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篇
  201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的区域成矿特点研究近几年有了一些较大进展,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法国地质矿产调查局(BRGM)等编制了一系列不同比例尺的矿产图、成矿规律图,D.R.Derry,A.M.Goodwin,W.J.V Biljon,G.A.Gross,Pierre Routhier及A.V.Sidorenko等人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著述,诸如“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前寒武纪金属省”(Derry.1980),“南非前寒武纪矿床的时空分布”(Biljon 1980)和“不同地质时代中矿床的分布”(Miller 1980)等。  相似文献   
22.
东秦岭成岩成矿作用的硫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49年索特(Thode et al)等人发现了天然岩石标本中硫同位素组成有很大差异后,近卅年来硫同位素地质已成为研究某些地质体,矿物形成条件和富集过程越来越有成效的手段,而铅同位素地质学的发展对成岩成矿历史过程和岩源矿源地球化学特征提供了大量新的资料,因而同位素地质学已从一个探索性的新领域进展到地质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相似文献   
23.
混合岩化成矿作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震旦纪混合岩化作用(亦称为超变质作用)是地壳早期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变质”作用,也是一种特殊的“岩浆”作用。关于混合岩化作用的发生和发展,长期以来就是地质界(尤其是岩石学界)所争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至于它的成矿作用近年来亦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24.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国际地质数理统计资源预测协会(COGEODATA)及非洲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与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18日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参加会议的有23个国家的近80名代表。 整个会议共分4个阶段进行:①乞力马扎罗旅行3天;②会前地质观察6天;③学术讨论会3天;④会后地质旅行2天。我国张秋生作为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的领  相似文献   
25.
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概念由萌芽到产生大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1922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先生提出了燕山运动,这是我国境内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一次最强烈的岩浆活动。3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提出了华夏和新华夏构造体系,对认识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有很大裨益。 1946年,C.C.斯米尔诺夫提出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完整概念。近年,М.И.伊齐克松将环太平洋成矿带划分为澳亚含锡体系,大铜环和大含金环等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26.
有一百二十个国家,约五千三百名地质学家参加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年七月七日至十七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内容丰富多彩,学术思想异活跃,真可谓常世界性第一流的学术盛会。恰逢百周年纪念会,法国总统也亲自出席了闭幕式并发言以示祝贺。大会共有七项活动:学术报告;一九八○年国际地质展览会;国际地质科学电影节;参观法国地质科学研究、教育部门;地质旅行;地科联下属组织工作会议及地科联理事会。中国地质代表团四十人参加了大会及其活动,一致认为收获较大,开阔了思路、找到了差距,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同时也展示了我国的地质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27.
矿床是地壳(包括上地幔)演化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复杂地质体。所以,矿床不是随意就可以找到的。 地壳运动导致了元素的迁移和聚集,从而造成了各式各样的成岩成矿作用。而所有这些作用都是具有一定的时间(地质时代和层序)演化和一定的空间(包括一系列形变史)分布规律的。研究形成矿床的特殊条件就是从岩石、构造、地层等矿床地质背景的  相似文献   
28.
当船体发生摇摆或者需要将波束指向不同深度的水层时,需要对舰载声纳的波束进行稳定或俯仰控制。文章推导了甲板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并基于圆柱阵声纳,分析讨论了在不同的波束俯仰角下,圆柱阵换能器二维波束形成的性能。当俯仰角度较小时,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粗分层即可达到较好的性能;当俯仰角度较大时,则必须要对各阵元进行更精细的延迟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