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从陆架到盆地不同剖面之间的同位素存在明显差异.贵州松林剖面代表了台内盆地沉积,其δ^13C值在整个陡山沱组都明显偏负(-3‰--5‰,VPDB).位于斜坡相的五河剖面也有类似特征(-5‰--10‰,VPDB).而在瓮安和朵丁两个台地相剖面,陡山沱组的δ^13C值大致显示出两个负异常,但叠加了明显的米级变化,而且其δ^13C绝对值与华南三峡地区及全球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明显不同.这种不同剖面之间的同位素差异,如果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古代海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则可能记录了陡山沱盆地氧化界面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性.综合华南与全球其他埃迪卡拉系地层δ^13C数据的分析表明,陡山沱盆地的δ^13C变化总体上和埃迪卡拉海洋巨大的溶解有机碳储库的存在和氧化是一致的,但区域环境对新元古代同位素变化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利用δ^13C异常作为时间界面进行地层对比需要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22.
贺兰山地区中元古代微生物席成因构造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贺兰山中段中元古界黄旗口组石英砂岩中发现丰富的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包括由微生物席生长、破坏和腐烂过程形成的3种类型、9种不同形态的构造;与华北大红峪组发现的同类构造在成因类型与多样性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对比性.砂岩中发育双向交错层理、冲洗层理、高角度单斜层理系和波痕,泥质粉砂岩夹层中发育波痕与泥裂,表明微生物席主要发育于潮间带上部至潮上带下部环境.MISS构造在华北地台长城系下部砂岩中的广泛存在表明在1.6 Ga前以蓝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在环潮坪碎屑环境也很活跃.可能代表了微生物由海洋向陆地环境发展的过渡阶段.具光合作用功能的制氧蓝细菌的蓬勃发展可能是引发中元古代海洋化学条件发生转变、含氧量增高的重要原因,并为真核生物及宏观藻类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研究表明,黄旗口组与华北大红峪组大致同时,反映了Columbia超大陆裂解期华北地台开始拉伸-张裂、缓慢沉降的构造古地理背景.  相似文献   
23.
在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中,需要对野外地质剖面记录、测井、录井记录等海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何将海量数据用空间数据库管理并加以分析,无疑是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一个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图的分析、绘制为例,介绍了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分析、应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