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4种金线鱼矢耳石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24尾红棘金线鱼(Nemipterus nemurus)、32尾金线鱼(N.virgatus)、36尾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和35尾日本金线鱼(N.japonicus)性成熟后的矢耳石样本,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了4种鱼类矢耳石形态识别问题。耳石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值,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通过判别分析区分4种金线鱼的耳石,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分析耳石形态变异。结果表明: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30.78%、28.44%和11.75%,可以将四种金线鱼耳石区分开来。其中Ⅰ型地标点6、10、11,Ⅱ型地标点2,Ⅲ型地标点7,贡献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相对扭曲主成分的逐步判别分析中,四种鱼的平均判别成功率达91.3%;交互验证结果显示,四种鱼的平均判别成功率达89.8%,表明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可以作为鱼种耳石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耳石形态学与鱼种判别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阿根廷滑柔鱼是西南大西洋重要头足类资源,研究其变动、渔场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关系是其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表温(5m)、表层盐度(5m)、57m盐度及其盐度差、海面高度、叶绿素与阿根廷滑柔鱼钓获率进行回归分析,在中位数和高位数2种情况下分别建立阿根廷滑柔鱼的栖息地指数(HSI)模型,从而揭示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各分位数回归方程均能较好地解释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关系(P0.05)。1~5月在60°W以西、42°S~53°S阿根廷沿海的大部分海域,其HIS值基本上在0.7以上;而58°W以东海域的HIS在0.4以下。阿根廷滑柔鱼适宜栖息地分布(HIS大于0.6)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3.
采用GIS定性分析和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与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高钓获率的出现与印度洋加权水温大面分布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大眼金枪鱼的渔获适温在14~17℃间。建议测量200m水深处的水温作为海上生产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4.
胶东郭城地区脉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胶东海阳郭城地区高密度、高频率产出多种脉岩类岩石,主要包括辉绿岩(βμ)、煌斑岩(χ)、闪长岩(δ)、闪长玢岩(δμ)、花岗斑岩(νπ)、正长斑岩(ξπ)等,且脉岩与金矿密切伴生。为了探讨该区脉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及成岩构造背景,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脉岩总体属于钾质钙碱性系列,高Mg、Fe、Al,低Ti,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源区,富集LILE和LREE,相对亏损HFSE,为弥散状角闪石相橄榄岩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9.52%)的产物。成岩过程中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等暗色矿物以及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岩浆侵位过程中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脉岩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同时具有大陆弧钙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了在构造背景上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及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华北地块岩石圈的区域性伸展—减薄机制有关,可能与郯庐断裂带在该时期的左行走滑引张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5.
根据本地降水天气时间序列,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暴雨的含义,结合暴雨成因分析经典预报思路,建立起暴雨预报逻辑新思路.  相似文献   
26.
特征高斯波包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辉  王华忠  冯波  胡英  张才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7):2258-2268
高斯波包(Gaussian packet)传播算子可在局部时空域高效地计算局部波包的传播.高斯波包叠前深度偏移的基础是在Gabor变换域描述观测数据,再利用高斯波包传播算子计算炮点波场和检波点波场,两者相关即可得到偏移结果.利用炮道集的局部τ-p特征在Gabor变换域表达观测数据,可以仅关注部分高斯波包框架函数上的数据投影,这样既实现了波场的压缩存储,同时可利用高斯波包传播算子反传框架函数以实现整个炮道集的快速反传.这些综合了观测数据局部τ-p特征的高斯波包函数称为特征高斯波包(characteristic Gaussian packet,CGP),相应的波场反传称为特征高斯波包反传.理论及数值分析证明了上述特征高斯波包反传方法是有效且快速的.炮点正传波场也利用高斯波包传播算子模拟.利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可实现特征高斯波包叠前深度偏移(characteristic Gaussian packet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CGPM).由于高斯波包传播算子描述了局部方向及局部空间的波场,所以CGPM可以自然地提取角度域成像道集(ADCIG),并易于实现面向目标叠前深度偏移,从而作为偏移引擎为偏移速度分析(MVA)服务.数值实验证明了CGPM和面向目标CGPM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7.
叠前地震数据特征波场分解、偏移成像与层析反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套叠前地震数据稀疏表达(特征波场合成)、深度偏移成像和层析成像的处理流程.不同于传统的变换域中的数据稀疏表达理论,本文利用局部平面波的传播方向(慢度矢量),在中心炮检点处同时进行波束合成,从而将地震数据投影到局部平面波域(高维空间)中.由于波束合成后的地震数据描述了局部平面波的方向特征,因此称之为特征波场.然而波束合成算法需要估计局部平面波的慢度矢量.当地震数据受噪声干扰时,难以在常规τ-p谱中自动估计局部平面波的射线参数(慢度矢量).本文提出了基于反演理论的特征波场合成方法,可以同时反演局部平面波及其传播方向,从而提高特征波合成的自动化程度并保持方法的稳健性.通过特征波场合成,可以将地震数据分解为单独的震相(波形).这样的数据可以直接用来成像及反演.在局部平面波域中,由于局部平面波的入射与出射射线参数已知,传统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PSDM)和高斯束/控制束PSDM可以实现从"沿等时面的画弧"到"向反射点(段)的直接投影"的转变,叠前偏移的效率以及成像质量可以同时提高.此外,特征波场与地下反射点(段)的一对一映射关系使得叠前深度偏移与层析成像融为一体,可以极大地提高速度反演的效率.数值试验证明了特征波场合成、叠前深度成像以及层析反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中西太平洋鲣渔场与温盐垂直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某公司2009-2011年在中西太平洋海域鲣鱼围网生产数据和CATSAT系统渔场环境数据,采用K-S检验筛选出与渔获关系密切的环境变量,然后采用均值比较确定适宜的渔获环境范围。K-S检验认为,渔获量与0m、20m、30m、50m、75m、125m、150m、200m、250m、300m水温、温跃层深度、200m盐度等环境变量关系密切。选择中心渔场的适合环境因子及其范围为:0m水温29.9~31℃、20m水温30.1~31.4℃、30m水温30.3~31.3℃、50m水温30.1~31.7℃、75m水温29.8~31.7℃、150m水温22.8~27.1℃、200m水温15.3~21.8℃、250m水温12.5~15.4℃、300m水温9.6~11.7℃、温跃层深度71~140m、200盐度34.71~35.40。研究结果不仅可用于改进渔情预报工作,而且可直接用于指导渔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9.
2010年7月利用灯光罩网和延绳钓对南沙北部海域进行了初步的渔业资源调查,报道了该海域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金枪鱼的渔获与分布状况。灯光罩网平均CPUE 63.90 kg/网,主要渔获物为鸢乌贼,占总产量的67.57%,平均胴长122 mm,质量89.6 g;延绳钓平均CPUE为18.19 kg/百钩,其中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3.24 kg/百钩、短鳍斜齿鲨(Scoliodon Palasorrah)10.46 kg/百钩,渔获尾数较多的为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和黑魟(Dasyatis atratus),分别占总数的39.13%和26.09%。提出南沙金枪鱼捕捞采用延绳钓与灯光罩网联合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采用自动鱿钓(AJ)和灯光罩网(LAFN)定点采样,对南沙群岛北部海域(12—16°N,112—116°E)鸢乌贼生长、繁殖、摄食及资源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灯光罩网渔获中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65—231mm,体质量范围为6—580g;自动鱿钓鸢乌贼胴长范围为108—215mm,体质量范围为38—400g。自动鱿钓和灯光罩网鸢乌贼雌雄性比分别为32.0和1.4。南沙鸢乌贼雌性个体出现两个性腺发育高峰期,即101—120mm与161mm以上胴长组,4—7月为繁殖高峰期。鸢乌贼以大眼标灯鱼、尖头燕鳐等中上层鱼类为主,还摄食同类以及钩腕乌贼属等其它头足类及少数蟹类,雌雄个体摄食强度随胴长增加而增加。自动鱿钓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1—38pc/(line·h),平均值为12pc/(line·h);而灯光罩网CPUE为15—50kg/net,平均值为35.7kg/net。南沙群岛北部海域鸢乌贼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和营养生态学研究价值,灯光罩网是开展南海鸢乌贼渔业资源研究的较佳采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