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51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51.
文章基于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海洋产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对海洋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而对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影响则不显著。选择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七大海洋产业,利用VAR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各个海洋产业产生的非对称效应。总体来看,各海洋产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均表现出负向响应,从侧面验证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海洋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结论。最后提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要关注人民币汇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2.
中尺度涡旋在海洋中无处不在,研究中尺度涡旋的海表温度(SST)对于研究中尺度涡旋上的海气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南海2000—2015年的SST和海面高度异常(SSHA)卫星观测数据,分析了南海不同振幅范围中尺度涡内SST的特征。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反气旋涡(气旋涡)内的SST异常(SSTA)都是正(负)的,大约35%(29%)的反气旋涡(气旋涡)与SSTA呈正相关,且在不同振幅范围下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和季节变化。中尺度涡旋内合成SSTA与SSHA表现出位相不一致,反气旋涡(气旋涡)内的SSTA的最大值(最小值)相对于涡心偏向于赤道(两极)方向。涡旋内SSTA与SSHA呈线性相关,反气旋涡(气旋涡)振幅每增加1 cm,涡旋内平均SSTA则增加(降低)0.02(0.01)℃。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对麦克斯韦方程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似稳条件下,可以用解稳恒磁场的方法计算涡旋电场。并以3个例子示明此种类比法在求解涡旋电场中的应用。所得结果与其他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54.
155.
席乐  闵锦忠  王仕奇 《气象科学》2018,38(6):739-748
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14年3月30—31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强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本次飑线过程受高空槽和低涡切变线影响,水汽条件充足,低层垂直风切变较强。模拟结果表明:发展阶段,后方入流缺口开始出现,飑线逐渐呈弓形结构;成熟阶段,飑线后方入流逐渐下沉到地面并延伸至对流区前沿,冷池完全移入残留冷区并加强,配合九连山下坡过程,飑线得以加强。后方入流对本次飑线过程的发展和维持十分重要。后方入流受环境风及中层负压力扰动作用开始形成,随后受对流区后侧中低层涡旋对的影响迅速发展增强而进入发展阶段,反气旋式涡旋的北侧风场促进了后方入流的形成和发展;成熟阶段,气旋式涡旋的南侧风场使后方入流迅速增强。气旋式涡旋区域主要受涡管拉伸作用增长,反气旋式涡旋区主要受涡度倾斜增长作用。涡旋对垂直涡度主要是由低层水平涡度向上倾斜引起,而水平涡度则是由斜压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156.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分钟级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榆林多普勒雷达资料,对 2013 年8月4日傍晚发生在榆林市的一次超级强对流风暴天气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疑似一次超级单体龙卷天气过程;(2)从环流背景来看,榆林市上空中层强干冷平流配合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特征明显;从环境条件来看,强风暴发生前和发生期间能量、抬升凝结高度、风切变满足龙卷发生所需的热力不稳定、垂直风切变条件;(3)雷达钩状回波结构清晰,并伴有强中气旋,大于60 dBZ的回波和正负速度对已接地,呈现龙卷发生时的回波特征;(4)强风暴发生前后,由北向南经过榆林地区有多个龙卷涡旋TVS产品被识别;(5)气象要素场变化剧烈,地面气压明显降低,风速出现极值增强,风向发生突变,与龙卷发生期间风场观测特征基本一致,表明该区域出现龙卷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7.
任丽 《湖北气象》2023,(5):521-531
台风“美莎克”(2009)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后沿我国近海北上并不断加强,最强达到超强台风,登陆后在我国东北地区一路西行,与冷涡结合逐渐变性加强,移动缓慢,给东北地区中北部带来大范围持续暴雨天气。使用常规观测资料、FY-2F云顶亮温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台风“美莎克”在中高纬西行深入内陆与冷涡结合变性加强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有利的高低空动力条件配置及水汽的相变驱动作用导致台风的不对称发展,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向西倾斜的结构。主体云系和强降水主要出现在顺切变方向的左侧。(2)台风暴雨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只在降水开始之初有对流活动造成短时强降水。锋面低层的中尺度强锋生区对暴雨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台风北上携带的水汽充沛,东南部大暴雨区中低层比湿大,强降水时段集中、降水强度大;暖锋锋生、中层对流不稳定和湿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和发展。台风深入内陆的过程中变性发展,移动缓慢,降水持续时间长,以锋面和气旋稳定降水为主。(4)东南部大暴雨区位于长白山脉北侧,偏东风低空急流与地形正交,大暴雨带的走向与地形走向一致,迎风坡地形对降水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58.
李祥  杨帅  杨书运 《大气科学》2023,47(1):34-52
由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2019年8月5~6日中国西南部的东移型致灾暴雨事件中存在三涡(南北双高原涡、西南涡)相继发展并导致暴雨加强和移动的现象。借助数值试验,研究了多尺度地形因子(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三大地形)各自对涡旋演变的作用。结果表明,横断山脉对西南涡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四川盆地影响着西南涡的位置和强度。对于高原涡(南侧高原涡)的移动,四川盆地地形只影响涡旋强度演变,但不会改变高原涡的移动路径。一旦横断山脉被移除,高原涡的东移现象随之消失。进一步分析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处的陡峭地形坡度改变对涡旋发展的影响发现,发现坡度越陡,高原涡移动速度越快,且盆地内二涡合并后的西南涡强度越强。最后借助于倾斜涡度发展理论,解释了不同坡度对涡旋强度演变的影响:随着坡度变陡,倾斜涡度发展系数沿涡旋下滑路径快速减小,对垂直涡度局地倾向的强迫作用,加剧了涡旋的快速加强。  相似文献   
159.
对称和非对称载荷下声发射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行开发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研究了对称载荷和非对称载荷下岩样的破坏过程以及破坏过程中所呈现的声发射特征。数值模拟结果演示两种条件下由微破裂诱致宏观破坏的演化过程以及和微破裂相关的声发射事件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事件序列特征。数值模拟结果指出,和对称载荷压缩实验相比,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在非对称载荷压缩实验中局部的剪切破坏的发生以及一个更加局部化的声发射事件源分布。从物理意义上讲非对称载荷实验提供了在预定破裂路径下研究脆性破坏的方法,从声发射研究方面来说非对称实验比对称实验能更好地观察声发射事件源的局部化。  相似文献   
160.
运用简单的动力学方程,考察了旋转运动和辐合运动的初值问题,由此探讨了天气系统运动的可预报时限。对于天气尺度系统,确定性可预报时限约2-5天;对于10^7m量级天气系统,可预报时限约10多天;对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可预报时限约1天。其结果同Smagorinsky等、Fraedrich等的结论基本一致。讨论还发现,在不同外部参数条件下,涡旋运动可预报性是差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