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台州湾系椒江口的口外海滨,呈喇叭型,其主要特征是发育了庞大的台州浅滩,水深不足2m的浅水区长达18km,并与其南北潮滩连成一体,无明显水道。根据1931、1970和1982年海图资料对比,清晰表明台州湾岸滩及浅水海域的动态过程。40年来(1931—1970)台州湾普遍发生淤积,年淤积量达2900万t,岸线向海推移速度南岸为19m/a,0、2、5m等深线均向海推移,以2、5m等深线外移最为迅速,最大可达100m/a,淤高最大达3.5cm/a,其南部速度大于北部。根据台州湾9个站夏季大、小潮水文泥沙测验资料分析,得出丰富的物质来源、高的悬沙浓度以及在台州湾存在逆时针方向环流是造成台州湾淤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乐清湾悬沙的浓度分布与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冬、夏、秋3季29站次的周日水文泥沙观测资料,通过对悬沙浓度和单宽输沙特征值的计算,讨论了该湾悬沙浓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单宽输沙与悬沙运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乐清湾潮汐特征及对潮滩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对乐清湾潮汐特征的研究,结合流路的模拟结果,阐述了湾内泥沙输运的途径,从而说明了潮动力对湾内潮滩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象山港航道冲淤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象山港海湾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运用GIS技术采用航道轴线剖面水深地形叠加对比和海床平面冲淤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以往水文泥沙等资料综合分析象山港航道区域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40a来象山港航道区域总体冲淤基本平衡,大致以双德山附近海域为界,以东牛鼻山浅段和西屿山-双德山深段两区段以微淤为主,平均厚度分别为0.08~0.24m和0.51~0.58m,并具有缓慢淤积的趋势;以西的浅段和深段则以微冲为主,平均厚度为0.32~0.62m,并具有轻微冲刷的趋势。  相似文献   
25.
东海沿岸潮流峡道海岸剖面发育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实测资料分布东海沿岸典型潮流峡道岸剖面的发育条件,沉积地貌相带特征和冲淤演变规律,并对海岸剖面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峡道8海岸 面的流速切变锋、高含沙量带、沉积速率相关峰值、坡折带和双“S”型剖面,是一组直接相关的沉积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26.
卢超  李伯根  李峰 《海洋通报》2015,34(6):663-674
利用 1935年、1962年、2005年和 2010年 4个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基于 GI S 技术采用数字化定量冲淤计算和 10m 特征等深线叠加分析,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探讨了象山港口门浅滩冲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 1935-2010年的 75 年间,象山港口门浅滩经历了略微冲刷或冲淤接近平衡、轻微淤积和缓慢淤积的动态调整过程,年均淤积速率 1. 41 cm/ a;东 北和西南两翼边界 10 m 特征等深线分别以年均速率 2. 0 m/ a外移和 0. 2 m/ a内移。近几年来,受所在陆域和梅山岛局部岸段 较大规模围涂造地岸线外移影响,该浅滩淤积速率较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利用多年水文泥沙和水深地形资料,分析了椒江河口河床宽深比长周期变化特征,并尝试探讨了河床宽深比对水沙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径流和潮动力对河床形态影响程度沿程此消彼长,江口沙上游河段受径流作用较明显,栅浦下游河段受潮动力影响较显著,这应是弯曲和顺直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调整差异的影响因素;河床宽深比与径流平均输沙率正相关,径流产沙量减少,河床形态趋向窄深;顺直河段宽深比与平均流量负相关,径流来水减少,河床趋于宽浅;河床宽深比与平均潮差负相关,应是人为作用改变了潮动力对河口河床形态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以实测悬沙粒径、流速、含沙量资料为基础,通过悬沙不同粒级组分、中值粒径以及粒度参数的统计,分析椒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核部悬沙粒径分布变化特性。研究表明,悬沙粒径分选主要受物质来源、潮流动力作用下底部部分物质再悬浮和絮凝沉降3个因素的影响。其中第二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大潮期比小潮期显著,第三个因素的作用主要发生在涨落憩前后低流速期,并在表层较近底层的水体明显。  相似文献   
29.
海域使用论证是海域使用许可审批决策的重要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两者的出发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设置的专题不同。即使两者均涉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设备工程方案、效益分析和利益相关者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但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30.
利用近70a来19个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基于GIS技术进行数字化冲淤分析,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人类活动,探讨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河床冲淤调整过程。研究表明,近70a来无论是在河床纵横剖面还是在平面上,冲淤调整经历了较明显的四个阶段,可是平面上比纵横剖面上的平均冲淤速率更趋于整体性:(1)以自然作用为主,处于缓慢冲刷状态,冲刷区占65.4%,全区年均冲刷速率为2.3cm/a,年均冲刷量为53.7×104m3;(2)受支流永宁江上游建库蓄水影响,从缓慢冲刷转为较明显的淤积状态,淤积区占66.2%,全区年均淤积速率为2.2cm/a,年均淤积量为50.4×104m3;(3)受航道整治完成的部分工程作用,由淤积又转为轻微冲刷状态,冲刷区占62.6%,全区年均冲刷速率为1.8cm/a,年均冲刷量为41.4×104m3;(4)受航道和支流永宁江的综合整治作用,从轻微冲刷朝加速冲刷方向发展,冲刷区占71.5%,全区年均冲刷速率为5.6cm/a,年均冲刷量为130.8×104m3。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河床冲淤调整受人为影响比受自然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