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2和CH4是《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主要温室气体。自1990年以来的长期观测表明, 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CO2和CH4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他一些本底站的同期观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观测数据已成为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及国内外有关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国4个区域本底站过去一年来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大气CO2和CH4浓度明显高于同期瓦里关站的观测值, 表明4个区域站大气CO2和CH4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迄今为止, 国内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温室气体浓度长期观测或短期科研, 各具优势和特点, 但力量相对分散、观测站稀少、侧重点和目标各异。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时空变化, 了解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 亟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尽快推进我国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网络化观测分析和源汇反演模式系统建设, 进而测算、验证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 分析、评估各区域之间的输送和影响, 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2.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黑碳减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碳气溶胶是环境大气中浓度较低的一种气溶胶粒子组分,因其对光的吸收作用,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成为当前国际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黑碳的减排问题,介绍黑碳的来源、全球分布,讨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区域空气质量控制对黑碳减排的影响,综述控制和改善燃烧条件、减少开放式生物质燃烧和黑碳封存等减排黑碳的措施。文章还分析了黑碳未能成为全球减排共识的原因,并对中国有关黑碳减排的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3.
马斐  张东升  张晓春 《岩土力学》2007,28(Z1):545-548
针对综放沿空留巷技术中的充填体长时受力变形稳定问题,以常村煤矿S2-6综放工作面主采3#煤层为背景,考虑材料的蠕变性能,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尺寸和不同侧压下的充填体在3年内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充填体安全工作条件下充填体材料必须具备的力学性能参数,为优化充填体材料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
结合某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工程,介绍后压浆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和施工工艺。通过现场栽荷试验、低应变检测等试验分析加固效果,探讨后压浆技术应用于CFG桩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CFG桩可以明显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较压浆前提高了一倍;低应变实测波形显示在桩端的桩一土界面上波形变化不明显,说明浆液向桩端四周扩散良好,有效加固了土层。  相似文献   
25.
1会议概况 2009年10月28~30日,在韩国首尔大学召开了第2届WMO国际沙尘暴预警与评估系统(WMO SDSWAS)亚洲区域中心科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由WMO、韩国国立气象研究所(NIMR)、韩国气象厅和韩国大气和环境模式中心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26.
利用北京市观象台2008年3月2019年2月PM10质量浓度数据,通过均值、偏差、Daniel趋势检验相关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结合主要气象因子,分析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8-2018年PM10质量浓度年均值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均未达到国家二级限值标准;春季的质量浓度最大,其次为秋、冬季的,夏季的最小;月均值呈“M”形变化特征。PM10质量浓度总体呈周末的高于工作日的周末效应。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呈早上及夜间的双峰形特征,各季节峰值出现时间略有差异。PM10质量浓度随着风速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在3.4 m·s-1时最高,为269.1μg·m-3。风向为偏东、北或偏南时,PM10质量浓度超过二级限值标准的频次较高。PM10质量浓度与降雪的相关性高于与同等级降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乌海市位于黄河上游,素有"乌金之海"、"塞外煤城"的美誉,是一座资源型工业城市。随着包兰铁路的开通,这里的煤炭资源开始大规模开发,至1976年乌海市建市以来逐步形成了能源、煤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也是国内电石、硅  相似文献   
28.
基于2014~2021年Landsat 8 TIR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别采用劈窗算法(SWA)和大气校正法(ARC)反演了深圳市地表辐射温度,并利用地面站点监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探讨了该期间深圳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TSWA、TARC)与地面站点监测气温(TM)都存在显著线性相关(TSWA=1.01×TM+2.65,TARC=0.85×TM+5.51,p<0.01),但劈窗算法更接近地面站点监测数据。在2014~2021年间深圳城市热岛面积(HI>0.01)未观察到显著增加的趋势(p=0.94)。深圳市城市热岛分布与城市发展格局关系密切,城市规划用地类型对城市热岛效应有显著影响。生态水域和生态绿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交通道路和工业仓储等城市用地强化了城市热岛的形成,并且城市路网的分布和密度对城市热岛的形成有强显著性影响(p=0.003)。  相似文献   
29.
国家级、区域级和省级大气成分轨道建设包括各类大气成分的观测分析、预警预报、评估与服务。2006年在全国范围有力地推进各级大气成分轨道建设,在我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气成分网络化观测,包括观测网的规划设计、科技支撑、质量保证、人员分级培训;观测与分析技术和标校方法的研发、系列标准规范的编制;大气成分预报预测方法及预报系统的研发,形成了多项预报与服务业务产品。  相似文献   
30.
2007年,大气成分中心以稳步推进大气成分、沙尘暴观测站网业务化为目标,在中国气象局的布署和安排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站网的监测、运行和保障能力,形成了覆盖我国关键和典型地区的大气成分、沙尘暴和酸雨观测网络,基本实现了长期、多区域、网络化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