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424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57篇
地质学   1327篇
海洋学   19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应用摩擦实验装置,在法向压力σ_n=10~120MPa下研究了孔隙压变化速率对岩石错动面滑动行为的影响。当孔隙压增压速率较大时,具粘滑振荡特性的岩石错动面仍将发生粘滑振荡,当孔隙压增压速率较小时,错动面发生稳定滑动,当增压速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时,错动面则呈粘滑-稳滑转化。以上结果对地震前兆和地震控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的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文林  汪素云 《地震学报》1994,16(4):455-462
本文是笔者等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本文的第一部分根据大地震调查结果和最新的震源机制研究结果的大量数据, 讨论了中国及邻区大陆内部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 我国及邻区大陆内部不论在数量上、强度上、分布面积上, 占绝对优势的是走滑型地震, 进而强调了走滑型发震构造研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讨论了走滑型发震构造的构造应力场特征, 以及根据各种性质断层面解的应力特征编制的中国及邻区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断层、正断层、逆断层的分布概况。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在实地调研和地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离散单元法分析研究了向阳坪滑坡复活体的蠕滑动态过程,为确立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4.
斜坡抗滑结构的地质工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坡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以合理、有效的手段,获得对斜坡稳定性最为有效的改善,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将地质环境与处理工程结合起来,提出以显示拉格郎日差分方法对这一体系进行联合分析,从而探讨斜坡变形与抗滑结构之间的最佳运行状态,提出合理的整治处理措施。结合实例,本文采用这一方法和途径,对某斜坡的整治处理进行了具体的地质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125.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机制孙德有,许文良,周燕(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26)关键词火山旋回,钾玄岩系列,剪切-走滑-拉伸机制,大兴安岭,中生代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是中国东部中生代三条火山岩带之一,对其岩石所属系列及形成机制众说纷纭。本文在前人...  相似文献   
126.
京西黄庄—高丽营断层西段晚更新世末的一次粘滑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星  郑传贝 《地震》1994,(3):23-28
本文根据新近大比例尺地质图和探槽开控的结果,认为断层西段(仅在芦井至晓幼营间)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明显活动,这种活动以正段倾滑运动为主,但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并且在距今约2.4-2.1万年期间有过一次粘滑性活动,其垂直错距为0.91.0m;该段断层潜在有发生6-6.5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7.
方大卫  沈永盛 《地震地质》1994,16(4):365-372
根据地质构造、地震稠密区走向和地震迁移活动的规律,并结合重力和航磁资料探讨了菏冷昆山北西向地震带的存在及其规模和范围。这一地震带,无论在历史上或近期均甚活跃,对江淮流域及沪、杭、甬地区构成一定的震灾威胁,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予加强研究和监测  相似文献   
128.
本文根据岩体自身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讨论了具有挤压特征的正断层的成因。认为这些断层的形成有岩体本身的重力作用,同时也有应力松弛现象。岩体中的应力松弛现象是由流变学因素和非流变学因素引起的。由于松弛后岩体沿断层面滑动过程中,仍受到一定的挤压作用,因此易于出现粘滑现象,从而易于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129.
浅源走滑大震震源过程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邢台、海城、唐山三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结果,并结合其它大震资料,对浅源走滑大震震源过程的特征作了初步探讨.这类地震的P波波形一般都较复杂,可用单断层多重破裂或复断层多重破裂作解释.地震震级愈大,其第一子震的震源持续时间和破裂长度都愈长.发生在活动频繁、贯穿性好的深大断层上的地震与发生在无明显大断层地区的地震相比较,前者的应力降和位错上升速度都比后者的偏低,而且这种差别在第一子震上表现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