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310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769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水库滑坡变形特征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库水位的反复变动下,水库滑坡表现出来的阶段性变形特征往往是预警预报的现实依据。以三峡库区簸箕石滑坡为例,在充分认识其地质原型基础上,开展了滑坡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根据相似理论合理选择相似材料,并建立室内滑坡地质力学模型,设计符合原型地质环境条件的两个过程,对滑坡变形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的变形破坏具有突发性,前缘先出现变形,中后缘同时失稳。变形速率有先增大后逐渐减缓的规律,无明显征兆。  相似文献   
122.
黄土陡坡降雨冲刷试验及其三维颗粒流流-固耦合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谦  王常明  宋朋燃 《岩土力学》2014,35(4):977-985
针对坡角为70°的黄土边坡,进行2.7 mm/min降雨强度下的室内坡面冲刷试验。根据边坡冲刷破坏的过程特征,将边坡侵蚀方式演变过程归纳为试验初期的片蚀、中期的细沟侵蚀、到后期的切沟侵蚀和坍塌。试验中坡顶处侵蚀强度大于其他部位,当坡面形成上下贯通的切沟之后,水流开始掏蚀沟槽底部土体,随着冲刷的持续,切沟两侧土体强度降低,坡顶土体发生坍塌。以此为基础利用三维颗粒流软件PFC3D对边坡降雨冲刷过程进行流-固耦合模拟,在模拟颗粒大变形的同时得到颗粒运动轨迹、孔隙率、流体单元内流速等重要参数,这些参数的定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降雨过程中边坡遭受侵蚀程度及水流侵蚀能力的分布规律:坡顶处侵蚀最为强烈、水流侵蚀能力最强,且两者随高度降低呈减小趋势,与室内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3.
含碎石紫色土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土槽模拟降雨试验基础上,观测了具有不同碎石体积含量紫色土的降雨入渗地表产流产沙量以及细沟间径流和细沟径流的流速,以期建立碎石含量与土壤流失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混合对降雨入渗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当碎石含量为20%~30%时,碎石的存在增强土壤入渗能力,当碎石含量提高到30%时,土壤的入渗能力被削弱。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坡面细沟间径流流速和细沟径流流速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细沟间径流平均流速逐渐增加,细沟径流的平均流速逐渐降低。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径流含沙率和土壤流失量显著降低,土壤流失比与碎石含量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4.
基于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坡面水文连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降水入渗时坡面水文连通性特征以及坡度和雨强等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分别采用结构性指标径流长度(Flowlength,lF)和功能性指标相对地表连接函数(Relative Surface Connection Function, FRC)分析不同坡度坡面(5°、15°、25°;面积为150 cm×50 cm)在不同雨强(25 mm/h、50 mm/h、70 mm/h和86 mm/h)条件下的水文连通性。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水文连通结构主要由lF为0~100 mm的径流路径组成,其栅格频率高达90%以上,而lF为100~500 mm的栅格频率为3%~8%。水文连通性的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降水事件的开始阶段,而一定阶段以后入渗速率与地表储水速率基本持平,水文连通性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坡度增大整体上有利于水文连通性的发展。5°坡面对应水文连通面积比率整体小于其他坡度。由于雨强增大到一定范围时将增加地表糙率,从而阻碍水文连通性的发展,研究中仅25 mm/h对应水文连通性明显区别于其他雨强,而其他雨强间则在多数情况下水文连通性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25.
基于陕南祥龙洞石笋XL2的19个230Th年龄、218个氧同位素分析以及896个Sr/Ca分析数据,高分辨率重建了4200~1972a B.P.期间陕南地区季风降雨变化.重建结果显示陕南地区这一时期季风降雨有显著的127~105a和57a周期,可能分别受控于太阳活动、PDO和/或AMO的变化.重建时段有3次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分别发生于2200~2100a B.P.,2900~2700a B.P.和3600~3400a B.P.,其中2900~2700a B.P.干旱事件对应于北大西洋地区2.8ka冷事件.对比研究显示,尽管祥龙洞石笋和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整体一致,但除了2900~ 2700aB.P.干旱事件之外,其他两次干旱事件在董哥洞石笋记录中并不明显.而尽管总体上祥龙洞和和尚洞石笋δ18O记录的差异要大,但XL2的3次干旱事件在和尚洞记录都有明显体现.有精确年代控制的祥龙洞、董哥洞及和尚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差异,揭示晚全新世我国季风降雨在十一百年尺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6.
气象站和卫星降雨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时存在无法反映空间异质性且精度差的问题,基于CLDAS多源融合降水,利用EI60模型从不同的时空尺度对中国的降雨侵蚀力进行评估,并结合降雨量、侵蚀性降雨次数、侵蚀密度等指标,探讨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1) CLDAS降雨侵蚀力与地面实测数据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均有良好的回归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与CMORPH降雨侵蚀力相比,其相对误差显著降低,可以准确反映全国范围的降雨侵蚀力季节性变异。(2) 在2001—2020年,不同雨量区的降雨侵蚀力、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次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雨量区的年际变化波动剧烈,侵蚀性降雨次数和暴雨过程协同影响降雨侵蚀力的大小。(3) 空间上,中国的降雨侵蚀力值的特点为东南沿海地区高、西北内陆地区低。时间上,侵蚀性降雨集中在5—8月,夏、秋两季对土壤造成的侵蚀影响更大。(4) 通过对年降雨量、年侵蚀密度和年暴雨量进行分区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暴雨量与侵蚀密度成正相关关系,即年降雨量一定,暴雨事件越多,降雨侵蚀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7.
<正>1引言绥化市位于北半球中温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冰雪覆盖;夏季降雨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气候宜人。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3-4.0℃,≥10℃积温2400-2 700℃,无霜期120-140 d,日照时数2 600-2 900h。全市平均降水量483 mm,东北部年降水量在550 mm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7-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2013年绥化市出现了近十几年来最为严重的汛  相似文献   
128.
129.
張寶堃 《气象学报》1941,15(1):27-42
人多說重慶天氣壞,昆明天氣好。昆明天氣好到如何程度,容當另文述之。重慶天氣壞到如何程度,與何時比較好些,何時的確最壞,作者為欲明瞭此中情形,遂有起草本文之動機。茲根據海關測候所民國十六年至二十五年十年間之天氣紀錄,詳加整理,按月按季按候(每五天)用表解說明其晴雨陰霧可能性,藉供關心重慶天氣與防穿人員們的參攷。(一) 逐月睛兩陰霧可能性(甲) 雨天日數與降雨可能性重慶近十年來雨天日數,以十月為最多(13.8天),五、六月次之,一月八月最少(各為6.2天)。如與長江三峡以東之宜同時期(1927-1936年)天氣比,則知宜昌雨日以八月為最多,適與重慶相反,一月最少,彼此互同,且  相似文献   
130.
桂林地区降水及茅茅头大岩滴水滴速和现代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1)滴水沉积的δ18O达到了同位素沉积平衡,洞穴滴水的δ18O与同期降雨的δ18O值呈正相关关系;(2)在旱季和湿季交替时,滴水δ18O值滞后于降雨δ18O,受活塞效应的影响;(3)δ13C难以达到同位素沉积平衡,主要受滴水动力学影响;(4)同一洞穴不同滴水对环境的响应不同,如果洞穴顶板覆盖较厚,水分在土壤和岩层中滞留时间较长,滴水则反映受到平滑作用的降雨,反之则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