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樊春  曾佐勋 《地学前缘》2002,9(4):408-408
在同一场变形过程中 ,由于岩石之间、不同地质层块之间的流变学差异 ,会引起牛顿流和非牛顿流的扰动 ,这种扰动以构造变形的方式保存下来。通过理论研究和模型实验 ,我们可以利用保存在天然岩石中的构造形迹或应变型式 ,反演形成这些构造变形时所处物理化学条件下的岩石古流变参数。这类采用构造形迹或应变型式来反演岩石流变性质的方法 ,国外学者称为流变计。目前已提出的构造流变计主要有香肠构造流变计、能干层褶皱流变计、应变折射流变计等 ,其中香肠构造流变计的研究程度较高。Fletcher (1974 )和Smith (1977)推导出幂率…  相似文献   
22.
河南省信阳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混气站在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发现场地内存在断裂带 ,以及“信阳市城市管道燃气工程混气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中提到“确定本区第四纪断裂的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工作”,这为工程能否进一步施工提出了难题。本次研究 ,采取了集多种学科 (如构造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貌、遥感信息、测量、物探等 )为一体 ,进行了多学科、多技术、多方法的综合性研究 ,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1 断裂活动性和工程地质综合研究 首先从区域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等观察研究入手 ,根据沟谷地…  相似文献   
23.
双核型旋扭构造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佐勋 《地质学报》1990,64(2):93-106,T00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旋扭构造类型——双核型旋扭构造。它以具有两个砥柱为特点,区别于单核型旋扭构造。双核型旋扭构造旋回面组合形态最常见的有S形、反S形,其次有椭圆弧形、双曲线形,有时还可见涡轮状等。在野外构造研究基础上,文中提出了绕双砥柱旋扭运动的力学模型。采用流变学原理与方法,得到了这种构造型式的应力场与变形场的伯格斯粘弹性解析解。并进行了模拟实验。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力学模型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4.
2006年10月22-24日,“记录火星大气-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硫酸盐”研讨会在美国休斯敦的月球和行星研究所召开。会议由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NASA火星数据分析中心等单位主办。有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等9个国家的作者向会议投稿,来自不同国家的9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5.
由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美国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主办的“第38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于2007年3月12~16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英国、芬兰、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家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录论文约1500篇,会议交流论文约1400篇,其中500余篇进行了口头报告。  相似文献   
26.
南海的发育机制研究: 相似模拟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验研究表明, 整体北东走向的初始断裂的位置大致在珠一和珠二凹陷之间的隆起带下通过, 由北北东-近东西-北东东三段组成; 南海在早期的张开可能伴随约15°的顺时针旋转, 后期存在一期南东向的扩张伸展, 从而使西南次海盆张开; 廷贾断裂可能是南沙盘的西侧边界, 而卢帕尔断裂则可能是印支盘的东侧边界, 之间为印支地块与南沙地块发生块体分离产生的NW走向的裂陷带, 模拟实验中沿着这一北西向沉降带内的北西走向断裂上见到张剪花状构造, 部分东倾的断裂上见反转逆冲, 在地理位置和构造特点上与曾母盆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南海地区刚性构造块体的存在改变了部分断裂和裂陷带的走向, 使变形不均匀分配, 改变了局部构造样式, 南海及陆缘的裂解可能受到了古南海俯冲拖曳和/或印藏碰撞引起的地幔流动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27.
岩石圈流变学研究,近年来国外已取得较大进展。国内学者在岩石圈热结构、强度剖面和盆地流变学演化、构造流变计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岩石圈流变性取决于岩石圈的地热状态、物质组成和结构,并量化为岩石圈总强度。不同构造区的地热状态可由地表热流值获得,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热力学结构可由地球物理资料获得,在此基础上可得出岩石圈流变性在区域上的变化。岩石圈流变性的空间变化产生了构造上的软弱带,成为极易变形区域。岩石圈流变性及岩石圈总强度反映的岩石圈热力学性质在盆地的形成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它决定了岩石圈的变形位置、盆地的几何形状及格局。构造流变计用来研究不同尺度地质体的流变结构和地质体的流变学演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8.
裂谷作用的物理模拟是研究大陆裂谷系统的几何结构与动力学机制之间关系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手段。对正向裂谷作用、斜向裂谷作用以及两期作用先后叠加模拟过程中,断裂系统发育的特征进行了综述。目前这些实验结果已被用于解释天然裂谷的形式,并根据断层方向的统计分析推导伸展向量的大致方向。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有效年龄数据239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146~474 Ma),主要集中分布于2633~2473 Ma(峰值2500Ma),1880~1521 Ma(峰值1650 Ma),1146~911 Ma(峰值970 Ma),896~720 Ma(峰值800 Ma)和682~474 Ma(峰值520 Ma)5个时间段。4件样品均记录了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年龄信息,同时以1146~911 Ma和896~720 Ma两个时间段年龄最集中,反映全球Grenville造山事件和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对研究区影响显著。此外,本次还获得大量泛非期(520 Ma左右)锆石年龄,认为全球泛非事件对华夏地块及其邻区影响显著,反映华夏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可能有一定亲缘性。结合前人资料,认为研究区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西南段碰撞拼合带,研究区地层同时接受两地块物质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华夏地块。  相似文献   
30.
金星的火山作用曾十分活跃,形成了占总面积70%的平原。由于缺少有意义的侵蚀和沉积作用,金星表面5亿年来形成的地形地貌和构造特征保存得十分完好。Beta Regio地区位于金星中北纬地带,是金星分区中的V17区,在地貌上是一个面积2 000 km×2 500 km的、伴随抬升和火山作用的隆起地形。主要地形有高地、冠状构造、沟谷、锥状隆起、线状带、平原、脊状带和放射状系统8种;共分为瓦片状地形、密集断裂平原、断裂和脊状平原、盾状平原、皱脊平原、平坦平原、叶状平原和陨击坑8种物质构造单元。最新研究表明金幔柱是造成Beta Regio地区的抬升、断裂形成和火山作用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