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基于符号一致率评分(Pc)法,对多模式解释应用集成预测系统(MODES)的6种模式产品开展贵州85站2要素月预测释用,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采用等权平均方案和最优方案对6种模式产品展开2012—2015年48个月的回算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的模式产品的预报性能各不相同,其中ECMWF的模式产品的预测性能较NCC和NCEP来说相对较高;模式产品释用时,最优方案的预报评分均高于其它6个模式产品的Pc评分平均值,且最优方案的预报评分高于等权平均方法的预报评分;回算结果,无论是气温还是降水,最优方案的Pc评分均都高于省级发布的月预测产品评分,这说明利用最优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MODES对贵州月气温和降水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2.
中国西南地区春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异常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阳  万雪丽  严小冬  吴磊  龙园 《气象学报》2016,74(4):510-524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中国西南地区97站逐日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西南地区1961—2013年春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造成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环流成因。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春季降水的主模态呈现为全区一致型,该模态具有明显的2.5—3.5a及准5a的活动周期。对流层中低层副热带地区的异常气旋式环流波列形成的异常气流将洋面上空的水汽向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输送,暖湿气流与异常活跃的北方冷空气活动相配合,加上西南地区大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而产生抽吸作用,使得当地对流层中低层出现较强的沿地形抬升的上升气流,从而有利于西南地区降水的形成,反之亦然。造成环流异常的原因除了与西南地区、热带地区的异常辐合/辐散运动造成的位涡扰动能量有关,亦与中高纬度波扰动能量下欧亚大陆下游地区的频散及辐合有关。此外,冬季1月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特征可作为预测后期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变化的一个前期信号。  相似文献   
133.
利用贵阳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贵阳市9个环境监测站点2013—2014年1—12月PM2.5浓度逐时资料,对2013—2014年贵阳市其PM2.5浓度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结合同时段贵阳市逐时降水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探讨降水对PM2.5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贵阳市PM2.5年均浓度约为33~55μg/m3,秋冬季及初春逐月污染浓度高,夏季低,PM2.5浓度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值结构,早晚高峰期污染浓度都较高;有降水时的年均浓度比无降水时低近2成,雨日PM2.5浓度均低于非雨日,在有降水日,尤其在夜间及上午时段的PM2.5浓度降低较明显,与贵阳市多夜雨的降水特征相关联;与不足1mm的轻微降水相比,大于1mm的较强降水对PM2.5的清除和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4.
铜仁地区滑坡临界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铜仁地区2010—2014年以来61起滑坡事件对应的区域气象站以及气象台站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滑坡发生前后的降水类型,建立了不同时效的有效雨量和激发雨量组合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滑坡前期3天累积雨量与滑坡暴发当日3h最大雨量组合预报模型的准确率最大,空报率最小,滑坡暴发当日24h雨量与滑坡暴发当日3h最大雨量组合预报模型的准确率次之,并分别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判断滑坡是否发生的判别曲线,根据判别曲线和24h及3h降水预报,可以制作铜仁地区的滑坡预报。  相似文献   
135.
向淑君  周筠珺  邹书平  杨哲  曾勇 《气象》2022,(2):203-215
利用探空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0.5°×0.5°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X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资料对小槽触发的雹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针对其发生发展特征,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预报指标阈值构建针对小槽触发的雹暴诊断方法。利用此方法对雹暴多发地黔西山区,小槽触发下3次雹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验证诊断方法对各类小槽触发的雹暴过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根据多个个例降雹前的环境条件特征,选取湿热力垂直螺旋度大于0.8×10-3 Pa·m3·K·kg-1·s-2和水汽垂直螺旋度大于0.8×10-5 kg-1·m3·Pa·s-2作为指标阈值,在雹暴发展初期可诊断出个例的降雹潜势;针对强风切变、单体合并过程将促进强雹暴发展的特性,利用热力切变平流参数绝对值大于3×10-8 K·Pa-1·s-1的大值中心区域与降雹地的对应关系和45 dBz回波顶高与0℃高度关系阈值,可诊断...  相似文献   
136.
利用贵州省8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逐日、逐时降水量资料,以暴雨过程中持续天数、累积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最大小时降水量4个评价指标为基础,得到年雨涝指数和最大降水量阈值,再结合地形、水系及地质灾害等影响,对贵州省雨涝危险性进行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1)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年雨涝指数为中等以上的等级,其中安顺市大部、黔西南州东部达到极强;(2)雨涝危险性程度具有西南部和东北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特点,高危险性等级虽然占比小,但分布较为集中连片,易产生区域性影响;(3)针对不同时间长度,不同重现期的可能最大降水量阈值进行了分析,对预警服务及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7.
7月上半月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异常对我国双季稻生产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利用1981—2010年及2019年7月中国区域约2400个国家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提供的分辨率为2.5°×2.5°的逐日及分辨率为1°×1°的逐6 h再分析资料,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诊断分析2019年7月上半月我国南方降水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2019年7月上半月南方地区的异常持续性降水发生在高层南亚高压偏南偏东、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偏西、低层江南华南地区位势高度场偏弱(气旋性环流异常)的环境下;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上升运动进行诊断发现2019年7月上半月南方地区异常持续性降水对应的上升运动主要由非绝热加热造成,且强盛的非绝热加热又主要由中低层强盛的水汽通量辐合造成;赤道西太平洋较大的海温水平梯度有利于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在赤道以北形成一个类似Walker cell的纬向环流,其下沉支有利于孟加拉湾至菲律宾一带出现反气旋环流异常,增加孟加拉湾和南海向北的水汽输送。对2019年7月上半月我国南方地区异常降水的研究发现,赤道西太平洋的海温水平梯度变化会通过影响越赤道气流来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风场及水汽通量,进而影响我国南方地区7月上半月的降水。  相似文献   
138.
该文利用务川C波段双偏振雷达和常规资料分析了2021年3月30日贵州西北部一次冰雹天气的成因和偏振参量特征。研究表明,当日贵州处于低层气旋性切变和高层强正涡度平流区域内,贵州东北部有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且发现干舌与地面辐合线相交处有利于激发强烈的上升气流。强回波成熟阶段,最大水平反射率因子达到70 dBz,并出现钩状回波、三体散射长钉、有界弱回波区和回波悬垂现象。偏振参量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出现冰雹时,ZH值在60 dBz以上,ZDR值较低在-2~1.75 dB,对于湿冰雹ZDR值偏高在3~6 dB,KDP值在0 dB左右,伴有强降水时KDP值较大在2~6 °/km,CC值较低在0.85~0.93。在湿球0 ℃高度以上出现了伴随强上升气流的ZDR柱和KDP柱。三体散射长钉在ZDR和CC图中有很好的体现,且CC图中还出现非均匀波束充塞现象。  相似文献   
139.
贵州旅游业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旅游气象服务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逐渐增多,对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人们对旅游质量要求逐渐提升,有必要丰富旅游气象服务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为此,该文梳理了贵州近年来在旅游气象服务方面开展的工作,总结其中的不足,结合当前贵州十四五发展规划,从“防灾减灾”和“助推地方经济”两方面提出了旅游气象业务的发展设想,以期为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0.
利用2009年9月—2010年5月贵州88个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800个自动气象站温度、降水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持续干旱过程中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同时运用气候干湿指数、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此次持续干旱程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贵州此次持续干旱天气主要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南支系统偏弱及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偏东的环流条件下。在干旱期间,贵州西部地区气温为正距平,降水为负距平,空气相对湿度为38%~73%,气候干湿指数<0.6;东部地区气温除2009年11月和2010年4~5月为负距平外,其余月份均为正距平,降水基本上为负距平,空气相对湿度为60%~81%,除2009年11月和2010年4~5月气候干湿指数>1.0外,其余月份均<0.6。总体上,贵州西部地区的旱情较东部地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