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新疆石河子、 巴楚震前数字化形变短临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晶  牛安福  高福旺  吉平 《地震》2004,24(1):82-87
以固体潮汐理论为基础, 讨论了提取各种潮汐、 非潮汐参量的计算方法, 并依据新疆地区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石河子、 巴楚震前的短临异常信息。 初步获得了各台项异常判别的阈值及该地区近期强震前的短临异常图像。  相似文献   
22.
我国大陆6级地震平静后首次强地震的短期预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4月8日西藏仲巴6.7级地震后,我国大陆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6级地震平静.截止到2007年4月初,6级地震平静达730多天,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的高度关注,将在何时、何处打破这种平静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依据我国大陆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作者分别于2007年4月18日和4月27日试验性地提出了<东部地区短期地震危险性分析意见>及西北地区5月份存在发生6级地震可能性的预测意见.两次预测实验结果尽管都不是很准确,但对于揭示地壳形变观测本质及探索地震预测新方法等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3.
揭示与地震孕育过程相关的变形场特征是判别地震孕育阶段及地震危险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收集汶川Ms 8.0地震震中区汶川台自2002年10月至汶川地震前的地倾斜观测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和分段拟合方法,提取了震前地倾斜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利用2001年以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站坐标日解数据,计算了震中附近的泸州GNSS站与周围GNSS站间基线,通过基线变化与区域地震的Benioff蠕变结果的对比,发现了二者的协同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底汶川台地倾斜速率出现显著下降,西向倾斜速率由230 ms/a减少到130 ms/a;2007年初至发震前减少到60 ms/a;2007年底至发震前未出现指数型加速变化。广州-泸州GNSS基线在2005年初开始的加速缩短异常与Benioff蠕变亏损异常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该基线加速缩短持续时间约2.5 a,对应地震的震级估计为7.9级,与汶川地震震级相当,反映了其与汶川地震的应变积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004年苏门答腊Ms 8.9地震的发生对川滇地区应力应变场影响较为显著,对汶川地震的孕育发生起到了加速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地壳形变观测的意义及创新地震预测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吉平  李纲  刘杰  倪四道 《中国地震》2011,27(1):103-110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0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8次(表1),最大地震为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图1).与2009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和能量释放明显增加.2010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2010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8次,明显高于19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18次/年),与2009年(20次)相比,地震频次明显增加.2010年南美板块西边界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活跃,全球28次7级以上地震中有16次分布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北边界和东边界上,5次在南美板块西边界,4次在菲律宾板块边界,2次在北美板块边界,1次在中国青藏块体边缘地区,显示出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图1).  相似文献   
25.
�ؿdz������ٱ���������ϵ���о�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借助岩石破裂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得到的变形失稳准则 ,探讨了岩体持续加速变形中地震短期前兆信息的定量检测方法 ,讨论了极值变形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川滇地区倾斜、应变现有观测能力 ,得到了倾斜、应变失稳变化的速度阈值 K- Slope分别为 4 .5 m s/d和 5 0× 10 - 8d。对 1990年至 2 0 0 1年 5月间发生在川滇及临近地区的 9次 5 .8级以上地震 (未包括强震的短期前震和余震 )的统计结果表明 :持续时间在 2 0天以上、速度超过 4 .5 m s/d的加速倾斜之后 ,在 15 0天之内有 8次地震对应 (无虚报 ) ,1次漏报 ;而持续加速应变变化之后 ,有 5次地震对应 ,4次漏报。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连续变形对地震的监测能力 ,另一方面也表明持续加速变形中存在速度临界值 ,该临界值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年变化与孕震条件下变形速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6.
吉平  李纲  刘杰 《中国地震》2013,29(2):284-292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表1),其中包括2次8级以上地震,即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8.2级地震(图1).与2011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和能量释放明显减少.201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1.1 全球8级地震继续活跃 201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比19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18次/年)略高,与2011年(26次)相比,地震频次减少(图2).虽然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发生8.6级、8.2级地震,但与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9.0级地震)相比,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减少较明显.  相似文献   
27.
珊溪水库震群发生时间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2月4日起在浙江温州珊溪库区发生了显著的震群活动,至2月11日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9次,其中最大震级为ML4.6。本文研究了库区水位、固体潮汐起伏与珊溪地震震群发震时刻之间的关系,依据该震群发生时刻的分布特点,对库区地震可能的诱发因素及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为避免地震活动水平升级,建议水库每年蓄水时应注意放慢速度,同时尽量不超越水库历史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28.
运用潮汐计算模型及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计算了固体潮汐参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整点和加密采样(10min)两种采样方法除计算的中误差有一些差别外,对固体潮汐因子的影响不大。同时用辅助气压观测及首都圈体应变观测数据计算了体应变日异常频次,并与观测台站附近的小震活动进行了对比,讨论了远震及震源区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李晓帆  马延路  解滔  岳冲  吉平 《中国地震》2023,39(3):472-492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断裂上。本文依据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几何形态、断层面物理力学参数、断层滑移速率等基础资料,构建断裂带三维模型,基于Virtual Quake地震模拟器开展鲜水河断裂带准静态数值模拟。对七条分支断裂独立模拟的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的最大震级和复发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模型长度影响震级大小,滑移速率影响地震复发周期。断层面几何弯曲展布使得断层面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弯曲处出现应力积累的现象,易触发地震,并出现了地震分段破裂现象,降低了几何弯曲断层的地震频次,为强震的孕育创造了条件。联合模拟的10000年时间内,鲜水河断裂带共发生了33次M≥7.0地震,最大震级为M7.6,地震活动性呈现一定的活跃期与平静期。断层系统地震间的相互应力作用和复杂的断层几何结构影响着地震迁移的复杂性。道孚断裂上相距40年发生两次M≥7.0地震,乾宁断裂北端相距5.8年发生M≥7.0双震,此类现象与历史地震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