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8篇
  免费   3043篇
  国内免费   2400篇
测绘学   342篇
大气科学   681篇
地球物理   2267篇
地质学   9494篇
海洋学   1774篇
天文学   129篇
综合类   710篇
自然地理   614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497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646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375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91篇
  1995年   331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271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6篇
  1965年   1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等深流沉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国内外等深流及其沉积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且详细阐述了等深流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并指出等深岩丘的发现是该领域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突出成果以及等深流沉积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虽然随着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项目的开展,等深流沉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现代等深流沉积和古代等深流沉积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尚不平衡,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在古代等深流沉积研究方面显得更为薄弱.最为重要的是,等深流沉积的识别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难题.因此,在其未来研究上,应注意运用地震波识别、遥感等现代科技调查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识别标志,如沉积学标志、古生物标志等,以促使其逐渐成为海洋沉积学中一个更为完善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2.
海水双壳贝类的生物沉积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沿岸自然环境 ,双壳贝类经常达到很高的丰度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双壳贝类作为滤食性动物具有很强的滤水能力 ,如扇贝、贻贝、蛤和牡蛎的滤水率均可达到5L/(g·h) ;它们能够过滤大量细小的颗粒物质 ,包括浮游物、浮游藻类、微生物、贝类幼虫和中型浮游动物等 ,还包括来源于双壳贝类以及其它动物 (如鱼 )粪粒的碎屑 [1,2]。双壳贝类通过过滤大量的水体摄取浮游植物和有机颗粒 ,同化一部分有机质 ,其它则以粪的形式排出 ,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养殖生态系 ,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 ,但已…  相似文献   
133.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沉积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矿藏,其形成与分布除了需要特定的温压条件外,还需要合适的沉积条件。截止2002年底,世界上共有l16处已直接或间接发现水合物,直接见到水合物样品的只有23处(海洋20处、陆地3处),所以对水合物沉积条件的系统研究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文献报道也较少,目前认为其形成的沉积控制因素主要有岩性、沉积速率、有机碳含量、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等4方面。  相似文献   
134.
地层学的发展推动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地层学经历了彻底的变革,逐渐由“相模式”、“沉积体系”、“地震地层学”发展到目前的“层序地层学”,形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文章围绕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方法及理论体系,与含油气系统相关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对建林边滩沉积物粒度分布、粒度参数及水体流变性质的分析,阐述了黄河三角洲上河道水流属于牵引流范畴,与低含沙水流无本质上的差别,并探讨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6.
黄河三角洲及邻区是风暴潮多发区,其造成的危害和地质特征也因其不同的岸段而表现不同。本文对野外调查中的海岸地貌和沉积物进行探讨,并指出其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37.
南海中北部表层沉积物的矿物沉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广庆  王天行 《台湾海峡》1992,11(2):118-124
本文研究了南海中北部500多个样品的矿物学。认为,本区表层沉积物中矿物种类繁多,分布较为普遍,碎屑矿物(含火山物质)、粘土矿物、自生矿物常有出现。以前者为最显著(共60多种,其中重矿物50多种,轻矿物近10种),主要分布于陆架区及深海盆;粘土矿物次之,多分布于陆坡~深海盆;自生矿物较少,陆架~深海盆均有分布。文中根据矿物沉积特征和环境差异,把它划分为6个矿物区。  相似文献   
138.
莺歌海盆地的构造反转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歌海盆地是北西走向红河断裂带末端在第三纪走滑运动形成的扭张性断陷盆地,控制盆地形成演化的构造动力在早-晚渐新世和中-晚中新世发生了改变,导致盆地内部发生了两期性质不同的构造反转作用。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期间的构造反转表现为轴向近南北的褶皱变形和沉降中心向东南方向的迁移,晚中新世至今的构造反转使盆地西北边缘的北东走向断裂发生反转逆冲。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构造反转作用导致盆地西北部和中南部的油气聚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9.
140.
厦门嵩屿附近海底的冲淤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顺良 《台湾海峡》1996,15(1):94-102
本文通过地形剖面测量比较、浅地层剖面勘探,结合水文泥沙测验和沉积物粒径资料,分析嵩屿附近海域在各历史时期和九江洪水期、枯水期的中淤变鼓水道近十几年来淤积速度加快。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动力要素明显减弱,携沙能力降低;其次,九龙江大量的泥沙主要集中在洪水期较短的时间内泄出河口,伴随涨潮流进入嵩鼓水道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