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华北山区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台沟坡地径流实验小区上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探索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为稳定以及蒸发微弱等条件下,不同场次降雨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时间与降雨强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同一场次降雨过程中,坡地内不同部位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时间与土壤层次和土层部位相联系。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得出的坡地土壤水特征曲线表明了坡地砂质土壤在含水量较大时土壤吸力较小、含水量减小时土壤吸力迅速增大的水力特性。  相似文献   
22.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流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历来是流域水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 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作为水循环研究中的示踪剂, 可以有效地揭示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 在对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怀沙河流域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泉水、河水和井水采样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测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流域内沿河道不同部位的泉水、河水和井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 依据泉水出露的高程和氧同位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揭示出泉水的氧同位素高程效应, 为推断泉水的补给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运用氯离子质量平衡方法, 估计了流域内年平均地下水补给率. 根据地下水补给来源, 联系流域内水文地质状况和现场调查结果, 以及对比怀沙河流域和密云水库以上的潮白河流域20世纪60~90年代同期降雨径流系数, 初步推断出流域内相当一部分地下水来源于流域之外高程较高的区域, 流域为非封闭流域.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及流域内地形地质和水系特征, 分析了流域内不同部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对河川径流的相对贡献, 并揭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排泄相互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23.
森林水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本文从近年森林作用讨论入手,回顾了20年代以来森林水文各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4.
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供需状况评价方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人们在进行供需评价时,曾一度停留在水量的供需平衡上,以需定供,缺少对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及不协调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此文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农业水资源供需现状进行评价。这是一种定量化的评价分析方法,即首先对影响供需状况的因素进行分类,形成一个层次,而每一个因素又由若干个指标组成,构成下一个层次,依次类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间互相联系的指标体系。对每个地区,每一个因素和指标用评定系数来表示该因素或指标对供需状况的作用,然后再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地区供需状况进行计算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25.
全球快速升温背景下,多年冻土广泛发育的北极流域水文情势发生显著变化,不仅改变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对全球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深远影响。因此,北极流域水文过程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科学界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回顾并总结了北极主要流域的径流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详细分析了欧亚大陆和北美地区的径流变化规律与时空差异;深入探讨了快速升温下降水变化(降水量、雨/雪组分比例)和冻土退化对北极流域径流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尽管当前北极水文研究在数据积累和科学认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面临地面观测站点稀少以及气候、积雪/冻土、水文之间响应难以定量等挑战。因此,建立完善的北极流域观测网络并发展具有北极特色的寒区水文模型,是深入理解北极水系统快速变化的基础,也是应对北极地区水灾害风险和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6.
Based on the palaeoclimatic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evidences of geological history and human history period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es and progres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ndy deserts in Xinjiang.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features of tectonic structure in Xinjiang had made both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Junggar Basin being influenced greatly by the foehn effects originated from the planetary wind system of westerly, the East Asian ocean-continental monsoon and the topographical mountain-valley winds. The regional patterns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since the Quaternary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overall persistent drought accompanied by fluctuations in the secondary scale. Formations of aeolian sediments in the basins and at the margins are a potential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particularly the aridification of the Asian hinterland deduced by the uprising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highlands. For the question about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Taklamakan Desert, because the research methods, objects and information carriers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are different, there are many dispute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present. Evidences from aeolian deposits/rocks at the edge and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se sandy deserts and their chronological data indicate that an arid climate and land surface aeolian processes have occurred at the edge of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hinterland areas since the Tertiary period. However, the duration time of these processes at mass scale should have begun after the middle Pleistocene and lasted to the Holocene. Occurrence of dune fields in recent 2000 years in the oasis areas should be greatly influenced by human factors.  相似文献   
27.
坡面径流过程中的流量自动观测是目前野外实验的难点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径流场试验,分析了翻斗式雨量计与20°和30°三角堰中自记水位计在测量15l/min以下的小流量上的差异。获得了不同流量条件下20°和30°堰角的流量系数。以该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流量对比表明,随水头的减小和堰角的增大而误差增加。野外实验结果表明,自记水位计测定小流量的结果偏低约15%,在流量很小时无法记录到数据,不能完整记录整个退水过程。依据试验结果,实现了以翻斗式流量计与自记水位计相结合的组合式流量监测方法的设计,为精确测量低含沙的小流量和变化流量的流域水文实验提供了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8.
华北山区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估算是研究华北山区小尺度范围内的水分循环和转化的重要环节.因受观测条件的限制,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山区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FAO Penman修正式和Priestley-Taylor公式对华北山区东台沟小流域观测到的4个月的气象数据进行了逐日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结果显示,FAO Penman修正式的计算值比FAO 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平均偏大16%左右,而且经过统计分析,它们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即在代表流域内使用FAO Penman修正式计算出参考作物蒸散量之后,再乘以一个折算系数(如0.84),即可得到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较为相近的结果;而Priestley-Taylor公式的计算值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相比,差异比较显著.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Priestley-Taylor公式没有考虑空气动力项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影响.因此,如果在华北山区使用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必须根据季节对公式中的常数项α重新进行修正.本文通过对2003年8月~2004年8月期间逐日计算得到的ET0(P-T)和ET0(P-M)值进行对比分析后,给出了修正后的不同季节的α值,为华北山区计算作物蒸散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应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华北典型流域水循环机理的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华北水问题日益严重,而水循环机理研究尚显得薄弱。环境同位素水文学是研究流域水循环过程变化的新的技术途径。它利用水中水分子所含的同位素含量的变化,可以判断大气降水的水蒸气的来源;定量分析坡地的产汇流产生机制,进而研究"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彻底查明流域"四水"转化关系,创新和发展水循环模式。本文主要介绍同位素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日本、斯里兰卡、河北平原等地应用实例,最后,对应用此技术研究华北典型流域水循环,从"大气—土壤—植被"界面水循环机理、坡地径流的产汇流机制、流域水循环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国际环境同位素水文学会议纪要及我国的研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3年是应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水文水资源问题 5 0周年 ,也是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办、四年一届的环境同位素水文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4 0周年。为此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联合 ,于 2 0 0 3年 5月 19~ 2 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大楼召开了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