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9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华北陆块南、北缘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对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华北陆块北缘是中国重要铅锌成矿带,对其南缘地区铅锌矿的勘查近年进展明显,对比南、北缘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地质特征,有助于南缘地区铅锌找矿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对比分析表明,华北陆块南、北缘地质特征相似:南、北缘印支期铅锌成矿作用都不太发育,均在燕山期铅锌成矿明显;以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充填和变质热液成矿以及对早先形成的矿床或矿源层的变质改造作用为主,出现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蚀变岩型等矿床类型;南、北缘铅锌矿都有由"层控"向"岩控"变化的趋势,成矿元素组合也由简单变得复杂。但华北陆块南、北缘不同的地质时代成矿的主导作用有所不同:北缘有太古宙VMS型矿床,而南缘发现的都是中元古代以来的矿床;北缘主要是元古宙和燕山期成矿作用,特别是中元古代Sedex型成矿作用更为显著,形成多个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而南缘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古生代和燕山晚期,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栾川断裂以北的裂谷系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有寻找MVT矿床的前景,宽坪岩群分布区可以作为今后寻找Sedex型铅锌矿床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22.
扬子陆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在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矿床主要形成于边缘基底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角砾化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围岩蚀变很弱.矿石中硫化物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中粗粒晶质结构,充填于白云岩角砾间.矿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记录的成矿流体温度为100~320℃,密度为0.850~1.068 g/cm3,估算成矿流体压力为24.9~31.7 Mpa,相应成矿深度900~1 198 m.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V-CDT为12.94‰~19.4‰,且δ34S黄铁矿>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硫酸盐矿物的δ34S为32.2‰~33.48‰,H2S来自海相硫酸盐的还原.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为17.62~18.02,207Pb/204Pb为15.49~15.63,208Pb/204Pb为37.57~38.35,成矿金属来源于震旦纪一寒武纪地层.矿石中热液脉石矿物的δ13 CV-PDB为-3.2‰~-1.2‰,δ18OV-SMOW为19.4‰~21.4‰,成矿流体中CO2为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成因.马元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为起源于盖层沉积的中低温盆地卤水,伴随碑坝穹隆构造过程,成矿流体沿灯影组白云岩层间(滑脱或溶塌)构造从盖层沉积中心向隆起边部运动并发生热液充填成矿,在成因上为MVT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3.
南秦岭旬阳志留系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在南秦岭上古生界中颇具特点,与南秦岭众多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成矿关系密切.最近,在南秦岭旬阳下古生界铅锌矿集区内的志留系梅子垭组地层中首次识别出一条近东西方向延伸长达10余千米的钠长石沉积岩带,与地层整合产出,渐变过渡,厚层块状、条带状、角砾状构造.均粒微-细晶结构、内碎屑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钠长石为主,铁白云石、镁电气石常见;化学组成以富含SiO2、Al2O3及Na2O为特征;富Fe、Mn,贫Co、Ni、Cu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围岩类似.但总量较囤岩偏低.钠长石岩中锆石形态、图像及SHIRMPU-Pb测年结果反映锆石为热液上升过程中捕获的基底及下佚地层柱中的碎屑锆石.结合该区下古生界属于扬子北缘被动陆缘裂谷环境,认为该钠长石岩属于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24.
滇西北兰坪金顶铅锌矿床有机物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永宝  薛春纪  曾荣 《地球化学》2008,37(3):223-232
兰坪盆地以及金顶铅锌矿床存在大量不同形式、成熟度的有机物质.从兰坪盆地到金顶矿区,岩石、矿石中有机物质含量增加明显,金顶矿区矿石及其围岩中有机物质热成熟显著.金顶矿区有机物质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有机物质烃源母质主要为菌藻类,属I型有机质,烃源母质经历了强还原的高盐度环境;有机物质的铅同位素表明矿区的沥青主要来源于盆地的有机物质,是其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演变而来的;碳同位素以生物有机成因碳为主,说明有机物质与金属成矿具有密切的联系.盆地演化尤其是在金顶局部穹隆化过程中可能聚集起来的油气藏是金属大规模快速沉淀的重要还原剂.  相似文献   
125.
鄂尔多斯盆地流体动力学过程及其砂岩型铀矿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近年来砂岩型铀矿勘查进展明显。盆地形成演化中的流体动力学及其铀矿化是能源矿产勘查的基础依据,因而备受关注。运用Basin2TM软件数值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过程中流体的温度场、压力场、流动方向、流动速率和地热梯度等。伴随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沉积体内流体温度和压力不断增高,流动逐步定向,速率逐渐增大,早白垩世盆地流体的温度达250℃,压力至(700~800)×101.33kPa,地热梯度38.3℃/km,并从盆地中西部沉降中心沿东部斜坡向盆地东部边缘大规模长距离渗出流动,它是砂岩型铀矿化主体在盆地边部形成的重要机制。盆地流体在砂岩中发生铀矿化时,伴随大量方解石蚀变矿物的形成,其δ13CV-PDB变化于-2.7‰~-14.0‰,δ18OV-SMOW介于18.4‰~20.0‰,反映铀矿化盆地流体中CO32-类或CO2主要是沉积有机质脱羟基产物,少部分为海相碳酸盐岩溶解产物,盆地流体中碳酸铀酰是铀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铀矿化低温蚀变成因高岭石的δ18OV-SMOW介于12.6‰~13.7‰,流体包裹体的δDV-SMOW变化于-116‰~-133‰,H、O同位素组成指示盆地流体是经中生界沉积演化的大气降水,具有沉积建造水的性质。环盆地边部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6.
陈兴  薛春纪 《岩石学报》2016,32(5):1301-1314
乌拉根铅锌矿是中国西北地区目前探明金属量最大的铅锌矿床,但大规模成矿所需H2S的成因方式尚不清楚。在野外调查和矿相学观察基础上,论文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EDS)和质谱(MS)观测分析表明,矿石中发育闪锌矿纳米莓球、丝/管状结构,它们由他形闪锌矿微晶集合而成,莓球直径30~700nm,丝/管状结构与莓球密切共生;常见与闪锌矿等矿石矿物共生的方解石纳米莓球结构,由他形方解石微晶集合而成,莓球直径20~800nm;也常见与矿石矿物共生的菱铁矿微米莓球、丝/管状结构,它们由他形菱铁矿微晶集合而成,莓球直径1~3μm,表面毛糙,丝/管状结构常出现在莓球周围并连接着莓球。这些纳/微米莓球在矿石中成群落不均匀分布,属细菌微生物成因,丝/管状结构为胞外聚合物的表现。矿石δ34SCDT变化大且显著偏负值(-27.9‰~15.0‰)。乌拉根大规模铅锌硫化物成矿所需H2S可能主要通过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产生,盆地流体中烃类有机质催化下的细菌微生物硫酸盐还原反应是乌拉根铅锌大规模成矿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27.
蓝柱石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含铍矿物,通常产在过铝-准铝性的岩浆-热液演化系统中,或发育于富铝质岩石的低级变质过程中。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多种手段方法,在白杨河超大型铍(铀)矿床首次发现了除羟硅铍石以外的另一种含铍矿物-蓝柱石。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表明蓝柱石应由花岗斑岩岩浆分异的岩浆热液直接沉淀而成,且形成于富F环境中。结合前人关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白杨河矿床中的铍矿化应是花岗斑岩深部岩浆房分异的岩浆热液,在不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而与后期流体(包括幔源流体和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无关或关系很小。  相似文献   
128.
基于知识的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快速提取及找矿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新疆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内新发现的哈腊苏铜矿化区为例,进行ETM 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快速提取研究.分别在ETM 1,ETM 2,ETM 3,ETM 4,ETM 5和ETM 7等6个波段图像和增强图像(比值图像、主成分分析图像)上已知蚀变岩分布区及地质背景进行像元光谱采样,并分析蚀变岩在ETM 的6个波段图像及铁染异常和羟基异常图像上的光谱特征,进而发现蚀变岩与矿区地层区分的光谱知识.利用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成矿模型建立遥感地质找矿模型,发现遥感地质控矿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知识规则的在ETM 图像上提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模型,利用ERDAS IMAGING V8.7图像处理系统中的专家分类器模块快速提取该区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实现了地质与遥感在图像处理平台上的有机结合.经实际验证,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并且新发现铜矿化带一处,可为与该区地质背景类似的新疆阿勒泰南缘开展铜矿普查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9.
新疆西天山依连哈比尔尕西段新发现查汗萨拉金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西天山因阿西金矿的发现和成功勘探而备受关注.依连哈比尔尕构造带西段金矿点、矿化异常、矿化线索多,金成矿潜力被勘查界和学术界看好,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重要金矿.在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实施中,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七地质大队在西天山停格尔达湾一带开展金银矿评价时,1∶ 5万化探工作中圈定出25个以金银为主的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对其中重要异常的查证工作,近年发现了查汗萨拉金矿,储量不断得到控制和扩大.  相似文献   
130.
在多级折流板反应器生物处理装置中,采用活性炭为载体人工固定化生物处理合成染料废水,出水水质稳定, 出水中的烷烃肽链变短;其对CODCr和BOD5的去除率可达96.46%、99.77% ;对SO2-4和钙镁总量的去除效率超过80.37%、78.66%;折流板反应器的容积负荷率Nv可达2.8 kg COD/(d•m3)。活性炭经生物固定化后,不仅不会影响它的处理效果,还会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当冲击性有机负荷发生时,固定化生物活性炭能够承受并能很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