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245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112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西藏岗巴晚白垩世锶同位素曲线的地层学意义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中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基本一致的演化规律 ,并主要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影响。根据从西藏岗巴宗山上白垩统剖面中 6 3个海相碳酸盐样品获得的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与北美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进行了对比 ,证明晚白垩世有一次全球性海平面升降事件 ,在宗山剖面宗山组近底部的年龄值为 89.4 Ma,并讨论了西藏岗巴宗山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2.
李勇  ALDENSMORE  周荣军  MA  ELLIS 《地质学报》2005,79(5):608-615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具有青藏高原地貌、龙门山高山地貌和山前冲积平原三个一级地貌单元。利用数字高程模式图像和裂变径迹年代测定方法研究和计算龙门山晚新生代剥蚀厚度与剥蚀速率,结果表明:3.6 Ma以来龙门山的剥蚀厚度介于1.91-2.16 km之间,剥蚀速率介于0.53-0.60 mm/a之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地区岩石圈的弹性挠曲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的隆升机制具有以构造缩短隆升和剥蚀卸载隆升相叠合的特点。3.6 Ma之前,龙门山的隆升与逆冲推覆构造负载有关,以构造缩短驱动的构造隆升为特色;3.6 Ma之后,龙门山的隆升与剥蚀卸载驱动的抬升有关,并以剥蚀卸载隆升为特色,进而提出了龙门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机制以剥蚀成山作用为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
一种基于核学习的储集层渗透率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核学习的支持向量机,是一种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代替传统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的新型统计学习方法,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这里提出了核学习技术在储集层非均质特性描述中渗透率参数预测的新用途。在复杂地层中,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智能和自适应模式识别能力而建立了常规测井多参数信息输入的渗透率预测模型,然后对实际油田储集层渗透率进行了预测。与常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相对比,所提出的方法更易于使用,很少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具有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24.
济阳坳陷碳酸盐岩古潜山以前地震资料存在信噪比低、速度陷阱、分辨率低、施工过程中缺炮、空道、内幕反射品质差或无反射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除了野外施工工艺、室内处理流程和参数的影响外,在采集参数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有覆盖次数低、炮检距与方位角不均匀、面元太大等。针对济阳坳陷古潜山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应以目标设计为指导思想,以基于模型分析的三维采集参数论证为主线,最终优化各种采集参数。建立了拱张褶皱型、断裂块断型和风化残丘型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潜山地质理论模型。使用先进的“绿山”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软件,采用“块”来描述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结构,分别设计出各自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以林樊家潜山为例,采用12线18炮束状新观测系统模拟单炮发射接收,对各主要目的层能追踪的地层信息比原始6线9炮束状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信息丰富,能准确反映地下构造形态与地质体的物理属性。  相似文献   
25.
层序的测井、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关键是层序划分和对比。而层序划分、对比的关键是层序识别。层序的识别包括层序界面(层序的底界面、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的识别和构成层序的体系域识别。这里,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层序的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即层序界面和体系域在测井曲线上和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其中,层序底界面在测井上表现为突变的钟型、箱型或侧积式曲线的底界;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剥蚀、顶超、上超、下超;而体系域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为:低水位体系域的海底扇以漏斗形中、高幅的前积式,或钟型中、低幅的后积式模式为特征,陆坡扇成钟型、正向齿形,自下而上幅度由中高幅→低幅,即具后积式测井模式,低水位楔的测井曲线表现为旋回性进积模式特征,其特征表现为锯齿状箱型。海侵体系域的测井曲线呈现向上变细、变深序列,并表现为钟型、正向齿形或齿化状,幅度由高幅变化为低幅,包络线具后积式特征。高水位体系域相应的测井曲线呈现中幅箱形或桶形,不同体系域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6.
分形在储层参数井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地震资料难以实现储层薄层的预测,分形理论的引入,可弥补这一不足.以具有连续性和等间距采样点的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分形分析理论为手段,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研究.根据分形地质统计学中对储层参数的研究,得出其分形理论模型,并通过VisualBasic语言编程,在计算机上实现了某地区4口井储层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的井间预测,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说明将分形理论用于储层参数井间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目前研究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尚不能精确确定海平面变化,对记录海平面变化的沉积体或层序物质组成及结构特点的研究尚显薄弱。在分析层序不对称性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基础,提出层序不对称系数S0,认为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浅水沉积区影响显著,其结果必然造成层序S0的增加;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沉水沉积区影响不大,层序S0较为恒定。对进行详细研究中扬子区S0分布特点,运用S0曲线计算了中扬子区海平面变化特点,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认为可以用S0判断水体相对深浅,分析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2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按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C2b)、太原组(P1t)、山西组(P1s)和下石盒子组(P1xs)划分为3个超长期、8个长期、19个中期和6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级别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沉积演化序列;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层序的地层格架;并讨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储集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一套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微孔、蜂窝状溶孔和高岭石晶间隙为主,孔喉以细——微细为主。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性能,主要表现在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原生孔隙很少得到保存;较弱的溶蚀作用和强的蚀变作用使砂岩储集空间以微孔、超微孔为主,具有孔径小喉道细的特征,这是砂岩储集物性特别是渗透率偏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0.
中扬子区寒武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建立了中扬子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中扬子区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特点,分析了中扬子区层序样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共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寒武系下统划分了1个二级层序(SS3)、6个三级层序(SQ1—SQ6),平均延时约5.0Ma;体系域颜色普遍较深,泥质含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烃源岩。寒武系中上统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SS4)、8个三级层序(SQ7—SQ14),平均延时约2.9Ma;体系域颜色普遍较浅,云质含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储集层。总体上H型样式为主,T型样式和TH型样式数量相当,反映寒武纪水体中等。二级层序体系域和三级层序体系域都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向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