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水力压裂是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增透增产的重要技术,压裂影响范围直接关系到水力压裂方案的设计和优化,而井下煤层水力压裂范围监测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为了获取井下煤层水力压裂影响范围,根据压裂时煤层及其围岩的物性变化特征,采用井下微震监测技术对某煤矿3个煤层气井的压裂影响范围开展了监测,并且利用传统的钻孔观测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利用井下微震监测技术能够获得煤层钻孔水力压裂破坏范围,但是由于煤层较软,地震波衰减大,压裂区围岩或煤层破碎严重不利于裂隙的产生和扩展等,接收到的微震事件较少,因此微震监测结果圈定的压裂破坏范围比钻孔观测法小。  相似文献   
22.
以西山煤田古交矿区为例,从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到解释进行了介绍,对山区水文地震勘探进行了研究,为打破地震勘探的禁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23.
24.
一、活动选址:深圳河作为深圳和香港之间的界河,在深港两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深圳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圳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深圳河及其支流水质、周边环境的变化。是深圳发展的最好见证。选择深圳河支流沙湾河新秀段进行水环境状况调查和探讨防治措施,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相似文献   
25.
城市工程地震勘察因场地及地震环境条件的限制,其施工难度大。本文针对检波器的埋设、激发方式的选择、环境噪声以及测线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说明,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城市工程地震勘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6.
快速准确地从微震监测数据中提取微地震事件是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关键。采用理论模拟数据分析了STA/LTA方法的可行性,选择了更能反映微地震信号变化的特征函数代替原始信号,结合实际数据对时窗长度、长短时窗比、阈值等重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TA/LTA方法能够从海量微地震监测数据中快速准确地自动识别微地震有效信号,去除冗余信息,大幅减少微地震监测数据的传输量,从而为微地震监测数据的无线实时传输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减少了数据存储所需要的磁盘空间,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青海省东昆仑开木棋—红水河地区发现的4处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进行论述,总结矿床成因、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并对找矿方向进行探索。认为:(1)区内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大理岩、斜长角闪片岩;构造一方面起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为岩浆和热液的通道,对石墨矿起加大和富集作用。(2)区内石墨矿赋矿地层岩性一致,矿床规模为中到小型,矿化规模较大,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矿石质量一般。(3)石墨成矿物质在富硅铝质和碳酸盐的陆缘碎屑沉积岩原始预富集,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经区域变质作用,原岩中的有机碳重新结晶形成石墨及其含矿岩系,而后又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岩浆活动改造,使含矿岩系中的石墨鳞片增大、富化。(4)晶质石墨矿床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三个阶段:沉积成岩阶段、区域变质作用阶段、构造-岩浆叠加改造作用阶段。(5)石墨矿的找矿标志主要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大理岩、激电异常、自电异常和石墨矿化。(6)找矿方向主要有:就矿找矿、矿区外围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大理岩分布区和区域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大理岩分布区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28.
准确预测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是承压水上采煤底板水害防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防治水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根据山西保德煤矿的地质特征与工作面布置特点,采用高精度井-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对81307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开展实时监测。利用锤击方法,标定了定位参数,验证了定位精度,确保微震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防治水要求,监测期间工作面回采600 m。监测结果表明:底板破坏深度为30 m,其中在81308二号回风巷下方破坏较深,81307一号回风巷下方破坏只有15 m,工作面超前破坏距离为25 m,监测结果与相邻81306工作面利用压水试验测量的底板破坏深度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井-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可以获得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更好地为煤矿防治水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