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水汽、固体粒子含量以及大气压力、接受的太阳辐射、光照时数、所获得热量、降水量等因素介绍了山地气候梯变效应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山地气候梯度效应对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山地气候梯变效应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分析山地气候资源的特点,指出人类应遵循生态系统、自然保护、景观和谐、因地制宜等原则,挖掘山地气候旅游资源、多样化气候资源和气候"小生境"等气候资源,突显其特色,发展异于平地的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等,将有助于山地特色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2.
云南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其州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对区域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基础环境竞争力和旅游潜在竞争力三大维度构建了旅游竞争力量化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云南8个边境州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层级进行了量化测评。研究表明:(1)云南边境地区8州市旅游发展竞争力层级分为较强旅游竞争力区、一般旅游竞争力区和较弱旅游发展竞争力区三种类型;红河、临沧属于较强旅游竞争力区,西双版纳、德宏、普洱属于一般旅游竞争力区,文山、保山、怒江属于较弱旅游发展竞争力区;(2)在空间布局形态方面,较强旅游竞争力发展州市呈现"分散状"布局,主要集中于滇南地区,其余非较强旅游竞争力区州市呈现"趋同俱乐部现象"空间布局。整体上旅游竞争力水平层级形成了以滇南地区为核心向周边州市等外缘区域发展的"核心—边缘"式空间发展格局;(3)边境各州市旅游资源呈现区块聚焦性,旅游形象和客源市场定位仍存在雷同现象,且边境各州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极化效应明显。为此提出了旅游产品及资源、旅游市场、旅游空间及旅游线路整合和完善旅游管理机制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3.
青藏高原与三江并流区新构造期划分及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庆忠 《云南地质》2007,26(4):387-396
青藏高原隆升成为高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代环境演化的重要事件。青藏高原在新构造期上升阶段可划分为非高原-准平原时期和高原发育时期(包括低高原阶段、高高原阶段、世界屋脊阶段)。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东南缘的三江并流区,新构造时期上升阶段可划分为:地表夷平-准平原时期、高原雏形-岭/盆/谷形成时期、强烈抬升-高原形成期、高原裂解-纵向岭谷发育期等。各新构造期的构造运动的环境效应有所不同。经漫长的地质历史演进,形成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24.
游客对旅游地的跨文化传播之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随着现代社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已成为事实的跨文化传播途径之一。从旅游学和传播学相结合的角度,尝试地探讨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对旅游地的跨文化传播的4种基本特征:第一,游客的地域文化背景为旅游对目的地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性;第二,游客的出游过程使旅游对旅游地的跨文化传播有了现实的可行性;第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传播特点使旅游对旅游地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高效性;第四,旅游对旅游地的跨文化传播在文化价值上有所倾斜,并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5.
三江并流形成时代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是世界上独特的纵向岭谷地貌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金沙江、怒江、澜沧江3条大江的阶地、河谷主要沉积物均为中更新世以来所形成,说明三江并流这-独特地貌-水文现象形成于中更新世及以后的时间。中更新世昆黄运动是西南纵向岭谷乃至中国的地貌-河流发育重要转型事件,奠定了西南纵向岭谷区的自然地理格局,影响了三江并流区的现代地表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26.
综合应用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计算、地理信息技术、生物地理统计等方法,对梅里雪山森林生物质能资源赋存量、资源总量以及与海拔、山地坡度和坡向等的关系作出定量计算,并对其相关性作分析,发现梅里雪山东坡森林生态系统潜在蕴藏生物质能资源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在海拔2 000 ~3 900 m,森林生物质能资源数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加,3900m以上急剧减少;生物质资源数量在坡度25°~35°期间最大,不同坡向上生物质资源数量差异明显,较为集中分布在东坡、东南坡和西北坡.相关分析表明,生物质能资源数量与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具有相关性,与海拔、坡向负相关,与坡度呈正相关,其皮尔森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17,-0.86和0.30.在山体中部形成森林生物质能资源富集带,构成环形生态廊道,为山地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提供了优良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7.
金沙江石鼓-宜宾段河谷-水系演化研究综述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金沙江形成演化研究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近十年来更是地学界研究热点之一,产出成果颇为丰硕。该文在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金沙江研究成果分析基础上,勾绘出金沙江石鼓-宜宾段上新世以来的河谷形成演化过程,基本观点为:全新世之前该区存在数条并列南流水系;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湖泊广泛发育;早更新世中后期,金沙江经丽江-鹤庆,于金江街附近汇入昔格达古湖;早更新世末期,昔格达古湖被切穿泄空,金沙江下游袭夺连通;中更新晚期,石鼓以南的东西向隆起使金沙江南流受阻,被动袭夺至水洛河,并于三江口与下游川江连通,至此形成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金沙江。  相似文献   
28.
西藏阿里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睿  明庆忠  刘嘉纬  朱桂香 《热带地理》2002,22(1):57-61,75
从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了描述,并通过定量评价、功能结构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阿里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29.
云南高原典型湖泊现代过程及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云南省境内从南到北、由低至高分布的7个典型湖泊进行钻探取样,共钻取岩芯140m,同时对部分湖泊采集了表泥样品。对湖区古湖岸阶地、层状地貌和相关地层考察研究表明:主要存在着2~3次明显的高湖岸,高湖岸已受构造作用的强烈影响发生变形;杞麓湖、拉市海、文海等分布着高于落水洞时代很新的多层贝壳层,蛇山组沉积结束于末次冰期晚期及其它相关证据说明,该区现代水系可能是最近几万年才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0.
西南季风对中国自然环境影响的区域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季风作为亚洲季风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自然环境也有较大影响。西南季风建立以后,因青藏高原高度不足以阻止西南季风这一深厚的大气环流系统,加之西南季风厚度随着山地尤其是横断山脉的上升而不断增厚、增强。南支西风急流的气旋性质对西南季风深入有引导作用,西南季风较东南季风活动性强,影响区域范围大,影响到太行山以西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更新世时,青藏高原隆升至海拔平均约3000m的高度,同时期也出现了第四纪最大冰期与最大温暖期,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厚度加大,西南季风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深化起到重要作用。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至现今的平均约4500-5000m的高度,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足以阻挡大部分西南季风进入西藏高原和中国内陆地区,西南季风影响范围退缩到长江上游以南的西南地区局部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