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沙市区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是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辖一乡四镇、五个街道,人口56万。全区国土总面积431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407平方公里,占94.3%,城市面积25平方公里,占5.7%。  相似文献   
142.
《国土资源》2012,(7):6-7
何为节约集约用地?所谓节约集约用地,其含义无非有三,首先是节约用地,要求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其次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3.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把土地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4.
<正>日前从花垣县国土局传来消息,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该县关闭非法矿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0年5月10日,该县已成功关闭非法锰矿硐111个。全县锰矿山布局不合理状况明显改善,锰矿资源开发利用规范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5.
发展经济学和农户微观行为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机理分析表明,农户在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其发展必然经历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土地的用途转换,既边际土地向耕地转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产出能力却很低。第二个阶段,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目标,既考虑家庭需要,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此时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寻求利润最大化,土地利用就会向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转移,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第三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土地向利润最大化转移。在耕地内部,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规模,轻者会导致投入的降低,重者会导致土地的荒芜。实证分析表明曲周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大量物质投入的增加,随着追求利润的阶段发展,投入比重必然会向经济作物转移。  相似文献   
146.
适于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尝试建立高效、价廉、实用性强的固定化微生物水质处理技术。根据水产养殖特点,选择了网片、波纹板、竹球等不同载体,对有益微生物制剂进行吸附后,比较其对人工模拟养殖废水处理的效果,最终确定竹球为理想的吸附载体材料;研究了最适母液浓度和吸附时间、水体中作用持续时间等;进行了对不同的商业化微生物制剂与单纯芽孢菌的降解效果比较,得到最佳制剂种类和优化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7.
鱼类自残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自残现象是鱼类之间相互残杀(食)的行为,除了遗传因素、鱼体的规格差异可引起自残现象外,大量的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着自残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和强度。本文综述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影响鱼类自残行为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营养状态、光照(强度、周期)和养殖密度等,并简单介绍了遗传背景对鱼类自残行为的影响。结合鱼类自残行为发生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减少鱼类自残行为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8.
季群  包云轩  汪婷  吴俊梅  陈粲 《气象科学》2023,43(2):155-166
昆山地处长三角超大城市群中,在热岛效应上受到了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显著影响。利用2014—2017年昆山气象站网逐小时观测资料分析昆山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NDBI),揭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扩张对该市热岛强度的影响,并通过一套用于城市气候研究的系统的场地分类方法—局地气候分区体系(Local Climate Zones,LCZ),探讨了不同城市用地的热岛强度特征。研究发现:昆山市热岛强度总体呈现夜间强、白天弱的特征。季节变化上表现为秋季最强,冬季次之,春季和夏季较弱;昆山市城市热岛强度处于逐年增长的过程,各镇中平均年际热岛强度增长率最高可达0.19℃·a^(-1)。高热岛强度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延伸,湖陆风效应对昼夜热岛强度的分布及其变化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水体的作用,昆山市NDBI与夜间热岛强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白天的热岛强度呈高度正相关。各镇不同的功能分区对热岛效应有显著影响,且当各镇的平均NDBI每增加0.1时,白天平均热岛强度会增加0.16℃;不同LCZ类型的热岛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地块城市化程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密集低层建筑区(LCZ 3)和工业厂房(LCZ 10)的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开阔低层建筑区(LCZ 6)与茂密树木区(LCZ A)热岛强度表现出相似的变化特征;森林绿地(LCZ A、LCZ B)对热岛效应有缓解作用;水体(LCZ G)在白天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在夜间则会加剧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