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泰山地区新太古代—元古代地壳演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泰山地区在中太代末发育科马提质和拉斑玄武质绿岩,并强烈褶皱变形和变质,在新太古-古元古代则清楚地表现出5个深成岩浆侵入事件,1800 ̄1700Ma间该区完全刚性化,伴随刚性化地壳再次裂解和济宁沉积凹陷形成,沿断裂系统贯入平直延伸数十公里的辉绿岩脉。  相似文献   
22.
23.
康岚  罗胜富 《湖南地质》1990,9(1):19-27
本文采用大量实际资料,阐述了常德市的地质构造特征,从第四系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论述了常德市不同地段工程地质稳定性的差异,对该市灼规划建设布局和防震、防洪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
广东清远—高要金矿的40Ar/39Ar测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新州至高要一带是广东主要的金矿带,那里有著名的河台金矿以及新州金矿和一些有远景的矿点。各地的金矿类型是不同的,关于金矿化时期是根据以往一些间接的地质资料推断的,没有直接的年代学资料。用40Ar/39Ar测年法测定了该地区主要矿床(点)中与金共生的绢(白)云母年龄,根据测年资料将区域金矿化分为四期,其时序是:早侏罗世184—171Ma,晚侏罗世141士6Ma,早白垩世133士2Ma和晚白垩世99士1Ma。  相似文献   
25.
26.
电子自旋共振(ESR)现象是苏联物理学家于1944年发现的。自六十年代初以来,它逐渐成为矿物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手段。 1.ESR在地学中的研究对象 ESR只能研究具未偶电子的物质,即顺磁性物质。其研究对象有矿物、煤、沥青、石油、干酪根、人和动物的骨化石、硅化木、钟乳石、陨石以及宝  相似文献   
27.
1986年8月12日18时45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发生M_S=5.4级地震。微观震中为北纬27°25′00″,东经101°25′41″;宏观震中在盐源县城西约8千米的梅雨乡虾耙沟一带。宏、微观震中相距1.8千米。震源深度15千米。震源机制解节面Ⅱ走向南73°东,倾向北北东,倾角75°。震中区烈度为Ⅶ度,面积约19平方千米,长轴方向南东东-北西西,长短轴  相似文献   
28.
根据《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中的建筑物分类,结合这次盐源地震的破坏情况,对震区建筑物作了统一的分类,并对各类建筑物的震害进行了初步分析。一、震区建筑物分类本区地处川滇藏接壤的高原山区和彝族聚居之乡,新旧各式房屋种类繁多,施工质量和地基条件也各不相同,给房屋分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仅作如下的大致划分:  相似文献   
29.
华南晚前寒武纪硅铁建造的层位、类型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布于华南诸省的晚前寒武纪条带状变质铁矿,1957年首先发现于江西新余地区,被命名为“新余式铁矿”,后又相继在湘中、闽北、桂北等地被发现。由于此类铁矿分布广泛,层位稳定,不仅是南方重要的铁矿资源,而且对我国南方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澄江—加里东地槽的形成演化,以及变质铁矿的成因研究等,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因而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在系统研究江西新余式铁矿,并实地考察华南诸省铁矿的基础上,综合前  相似文献   
30.
对东秦岭有色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赋矿地层的地质地球化学剖面、岩性特征、沉积环境、钼(钨)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分布及钼与微量成矿元素相关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栾川群白术沟、三川、南泥湖、煤窑沟及官道口群龙家园等各组地层是该成矿带中主要控矿层位;滨海相及滞流较深相条件下沉积的陆源碎屑岩类平均含钼(钨)较高,赋矿地层富含钼(钨)可能与继承蚀源区太华群和熊耳群钼、钨高含量有关;钼与钨、锰成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铅或锌成负相关;东秦岭赋矿地层的直接标志是钼、钨平均含量均几倍到几十倍地高于它们在地壳中的丰度,该赋矿地层就是矿源层。并分析了主赋矿地层与非主赋矿地层中钼、钨的丰度,证实了矿化与含矿地层之间的内在联系。确认该成矿带中大型铝(钨)层控矿床之赋矿地层既是它们的矿源层,又是它们的围岩,这些含矿地层是形成东秦岭成矿带中大型、特大型钼、钨矿床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