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9篇
  免费   1287篇
  国内免费   2383篇
测绘学   584篇
大气科学   5531篇
地球物理   513篇
地质学   862篇
海洋学   679篇
天文学   333篇
综合类   254篇
自然地理   49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月华  林惠花 《地理教学》2021,(19):40-43,58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大气专题内容为例,采用ISM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得到新教材相关内容的知识结构模型,将该知识结构模型与课标要求及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联系,从核心要素、起始要素、结点要素和要素间形成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新教材在重新构建后的教材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地理教师使用教材提出几点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2.
《干旱区地理》2021,44(4):923-933
采用隆德气象站2 a德制微波辐射计与同期1 h降水量资料,利用统计法分析了六盘山脉西侧大气水汽含量以及云液态水含量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92次不同降水性质、不同降水量级的降水个例,得到降水前跃增时间的变化特征。剔除降水背景结果统计表明:(1)六盘山西侧大气水汽含量和云液态水含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夏季是大气水汽含量最多的季节,平均为23.44mm,占年均水汽含量的47.7%。(2)大气水汽含量和云液态水含量日变化呈一谷一峰分布,春、夏、秋三季均在午后出现最大峰值,冬季在11:00出现峰值;大气水汽含量低值区春、夏、秋季出现在日出前后,冬季出现在22:00。(3)87.0%的降水个例在降水发生之前大气水汽含量都在12.00 mm以上,且其值随着降水的量级增大而增大。(4)降水前云液态水含量发生明显跃增现象,春、夏季表现强,根据降水性质及降水量级不同,降水前跃增时间也不同。研究结论对把握人影作业时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迟茜元  桂海林  王继康  尤媛 《气象》2023,(2):249-256
2022年11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东亚大槽偏弱,南支槽偏弱,副热带高压偏强。11月,全国平均降水为26.9 mm,比常年同期(20.2 mm)偏多33.2%;全国平均气温为4.8℃,较常年同期(3.3℃)偏高1.5℃。月内气温冷暖起伏较大,前中期冷空气活动偏弱,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后期受强冷空气、活跃南支槽影响,气温大幅降低,降水显著增多。月内出现了1次全国型寒潮过程,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以及2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4.
冬半年中纬度西风带在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南北两支绕流,即动力性的南支槽和北支脊,这样的绕流对其周边及下游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本文先分别用600 hPa动力性的南支槽和北支脊各自所在的关键区域的平均涡度与多年平均涡度的差异,表示南支槽和北支脊的强度,然后直观地将南支槽和北支脊强度之差定义为高原绕流强度指数,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讨论高原绕流在冬半年平均(10月至次年4月)、秋季、冬季和春季的演变与中国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绕流在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期间定常的存在,年际变化明显,冬季最强。全球变暖背景下,各时间段绕流强度的变化与中国西北、西南和华南部分地区的降水和气温的关系明显,特别是在冬季。降水关联性最好的是中国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与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气温变化关系明显。探讨各时间段各层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和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异常场,亚洲大部分地区自下而上的正压性特征显著,可以很好地解释各时间段高原绕流的异常与中国降水和气温关系。绕流的异常也可能是引发中国冬半年期间高影响天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冬季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以下简称乌山阻高)是导致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的重要影响系统,探究其建立和维持过程与位势高度季节内振荡的联系能够为我国延伸期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因子。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提供的1979/1980-2019/2020年ERA5逐日再分析数据,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114次冬季乌山阻高事件,累计阻高日数591天。利用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乌山阻高与500 hPa位势高度季节内振荡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1)近41年冬季乌拉尔山地区位势高度存在10~20天、 30天及45天左右的显著周期。通过多尺度分析发现,在乌山阻高建立与维持期间位势高度的不同时间尺度分量贡献不同,其中对乌山阻高建立贡献最大的是10~20天的准双周位势高度正异常,阻高维持则决定于20~80天的季节内尺度位势高度正异常。在阻高建立和维持过程中,准双周位势高度异常具有自西向东的传播特征,季节内尺度位势高度异常无明显传播。(2)根据两...  相似文献   
26.
利用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在线观测了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GPACS)的大气CO2浓度特征,分析了地面风对CO2的作用。结果表明:(1)大气CO2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匀特征,2014—2016年期间GPACS的年均本底浓度比全球背景地区平均增加了22.5×10-6(22.5 ppm);(2)大气CO2浓度在春季最高,冬、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年均值为426.64±15.76 ppm;(3) CO2的日变化为双峰结构,峰值分别在05:00—07:00和21:00—22:00,谷值在13:00—15:00,表明受到了自然过程以及人为排放源的复合影响;(4)风场显著影响CO2的浓度分布,春、夏季CO2浓度距平日变化与地面风速为显著负相关,秋、冬季则为显著正相关。在春、夏季,S-WSW和NNE-N风向上CO2浓度较低,在秋、冬季,SSE-S和N方向均导致CO2浓...  相似文献   
27.
王林  王蕾  张洋 《大气科学》2023,47(1):125-131
2019年以来,大气学科作为试点率先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动的项目分类评审改革和学科资助布局优化,通过战略研究与研讨形成了以“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大类、共15个二级申请代码为主要架构的学科资助体系,并对各二级申请代码的下设研究方向和关键词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经过三年实施和不断优化形成了当前的版本。“D0504大气动力学”二级申请代码在此次改革中的名称保持不变,但内涵和范畴有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学科的进步,传统“动力学”与“物理过程”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且发生变化,大气动力学的内涵也相应地扩展到许多以往被认为是“物理过程”的领域;同时,大气动力学的研究范畴也正从单纯的研究大气自身的动力学问题扩展到研究大气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的动学问题,其研究手段也从以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简化模型模拟为主转向实验研究、事实分析、理论分析和不同复杂程度模型模拟的紧密结合。为了服务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调整后的“D0504大气动力学”二级申请代码,对其含义、范畴、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设置逻辑等进行解读说明,并对2020~2022年申请书中的关键词使用情...  相似文献   
28.
根据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要求,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整了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D0505大气物理学是分支学科板块中的二级申请代码之一。本文介绍了D0505大气物理学二级申请代码的总体框架和下设的边界层大气物理学与大气湍流、云降水物理学、气溶胶物理及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大气光学与大气辐射、大气电学与大气声学和中高层大气物理学等6个研究方向及其关键词,指出D0505与其他相关二级申请代码的异同,并统计分析了近5年(2017~2021年)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上不同方向关键词对应的文献发表情况,探讨了不同研究方向的发展态势。通过系统梳理研究方向及关键词,有助于科研人员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准确的选择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提升智能辅助指派效率。  相似文献   
29.
杨军  孔大力  陈果  胡永云 《大气科学》2023,47(1):167-173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地球科学五处(大气科学学科)调整了基金申请代码,优化了学科布局。其中,一个重要改变是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D0508行星大气。本文就这一申请代码下的3个研究方向和24个关键词的设置进行解读,说明其设置的具体缘由和相关联系。通过本文的介绍,基金申请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研究方向与关键词的设置逻辑,为基金申请过程中更为准确地选择研究方向与关键词提供借鉴。新增该申请代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行星大气研究,壮大我国行星大气科学研究队伍,不断推进我国大气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本文利用1981~2020年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将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和东南重要水汽通道河湾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分析了降水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典型强弱年对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和河湾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初和8月下旬。夏季降水在21世纪初发生年代际转折,尤其是三江源降水量在近20年增加明显。两个高原季风指数DPMI(Dynamic Plateau Monsoon Index)和ZPMI(Zhou Plateau Monsoon Index)的夏季风爆发时间均超前于河湾区和三江源降水的明显增加期。三江源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两个高原夏季风指数有较好的相关性。三江源与河湾区虽然相邻很近,但三江源夏季降水受高原季风影响程度远大于河湾区。当高原夏季风增强(减弱)时,三江源降水量偏多(少)。(2)三江源降水偏多年,南亚高压偏东偏强,低层高原主体低压异常,有利于西南风和东南风在三江源区域交汇,南方暖湿空气能够深入高原腹地导致水汽辐合偏强。河湾区降水偏多年,河湾区及整个高原主体附近高度场并没有明显异常,河湾区的水汽输送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来自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