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顶部电离层是低轨道卫星的运行空间,是能量粒子沉降的重要区域,认识这个空间的能量粒子分布特征对研究各种空间天气事件、地震、火山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引起的扰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位于顶部电离层的5颗NOAA系列卫星数据,统计研究了100~300keV的电子和80~2500keV的质子的全球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高能电子和质子主要分布在两极辐射带和南大西洋异常区,两极辐射带观测到的高能电子通量比南大西洋异常区高几倍到一个数量级,而质子则相反;高能电子在两极辐射带地区通量分布具有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在北辐射带西经75°到东经90°存在低值区,相对应的是粒子主要聚集在其磁共轭区,且其边界和南大西洋异常区相交;高能质子两极辐射带对称分布,在南半球东经0°至东经50°存在高值区.利用概率密度统计分析发现,各颗卫星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和两极辐射带的高能电子和高能质子通量总体上均呈正态分布.在南大西洋异常区,NOAA-15观测到的高能电子通量比其他卫星的低,NOAA-16观测的高能电子通量比其他卫星的高,各卫星的高能质子观测结果基本相同.在两极辐射带,各卫星观测的高能电子通量结果基本相同,NOAA-18和NOAA-19观测的质子通量最高,NOAA-16和NOAA-17次之,NOAA-15最低,其中NOAA-19比NOAA-15观测到的质子通量要高一个数量级左右.在磁暴期间顶部电离层高能电子的变化表明地磁指数Dst和空间粒子通量变化具有时间同步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下一代电磁卫星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上海示范区卫星遥感海洋环境监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示范区卫星遥感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地面卫星接收系统为基础、应用于上海示范区的海洋遥感环境监测应用系统。在发展相关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及资料同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可靠、可业务化运转的反演方法以及数值模式,提供海洋环境基本要素场的信息产品。该系统基于Windows95/98/NT平台,使用第四代软件开发语言IDL结合FORTRAN、C 开发,使用NetCDF数据存储格式。模式先进、功能强大、使用灵活、操作方便、系统稳定,是一个优秀的业务化海洋环境要素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23.
目前对海上雾分布的认识多基于沿岸测站和海上船舶、浮标观测,但这些数据非常稀少,且存在代表性和数据质量方面的问题,因此一直缺乏对海雾分布更全面、清晰的了解。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均一、覆盖范围广、质量一致,具有对无云条件下大范围、离岸海雾监测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算法检测出的1989-2008年黄渤海海雾及云的频数、分布百分率信息,得到了黄渤海海雾季节变化的较全面特征。除印证其他资料或研究的结论外,还发现:(1)黄海海雾频数随季节变化的幅度较渤海明显;(2)黄海、渤海海域存在冬季海雾多发时段;(3)海雾生消过程中有覆盖区变化的东传特征;(4)春夏雾季中存在黄海中部和西朝鲜湾两处海雾多发区,其中西朝鲜湾也是全年海雾最多的海域。另外,在样本充足的情况下,通过对检测出的低云、中高云覆盖百分率和海雾频数的分析统计,还能估算出黄海、渤海部分季节20年海雾发生的平均概率。  相似文献   
24.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the United States’ largest marine resource management agency,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has begun to change its management strategy away from traditional marine resource management approaches towards an Ecosystem Approach to Management (EAM). Surveys were conducted with 57 NOAA scientists and resource managers in nine NOAA programs in 8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5. A qualitative analysis examined the attitudes and experiences of participants with respect to implementing EAM and identified four major challenges to enhancing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EAM.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concrete initiatives that future efforts in EAM that any management agency can undertake to facilitate further ecosystem management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25.
文文在对NOAA-AVHRR像元畸变特点分析和IB格式中的定位数据质量评价基础上,确定IB格式中的定位数据。尽管绝对精度很差,但相对精度较好,可以用来进行像元的相对定位,确定像元的大小和形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NOAA-AVHRR像元畸变校正方法。校正后的图像经多项式纠正后,多时相复合和与辅助数据相复合的效果很好,误差为半个像元级。  相似文献   
26.
对多景NOAA/AVHRR影像的研究发现:CH3波段不仅可以提取高温信息,而且还可以提取常温状态下的物类信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优于CH4波段。文章给出了具体分析,并进行了原因探讨。  相似文献   
27.
为了提高NOAA卫星监测洪涝灾害精度,分别对NOAA和TM卫星资料监测洪涝灾害的光学原理进行阐述,并以黑山县和台安县为例,利用Landsat TM资料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对NOAA/AVHRR资料监测洪涝精度进行订正分析,平均相对误差为4.4%。研究结果表明,利用TM对NOAA监测洪涝精度进行订正是提高NOAA卫星监测洪涝精度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以中国东北区为例,基于GIS和RS技术,探讨应用NOAA/AVHRR数据编制景观类型图过程中如何提高制图精度。采用多源信息复合NOAA/AVHRR影像分类方法,复合影像分为:1)数字地学综合影像,由年均降水、≥10℃活动积温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叠加而成,主要考虑了植被受气候以及地形的影响;2)NOAA/AVHRR四季累加影像的第一主成分影像,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多波段NOAA数据冗余;3)NOAA/AVHRR四季NDVI累加值影像,突出了植被信息。将研究区景观(土地)类型进行二级划分,其中一级划分为6大类,二级划分为16类,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分类精度达70%。  相似文献   
29.
本文基于NOAA/AVHRR,将若尔盖地区典型湿地与草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湿地NDVI的年变化特点与草地NDVI的年变化特点存在明显差别.其中,多时相NDVI样本法,湿地NDVI年的变化为单峰值型,草地NDVI为双峰值型;夏季草地与湿地NDVI的差值(△NDVI)较大,可以作为湿地的主要判识因子;冬半年△NDVI 很小.NDVI月最大值法,各月的△NDVI均较小,夏半年△NDVI为双峰值型.上述特点与当地月降水量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水体的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77,自引:7,他引:70  
杜云艳  周成虎 《遥感学报》1998,2(4):264-269
本文在对各种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水体的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从遥感信息机理的角度出发,构造地物信息提取模型,并利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建立了该模型,从而实现广义上的基于知识的专题信息提取。以NOAA/AVHRR图像为例进行水体的自动提取,通过对自然水体和新积水区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进一步应用于洪水灾害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