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严邦良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89,13(2):150-157
本文利用所设计的包括水平及垂直扩散、牛顿冷却的二维46层非弹性运动方程模式来模拟冬夏长江重庆地段的河陆风。计算的结果表明,在白天长江重庆地段两岸坡面盛行河风,而在夜间盛行陆风;并且白天的河风比夜间的陆风大,夏季的河陆风要大于冬季的河陆风。 本文还利用上述模式来预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之后(180m坝高的情况下)冬、夏长江重庆地段的河陆风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之后,其长江重庆地段两岸夜间的陆风变大,大约比未建坝时大25—30%,江面附近风约大30—40%;建坝后白天的河风约增大10%左右,江面附近的风约大10—30%。  相似文献   
192.
陆日宇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6,20(2):138-148
本文推导出可以用来讨论大尺度扰动强迫对平均经圈环流作用的变形平均经圈环流变化方程,并利用此方程对北半球冬季4次阻塞高压的形成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波动对经圈环流的强迫作用,使高压脊的西部南风加强,而东部北风加强,从而有利于阻塞高压的形成。文中还分别分析了瞬变波及其低频瞬变波部分在阻塞高压形成中对经圈环流的强迫作用,并讨论了低频瞬变波强迫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阻塞高压形成的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193.
热带对流活动对热带内外地区环流季内遥相关变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余斌  黄荣辉 《气象学报》1996,54(3):272-281
基于ECMWF客观分析资料,本文采用诊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83/1984和1986/1987两年冬季季内30—60d低频域中热带对流与热带外环流以及低频扰动动能频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对流强度上的差异可以造成热带内外地区季内遥相关波列以及低频波能频散上的差别。热带对流作用可以是联系热带内外地区季内遥相关作用的一个重要的衔接因子。  相似文献   
194.
陈文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6,20(6):703-712
本文利用一个34层球坐标波-波相互耦合原始方程谱模式,从拉格朗日平均环流的观点出发讨论了非常定流下行星波对O3的输运作用。计算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式能较好地模拟中层大气纬向平均流场及准定常行星波的基本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5.
Interactionsbetweenthe30-60DayOscillation,theWalkerCirculationandtheConvectiveActivitiesintheTropicalWesternPacificandTheirRe...  相似文献   
196.
陆日宇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8,22(5):727-734
利用1980~1988年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它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频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多;而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维持日数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少。为考察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我们分析了全球海温异常,并利用合成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模拟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高压形成和维持的影响。最后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引起的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波列是产生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7.
本文应用一个包括Rayleigh摩擦、Newton冷却及水平涡旋热力扩散的定常准地转34层球坐标模式来研究青藏高原对于南亚季风环流形成与维持的热力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在北半球夏季,只考虑高原的地形强迫作用是不能形成南亚高压与南亚季风环流的,而青藏高原上空的非绝热加热对于南亚高压与南亚平均季风环流的形成与维持起了重要作用。计算结果还表明了青藏高原的非绝热加热对于形成一支横跨印度次大陆直到日本南部的强西南风带同样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8.
20世纪90年代末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内动力成因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纪念陶诗言先生对东亚冬季风研究的杰出贡献,本文利用我国测站、NCEP/NCAR和ERA-40/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冬季风在20世纪90年代末所发生的年代际跃变特征及其内动力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我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冬季风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跃变。从1999年之后,随着东亚冬季风从偏弱变偏强,我国冬季气温变化从全国一致变化型变成南北振荡型(即北冷南暖型),并由于从1999年之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从偏高变成偏低,故冬季低温雪暴冰冻灾害频繁发生,同时,我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在此时期从以往3~4 a周期年际变化变成2~8 a周期;并且,结果还表明了东亚冬季风此次年代际变化是由于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加强所致。本文还从北极涛动(AO)和北半球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动力理论进一步讨论了此次东亚冬季风年代际跃变的内动力成因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在高纬地区沿极地波导传播到平流层加强,而沿低纬波导传播到副热带对流层上层减弱,这造成了行星波E-P通量在高纬度地区对流层和平流层辐合加强,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散加强,因而导致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从对流层到平流层纬向平均纬向流和欧亚上空极锋急流减弱,而副热带急流加强,这造成了AO减弱和东亚冬季风加强。  相似文献   
199.
周连童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8,32(6):1276-1288
利用1951~2000年我国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地温、 气温和表面风场逐日4个时次 (02、 08、 14和20时) 的台站观测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春、 夏季感热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春、 夏季感热输送出现相反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春季感热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增强, 而夏季感热却减弱了。并且还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4月感热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 其结果表明了中国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的春季感热输送与中国夏季降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其中正相关区分别位于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而负相关区分别位于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作者还利用欧洲中心 (ECMWF) 1958~2000年再分析资料分析水平和垂直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在1977~2000年期间, 中国西北地区春季感热增强, 使此地区上升气流增强, 华北地区上空下沉气流增强, 不利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并出现持续性干旱, 而长江流域的上升气流增强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增多, 出现洪涝。因此, 西北地区春季感热异常可以作为我国夏季降水的一个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200.
亚洲季风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ENSO事件对亚洲季风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东亚夏季风环流有较大影响。许多观测事实表明,在ENSO事件处于发展阶段的夏季,江淮流域往往发生洪涝,黄河流域往往发生干旱,东北地区往往发生冷夏。本研究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亚洲季风对ENSO事件发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ENSO事件发生前,在热带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下层有明显的西风异常;这个西风异常将会加强东传暖Kelvin波和西传冷Rossby波,为ENSO循环提供必要的赤道海洋波动条件;并且这个西风异常与东亚季风区西风异常向南传播有密切关系。通过遥相关分析表明,东亚季风西风异常的南传是通过欧亚型遥相关的波列来实现。通过分析,本研究提出一种亚洲季风与ENSO循环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