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5篇
  免费   2054篇
  国内免费   4047篇
测绘学   130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15560篇
海洋学   80篇
综合类   832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476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819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749篇
  2011年   809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510篇
  1999年   533篇
  1998年   612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502篇
  1995年   489篇
  1994年   400篇
  1993年   325篇
  1992年   476篇
  1991年   451篇
  1990年   350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泛非期Hook岩基位于赞比亚中部地区,是研究冈瓦纳超大陆拼合期间刚果克拉通与卡拉哈里克拉通碰撞相关构造岩浆作用特征的天然实验室。通过对岩基岩浆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地质矿产等资料的归纳整理,获得以下认识:岩基花岗岩类是一套偏铝质、钙碱性-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Na、K,贫Ca、Mg、Al等元素特征,属于A型花岗岩。岩浆作用发生在(566~519)Ma之间,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期(566~544)Ma和晚期(544~519)Ma两个阶段,分别对应A2型花岗岩和A1型花岗岩特征,显示造山后向后造山伸展转换的构造环境。岩基原始岩浆为壳幔混合源区,为同源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作用演化的结果,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微弱的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岩基东部蒙布瓦地区发育铁氧化物-铜-金(IOCG)成矿系统,特别是晚期正长质岩体出露地区可能是寻找类似找矿靶区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2.
研究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的交接部位。本文通过对辽北开原地区房木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并进一步探讨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起始时间。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同位素,获得其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7±1)Ma,表明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具有高硅、富碱、贫镁和钙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高场强元素(Th、Ta、Nb),亏损Sr、Ba、P、Ti元素,稀土配分曲线均呈现右倾海鸥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显示研究区花岗斑岩为A型(A1亚型)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的后造山伸展环境,其岩浆源于地幔物质上涌而导致的地壳物质重熔。研究区在(156±1)Ma之前,属于挤压造山环境,表明研究区岩石圈减薄时间应处于156~117 Ma之间。  相似文献   
23.
西昆仑北段玛尔坎苏地区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找矿成果之一。该锰矿带构造上属北昆仑晚古生代弧后伸展盆地,其构造动力学背景为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于塔里木地块之下形成的弧盆体系。锰矿体主要发育于晚石炭世喀拉阿特河组含炭泥质灰岩夹薄层灰岩中。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菱锰矿(75%~95%),次为软锰矿、硫锰矿及少量黄铁矿等。含锰岩系岩性和岩相学研究表明,玛尔坎苏锰矿带属典型的海相沉积锰矿床,其矿床成因可能与晚古生代半局限盆地沉积和海底热液活动有关。海底热液活动可能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含锰岩系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玛尔坎苏锰矿沉淀时的水体环境为常氧条件,而矿层下盘(部分)岩系的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沉积时的水体环境为低氧—贫氧条件。玛尔坎苏锰矿带锰矿石具有负的δ13C值(-23.3‰~-10.0‰),推测有机质导致的还原作用是该锰矿由原生氧化锰在成岩期转化为菱锰矿和形成富锰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4.
穆呼锰矿床位于西昆仑造山带玛尔坎苏锰矿带东段,研究程度相对薄弱。穆呼锰矿床的含矿地层为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自下而上可分为角砾灰岩、钙质杂砂岩和含炭质泥灰岩3个岩性段,具有完整的海侵层序特征,反映了由逐步断陷到稳定沉积的盆地演化过程。锰矿层赋存于第三岩性段炭质泥灰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化学组分纯净的泥晶菱锰矿。根据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菱锰矿是初始沉淀的锰(氢)氧化物与有机质通过成岩反应形成的。这种成矿机制需要3个基本条件:丰富的锰质来源、氧化还原分层的海水和有机质的大量埋藏。在穆呼一带,有利于满足以上条件的主要控矿因素包括: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强烈的海底热液活动、海侵事件和温暖潮湿的古气候。笔者根据w(Ba)-w(P2O5)图解并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初步认为穆呼锰矿床的成矿模式可能属于最小含氧量带扩张型。  相似文献   
25.
倪培  迟哲  潘君屹 《地学前缘》2020,27(2):60-78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全球铜、钼、金、银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这两类矿床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时空关系,对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的解剖不仅有利于探究金属沉淀机制,也有助于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重要研究前沿基础上,以中国华南富家坞斑岩型铜钼(金)矿、桐村斑岩钼矿,以及邱村和安村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为例,系统总结了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流体特征、演化规律和金属沉淀机制、探讨了从斑岩型到浅成低温热液型流体演化的“气相迁移”模型,并以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例,介绍了应用流体填图进行找矿预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26.
沉积碳酸锰矿床研究进展及有待深入探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表生环境中存在2种机制可以形成碳酸锰矿物:①从缺氧海水中直接沉淀;②先在氧化海水中形成锰氧化物,随后在埋藏过程中通过成岩作用转化为碳酸锰。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只有通过第二种机制才可以形成碳酸锰矿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极端地质事件(如大氧化事件、雪球事件)、闭塞盆地、最小含氧带扩张等成矿模型,近年来同时强调微生物活动、底层水氧化持续时间在成矿中发挥关键作用。沉积碳酸锰成矿不仅与古大气组分、古海洋状态、初级生产力、海底热液活动等多个圈层的耦合作用关系密切,同时也会影响多种生命元素(C、N、S、P等)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V、Mo、Tl等)的表生循环,因此富碳酸锰的沉积岩是探讨古环境及海洋元素循环的重要载体。目前在沉积碳酸锰成矿理论方面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包括:①碳酸锰直接沉淀成矿的可能性与有效性;②锰质来源与铁锰分离机制的识别;③主要控矿因素的识别及其时空演化规律;④矿石矿物组合及矿床地球化学对成岩精细过程的制约。  相似文献   
27.
汞作为一种重要的成矿元素,广泛分布于不同地质体中,并参与成岩成矿作用。随着质谱技术的飞跃发展,汞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汞同位素被广泛地应用于示踪地球表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汞污染等。近年来,汞同位素又被应用于揭示行星的演化过程、识别地质历史时期大火成岩省及示踪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地质储库汞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总结。陨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火山气体等地质储库汞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部分样品还显示非质量分馏信息。本文着重阐述了低温热液矿床(现代热泉、汞矿床、铅锌矿床、锑矿床、金矿床)汞的赋存状态及同位素组成特征,构筑了汞同位素体系的基本格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较全面地总结了矿床成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汞同位素分馏机制。热液矿床中汞同位素的质量分馏可能由流体挥发或者沸腾作用、冷凝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硫化物沉淀等引起。岩矿石中汞同位素的非质量分馏信息可能是地质历史时期汞光化学作用的产物,或者是继承某一特定的源岩信息所致。因此,未来汞同位素在示踪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刻画成矿流体演化过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8.
赵宇霆  李子颖  郭春影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31-67z1132
正辽东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热液型铀矿床产出地之一,翁泉沟铁—硼—铀矿床就是一个综合利用的综合开发利用的超大型含铀铁硼矿床,作为一个铁—硼—铀综合利用的矿床,前人对于其硼矿化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冯本智等,1985,1998;刘敬党,2007),对于硼成矿而言,原始含硼岩系沉积于2.2 Ga左右并在1924±2.5 Ma发生变质改造(Hu Guyue et al., 2015),但作为一个铀矿床,  相似文献   
29.
陈聪  赵兴齐  陈涛  胡渤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85-67z1086
正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多能源聚宝盆。自上世纪中期开展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以来,在盆地北缘中、下侏罗统地层中发现了一批砂岩型铀矿化点和异常带,基本证实了中、下侏罗统具备砂岩型铀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刘林等,2013)。其中,  相似文献   
30.
迪彦钦阿木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二连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是区内新近发现的一个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为了厘清蚀变矿物的成分对找矿的指示意义,文章运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迪彦钦阿木矿床青磐岩化带绿帘石亚带的绿泥石和绿帘石的主微量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电子探针数据表明,这些绿泥石属于铁斜绿泥石(辉绿泥石).绿泥石四面体位置置换为AlⅣ对Si的替换,八面体位置置换以Fe-Mg相互置换为主;主量元素除Fe、Mg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外,其他元素含量变化不大.矿区绿帘石属于普通绿帘石亚族,由热液交代角闪石和斜长石等矿物形成,可分为脉状和浸染状绿帘石,其主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靠近矿体中心的绿泥石具有较高的近端指示元素(Sc、Ti、V、Cr、Mn、Co、Cu、Ga、Sn、Ba)含量以及较高的Ti/Sr、Ti/Pb、V/Ni比值,而离矿体中心较远的绿泥石具有较高的远端指示元素(Li、Na、K、Ni、Sr)含量.绿帘石中成矿金属含量比较低,离矿体中心较远的绿帘石相对富集As、Sb、Pb等元素.此外,绿帘石中w(Cr)、w(Ti)和w(V)以及Ti/Sr和V/Ni的比值随矿体品位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迪彦钦阿木矿床绿泥石中w(Ti)、w(V)和w(Ga)及Ti/Sr、Ti/Pb和V/Ni比值,以及绿帘石中w(As)、w(Sb)和w(Pb)具有指示矿化中心的作用,而绿帘石中w(Cr)、w(Ti)和w(V)以及Ti/Sr和V/Ni值可以作为寻找斑岩矿床富矿体的指标.迪彦钦阿木矿床中绿泥石和绿帘石的元素变化主要受流体成分、温度、硫逸度、矿物共生组合等因素影响.文章获得的认识或可应用于其他类似斑岩钼矿床(点)的找矿勘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