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22.
根据2006年10月对长兴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重金属(Cu、Pb、Zn、Cd、Cr、Hg)和多氯联苯7种化学要素的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长兴岛沉积物总体处于低污染水平和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但重金属Cd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主要的污染要素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处在青草沙水库区域的B1样点的局部Hg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3.
我国近海波浪能资源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波浪能资源调查与评估研究的历史情况和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908"海洋能专项任务中有关波浪能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工作的方式方法。基于专项任务中所获得的50个站点的1 a连续实测数据,结合SWAN模式给出了我国近海波浪能平均功率密度的分布情况,统计出离岸20 km一线波浪能理论蕴藏量,并选划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波浪能开发利用站点,同时对波浪能资源评估日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_i(0.7044~0.7055)、正ε_(Nd)(t)值(0.48~3.66)及较为年轻的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C(741~1090 Ma),表明其源岩与亏损地幔有关,而在Pb同位素n(~(207)Pb)/n(~(204)Pb)—n(~(206)Pb)/n(~(204)Pb)构造模式演化图解中,又显示其物质来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综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人研究成果及该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阿奇山岩体的形成是地幔柱活动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产物。阿奇山岩体位于新疆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在晚二叠世,整个新疆北部已经进入后造山阶段,且晚古生代时期板块俯冲已经结束。但后造山岩浆形成必然需要新的动力及热源,而幔源岩浆的底侵不仅可以为后造山岩浆活动提供热源,还提供了大量物源。因此在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下,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强烈,来自深部的地幔柱幔源岩浆底侵,带来的热源诱发较年轻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有部分幔源物质的混染,从而使阿奇山岩体花岗岩物源具有地幔和地壳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25.
三沙市温差能电站潜在站址选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杨  张松  汪小勇  杜敏 《海洋通报》2018,(2):230-234
本文基于Nihous等人的方法利用WOA13海洋再分析资料针对三沙市所属几个重要海岛进行了温差能电站站址选划工作。研究表明南中国海温差能资源十分丰富,且功率密度的年变化很小,资源稳定性良好。综合考虑到温差能资源开发所涉及的温差、水深地形、离岸距离、环境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等指标,本文在三沙市重点岛礁中优选出4个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温差能潜在站址,并进行了详细的资源评估。结果显示:4个电站表层暖水温度介于24℃~28℃之间,年平均值为26℃,1 000 m水深冷水温度约为4℃,表层暖水与1 000 m水深处年平均温差约为22℃,冬季最低为20℃,夏季最高为26℃。温差达20℃时的水深分布情况显示,冷水可获取深度约为500~600 m,离岸距离均在10 km以内。在设计输出功率为10MW的前提下,年净输出功率均在10~19 MW之间,每年发电80GWh并输出22 000 m~3淡水。  相似文献   
26.
随着3维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网络化的发展,3维地理信息的海量数据与有限的计算机资源和网络带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中尤以地物模型的数据量问题更为显著。基于空间认知,提出面向对象的3维地物模型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3维地物模型的数据量,有利于模型采用细节层次模型(LOD)进行多尺度表达。提出了模型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设计实现,并以3DMAX为建模工具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7.
我国海洋盐差能蕴藏量丰富,但是海洋盐差能调查的方法并不明确。文章完善了海洋盐差能调查与评估计算的方法,用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并对海洋盐差能调查与评估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8.
西藏邦布石英脉型金矿床是产于印度-亚洲板块陆-陆造山主碰撞汇聚环境下、与大洋俯冲无关的新型造山型金矿床。该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朗杰学增生楔的东段南缘,矿体受区域内EW向金地-鲁农复向斜和错古-折木朗壳型脆-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构造的控制。金矿化主要与石英脉密切相关,并包裹于脉内细粒/粗粒硫化物中。矿区内主要分布有3期石英脉:成矿前钩状石英脉、成矿期石英大脉和成矿后陡立状石英脉。文章对3期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形态、形成温度、密度及H-O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试图查明成矿流体来源以及金的沉淀机制等问题。研究表明,钩状石英脉内包裹体主要为液相(L)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2O溶液,其流体可能为早期区域变质的产物;石英大脉内包裹体主要为含CO2气液(VL)两相包裹体,体积较大,成分主要为H2O+CO2+CH4±N2,成矿流体为深源变质流体,并与变质地层中的有机质发生强烈反应;陡立状石英脉内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体积较小,其主要成分为H2O+CO2,流体主要与后期区域变质事件有关,为成矿后变质作用的产物。邦布金矿的主要成矿流体源自深部变质流体,流体不混溶作用可能是导致金矿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浙江省中生代金属矿床类型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栋  王永彬  张松 《矿床地质》2010,29(Z2):26-27
  相似文献   
30.
联合办矿好     
乡镇矿业和个体的采矿发展,对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区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矿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我们认识到:个体采矿的“各自为政”的经营体制,已影响着乡镇矿业的发展,制约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还是组织起来,联合办矿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