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海陵湾水环境要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001年冬季和2002年夏季海陵湾附近海域涨、落潮表底层水体中水温、盐度、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活性磷酸盐和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应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INQ)的方法评价该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叶绿素a与水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水体污染尚轻,各环境因子在涨、落潮时无明显变化,水域的初级生产力从过去由N控制转变为现在由P控制,水体营养状况介于贫营养至中营养水平,叶绿素a与水环境要素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81)。  相似文献   
22.
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的评估方法,评价了大亚 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轻微,而养殖海区和的岸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则相对较重,大亚湾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珠江口外浅海轻。  相似文献   
23.
大亚湾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危害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了1996—1997年4个航次大亚湾西南部海域水体、沉积物与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之间及其与沉积物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且采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推荐的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急性和慢性安全浓度基准,评价了该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中Hg、Cd、As、Pb、Cu、Zn、Cr(水体数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8、0.041、2.25、2.4、3.2、42、2.34μg.L-1,0.162、0.042、8.0、32、24、89 mg.kg-1,0.058、0.395、2.22、0.25、3.411、6.1 mg.kg-1;重金属与硫化物、石油类和有机碳相关性较差,而与沉积物的pH呈显著负相关;水体中Cu的含量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而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尚轻。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珠江口贫氧区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Fe和Mn含量的相互关系;探讨它们在迁移和固-液平衡过程相互作用的特征;研究了沉积物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组分对其沉积-溶解作用的影响;研究了表层沉积物对它们的富集作用。结果发现,沉积物对Cu,Pb,Zn和Cd的富集系数(K)排列次序为K_(Cd)>K_(Pb)>K_(Cu)>K_(Zn)。K_(Cd)大于对照区和长江口的相应值。此结果说明,上述区域的表层沉积物中可能有自生的CdS。且贫氧水的表层沉积物中Fe,Mn,Cu,Pb和Cd的地球化学特性尚未有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25.
丘耀文  王肇鼎 《热带海洋》1994,13(2):99-102
根据1987年6,8,11月和1988年2月4个航次珠江口伶仃洋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溶解氧的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表层均高于底层,周年变化呈现从夏季到冬季逐渐上升,且明显受珠江径流的影响,溶解氧(基本上是不饱和状态)与盐度成负相关。有机物和营养盐溶解氧,但水温仍为溶解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大亚湾养殖海区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解吸——吸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天然海水体系大亚湾养殖海区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解吸-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沉积和扣磷酸盐和硅酸盐解吸2小时基本达到平衡,而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0.5小时内基本达到平衡;各营养盐的解吸随PH值(小于8)降低而增大,随PH值(大于8)升高略有增加;盐度仅在低于10时对各营养盐的解吸有影响。研究了磷酸盐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27.
深圳湾,毗邻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和生态调节区域。为了更好地了解该湾多溴联苯醚(PBDEs)的生物累积规律及其污染历史,作者采集该海域19个鱼、2个虾、2个蟹和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PBDE的组分与含量,以及生物体的δ^15N同位素、总脂含量和柱状沉积物的沉积年龄(^210pb)、总有机碳(TOC)。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鱼类∑15 PBDEs组分的残余量为21—167ng/g lw(或0.17—4.16ng/g fw),平均为(67±42)ng/g lw或(2.00±1.14)ng/g fw,其含量与生物体的δ^15N同位素和脂含量正相关,BDE-47、BDE-100为生物体中PBDE最优势组分且在所有生物样品中均检出,分别占46.5%、13.5%,肉食性的鱼类较植食性的鱼类PBDEs的生物累积总体上较高。柱状沉积物中∑22 PBDEs含量(0.07—4.85ng/g dw)近二十几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沉积通量为0.25ng/(cm^2·a),丰度最高的PBDE组分为BDE-47、BDE-49、BDE-99、BDE-183(不包括BDE-209);PBDEs在生物体和柱状沉积物中的含量位于全球PBDEs含量的中低端范围;鱼类等生物体中PBDE的生物-沉积物累积比值(BSAF)比值(〈0.8)较小,与相应的PBDE的log Kow(辛醇/水分配比)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