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皖南地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羽  周涛发  张达玉  袁峰  范裕  任志 《岩石学报》2016,32(2):419-438
复式岩体是指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上的共生。对复式岩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从而阐明花岗岩浆侵入、定位的机制。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复式岩体,本文对该区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概况、成岩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复式岩体的成因和侵位机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四个阶段岩浆岩年龄分别为第一阶段花岗闪长岩143.3±1.0Ma,第二阶段二长花岗岩137.6±1.5Ma,第三阶段钾长花岗岩131.3±1.2Ma,第四阶段花岗斑岩132.0±2.0Ma。所有岩石均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显示出由钙碱性向碱性过渡的特征,并具有向富K、Si和贫Ca、Mg、Fe演化的趋势。该复式岩体源自同一个初始岩浆房,不同阶段岩浆沿相同的通道先后上升侵位至相邻空间叠加形成复式岩体的格局,这也是本区此类复式岩体的形成机制。早期形成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主要源自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而晚期岩浆房中加入了较早期更多的底侵幔源岩浆,并与之完全混合,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的分离结晶和地壳同化混染作用,形成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形成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晚期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反映出研究区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挤压环境向陆内岩石圈伸展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2.
袁峰 《天文学进展》1999,17(2):148-158
黑洞的吸积是天体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该理论取得了引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黑洞吸积必定跨声速这一特性,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吸积流中会出现激波,这可称为含激波的吸积理论;其二是基于对一种局域致冷机制-贮导致冷的作用的重新认识而建立的,称为ADAF理论。在吸盘积的光学厚度很小或很大两种情况下,粘滞产生的大部分热量没有像在标准薄盘模型中那样辐射出去,而是贮存在流体中随  相似文献   
143.
袁峰 《天文学进展》1999,17(3):228-235
着重评述了含激波吸积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在伪牛顿势以及严格广义和相论框架下,对等温和绝热两种不贩流体模型中可能发生的R-H激波,等温激波等各种不同激波的解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激波发生的参数空间,不同流体参数下激波发生的位置,强度以和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4.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近年来新发现的特大型热液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的过渡部位,成矿过程受构造、裂隙和矿液运移模式等因素的控制。成矿作用分为多个阶段,矿床范围内蚀变作用强烈,蚀变类型复杂多样,矿化不均匀。当前大数据思维为地质研究开辟了新思路,采用全数据模式、从数据出发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探索研究矿床。基于姚家岭矿床的钻孔数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创建深部数据挖掘范围,在该范围内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建立姚家岭块体模型,然后选择三维欧式距离场及空间相关程度定量化分析对深部空间信息进行相关性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姚家岭矿床的铅锌矿体、金矿体和铜矿体与二叠系栖霞组重叠超过50%,60%左右铅锌矿体与石炭系的空间距离在500 m以内,80%左右金矿体和铜矿体与石炭系的空间距离在500 m以内。铅锌矿体与角砾斑岩和角砾大理岩的空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40.37%和24.77%;金矿体与角砾斑岩的空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13.76%和5.5%;铜矿体与角砾斑岩、角砾大理岩和角砾灰岩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36.17%、16.51%和15.60%。  相似文献   
145.
任志  周涛发  袁峰  张怀东 《地学前缘》2020,27(2):353-372
东秦岭—大别钼成矿带斑岩钼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背景和成岩成矿机制等备受研究学者的重视,但仍有许多成矿学问题需要加强研究,特别是超大型钼矿床成矿系统的组成特征、形成与演化等还需要加以系统总结。本文以翟裕生院士的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沙坪沟斑岩钼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作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沙坪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成矿系统的构成,通过综合对比研究,提取系统成矿特色。沙坪沟钼矿床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其含矿斑岩起源于古老下地壳+大别杂岩+岩石圈地幔,钼主要源自古老下地壳+大别杂岩,岩浆演化与热液活动持续了约24 Ma,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为3 km左右的球状巨型斑岩钼成矿系统。成矿流体经历了由早期的高温、中盐度、较高氧逸度、低碱度、低pH值、低密度,中期的中高温-中温、低盐度与高盐度共存、低密度与高密度共存、低氧逸度、富CO2,向晚期的低温、低盐度、贫CO2、较高氧逸度、较高碱度、较高pH值、较高密度进行演化的过程,含Cl络合物由于温度、氧逸度下降和流体沸腾产生的相分离导致Mo的沉淀,形成了巨量钼金属的聚集。与国内外主要的斑岩钼成矿系统相比,沙坪沟钼矿床的成矿系统具有单矿体、巨系统、先天富、长孕育、多来源、高演化、多期次、超富集等鲜明的成矿特色。应用成矿系统理论,不断深入研究这一世界级超大型高品位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对于全面揭示斑岩型钼矿床的成因以及同类矿床的找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6.
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位于东天山地区,是重塑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演化过程的关键断裂之一.在雅满苏南,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韧性变形强烈.野外观测和镜下观察表明,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右旋走滑特征.糜棱岩化片岩的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11.5±1.3)Ma,说明该变形事件发生在晚三叠世.进一步综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中天山...  相似文献   
147.
繁昌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昌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北缘,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常印佛等,1991;唐永成等,1998;周涛发等,2008).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庐枞盆地和宁芜盆地,对繁昌盆地火山岩研究工作十分薄弱,制约了对繁昌盆地火山岩的源区成分、演化和形成背景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8.
庐枞盆地龙桥铁矿床中菱铁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大型的铁矿床,多年来对其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论.文章在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中菱铁矿的岩矿分析鉴定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纹层状矿石中的菱铁矿为沉积成因.通过对菱铁矿的产出特征分析,并结合龙桥铁矿床的部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该矿床形成过程中,早期沉积形成了纹层状的菱铁矿层,在燕山期的岩浆热事件中,部分沉积菱铁矿被交代形成了磁铁矿和具有残余骸晶结构等一系列矿石交代组构特征的矿物.纹层状矿石既具有沉积特征,也具有热液改造特征,证实了矿床的形成存在早期(三叠纪)的沉积成矿(菱铁矿)作用和晚期(燕山期)的热液成矿(磁铁矿)作用.菱铁矿的研究为进一步确定龙桥铁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49.
宁芜盆地和尚桥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麟  范裕  周涛发  袁峰  张乐骏 《矿床地质》2010,29(Z2):77-78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