285
南日岛1990~1991年4个季度月共鉴定浮游植物200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5门64属,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甲藻;暖水性种65种,广温性种120种,温带种15种;年平均数量为263.15×104个/m3,5月最多为869.61×104个/m3,8、10月及1月依次减少。主要优势种有细齿角利藻、奇异菱形藻、中肋骨条藻、佛氏海毛藻等。文章初步分析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0.
渤海海峡断面温度结构及流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采用 POM模式 ,利用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风和海表温度 (SST)数据并考虑 M2分潮作用 ,对渤海海域的温度、流场的三维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 ,重点分析渤海海峡温度结构和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和 SST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渤海海峡的水交换流型、温度结构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