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不整合事件对于认识陆陆碰撞具有重要意义。羌塘-拉萨地体碰撞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其主要原因是"碰撞时间"定义不同,就不整合事件发生时间来说存在两种定义;一是与碰撞缝合带有关的区域性不整合的时间,早白垩世末(100 Ma);二是洋壳消失,大陆之间陆壳初始的接触时间,盆地边缘不整合事件,即中侏罗世晚期(166 Ma)。针对上述问题,选取2种不同定义下的羌塘盆地内不整合面:北雷错西南与安多114道班地区不整合面进行研究。114道班地区下伏安山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77 Ma,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羌塘-拉萨地体碰撞时间的研究成果,认为羌塘-拉萨地体碰撞,发生强烈相互作用的初始时间为早白垩世末100 Ma,持续时间范围100~75 Ma。北雷错西南陆相地层最大沉积年龄为94 Ma,综合年代学、沉积学以及地层产状,认为该地层为新生代康托组,而非前人中侏罗世晚期"毕洛错组"的认识,进而认为羌塘-拉萨地体之间陆壳初始的接触时间不可能为166 Ma,但是一定早于100 Ma。   相似文献   
122.
综述海啸沉积特征,认为岸上细粒海啸沉积物具有以下特点:(1)地层层序上向上变细、减薄;(2)水流方向的重复反向(即重复的双向水流);(3)含有撕裂的碎屑;(4)较差的分选性;(5)向陆地延伸更远;但将以上任何单一特征看成是海啸沉积的特征性依据都是不恰当的,需要将以上特征结合起来判断,才能作为海啸沉积的依据。而有关岸上巨砾的海啸或是风暴来源,至今仍争论不清,但较一致认为巨砾堤坝复合体是风暴成因。浅水碎屑海啸岩通常为夹在低能稳定状态的背景沉积粉砂—黏土层内的一套独特砂层,可以根据海啸能量的增加到衰减分为Tna—Tnd四个不同单元;而地震海啸岩通常具有震积岩—海啸岩的沉积序列;碳酸盐海啸岩则显示了与海啸入射流和回流相关的冲刷—充填结构。深海的海啸沉积作用机制仍然不清。尽管海啸传播阶段可以产生地中海A型均质岩,但深海海啸岩可能主要与海啸回流有关,如目前讨论最多的K—T撞击海啸岩。尽管目前的研究促进了对海啸的认识,但存在诸如海啸沉积机制仍然不明确,海啸沉积识别依然困难等许多问题,海啸沉积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3.
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是在什么深度发生的?通过对该水库基底断裂内岩石的三轴实验,获取了该岩石较完整的三轴强度包络线。利用强度理论、孔隙水压力并结合地震资料,对水库诱发地震的极限深度进行研究后得出:①具有诱发地震条件的水库,存在一个诱发空间,若岩体深度超过某一值(极限深度)后,将不再有诱发地震;岩石不同,极限深度也不同;②新丰江水库区的诱发地震,只在约14km深度的岩体内发生,震源深度≥14km的地震,均为普通的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124.
南秦岭龙草坪结晶杂岩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佛坪地区龙草坪结晶杂岩是南秦岭重要的基底岩块 ,用空气磨蚀法对锆石颗粒处理后 ,再应用单颗粒锆石U Pb法对结晶杂岩年龄进行系统测定 ;取得一系列年龄值 ,结合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 2 50 3± 4 0Ma~ 2 50 6± 2 4Ma年龄代表了其成岩年龄。早元古代克拉通化、加里东期俯冲及裂谷作用、海西期隆滑构造以及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在结晶片麻岩中都有同位素记录。  相似文献   
125.
陕西勉略地区两类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西勉略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和秦岭微板块接合部位,该区混杂岩的发现和厘定是国家基金项目“秦岭勉略构造带的组成、演化及动力学特征”的阶段成果,目前所发现的俯冲型和碰撞—逆冲型两类混杂岩分别位于略阳横现河和勉县长坝,分别称之为横现河混杂岩和长坝混杂岩。 横现河混杂岩:出露横现河镇南张崖沟,呈宽约800~1000m的楔状岩片产出,与南北两侧岩片以向南高角度的韧性逆冲断层接触,属泥砂质混杂岩。混杂岩由大小悬殊形态各异的岩块和基质两部分  相似文献   
126.
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林  王根宝 《沉积学报》1999,17(4):596-600
原岩恢复、沉积建造及变形变质综合研究表明,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属活动陆缘性质沉积建造,形成于二郎坪弧后盆地消减俯冲带的海沟盆地-海沟斜坡环境,是古俯冲带的重要证据之一,其变形序列反映了弧后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并与构造混杂岩、俯冲型花岗岩及高压变质带一起构成相对完整的古俯冲带标志,为探讨秦岭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7.
地层条件下CX盆地地表岩样动弹参数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CX盆地采集的地表露头岩样,在模拟地层环境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测量了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和各种动弹参数,根据测试结果研究了该地区岩石的动弹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层埋深,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动弹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文章选取了赤峰市地区发生在2009年7月23日午后暴雨天气过程(简称"7·23"暴雨天气)的卫星云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和自动雨量站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引发"·23"暴雨天气不仅与东北冷涡环流、暴雨落区附近低层暖湿切变风场有关,而且在卫星云图显示的对流云体上有相应云系特征。暴雨发生即与当时大的环流云场相关联,也与降水强度、落区的云场中的一些特殊云形云系存在一定内在关系。分析研究这些天气条件和云图特征信息对做好大暴雨预报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