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383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解胶州湾大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底栖微藻和有机质含量的季节变化,于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分4次(春、夏、秋、冬)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并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现场温度。结果表明,表层(0~2cm)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为0.42~6.06mg/kg,有机质含量为0.48%~3.71%;次表层(2~5cm)叶绿素a含量为0.13~3.53mg/kg,有机碳质量为0.31%~3.78%;深层(5~8cm)叶绿素a含量为0.14~1.95mg/kg,有机质含量为0.47%~3.72%。经统计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胶州湾大沽河口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含量春冬两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最低;叶绿素a含量与深度和温度呈负相关;与所处潮带、有机质含量、粉砂黏土含量在本实验中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含量与季节关系不大,高潮带最高,其含量与粉砂黏土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深度和温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平原的滨海湖埋藏牡蛎礁中各层牡蛎壳的泥质充填物做硅藻分析,整个牡蛎礁中海水砂质潮间带指标种标志种的Auliscus caelatus含量较高,为19%~42%,表明滨海湖礁体形成于潮间带环境。根据主要硅藻含量的变化,结合14 C测年,自下而上将礁体发育期间的古环境分为3个带:I带为2 445~2 327cal.aBP,礁体在向上建礁的过程中,海水作用逐渐减弱,潮间带特征愈加明显,为受河流影响较强且较为开放的潟湖潮间带环境;II带咸水种硅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的比例急剧增加;外洋指标种的Coscinodiscus spp.和Actinocyclus spp.急剧下降,表明在约2 327cal.aBP,海岸带砂嘴闭合,形成较为封闭的潟湖内侧潮间带环境,且河流作用减弱导致潟湖的咸度明显增加;III带为2 327~2 287cal.aBP,由封闭的潟湖环境又转向较开放的潟湖潮间带环境。  相似文献   
23.
对广西钦州湾-防城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Cr和Zn的质量分数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钦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均在国家一级标准之内。空间分布上,从防城港-企沙-鸡墩头-三娘湾-沙角,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企沙QZ-07、三娘湾QZ-09和沙角地区的QZ-08剖面的质量分数最高。其中Cd,Cu和Zn的最高值出现在沙角地区QZ-08剖面,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0.14,29.15和64.56μg/g;Hg,As,Cr和Pb的最高值出现在企沙地区QZ-07剖面,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0.11,11.29,88.23和26.47μg/g。选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钦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均小于40,而风险指数均小于150,显示其潜在生态风险为低风险级别。但部分调查剖面如沙角QZ-08剖面的生态危害风险指数接近临界值140,所以该污染的风险是存在的。在空间分布上,从防城港-企沙-鸡墩头-三娘湾-沙角,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企沙QZ-07、三娘湾QZ-09和沙角地区的QZ-08剖面的危害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24.
于2009年8月21-22日期间同步调查庙子湖岛和黄兴岛两个岩礁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并分析其群落格局。结果表明,庙子湖岛采集的样品中共有4门28种大型底栖动物,黄兴岛的则有5门37种大型底栖动物;两断面底栖动物群落以广温广布种和亚热带种为主,软体动物作为绝对优势类群主导其分布特征;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表现为庙子湖岛>黄兴岛,种类数及生物量分布均表现为中潮带>低潮带>高潮带,栖息密度分布则表现为中潮带>高潮带>低潮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为黄兴岛>庙子湖岛,两断面高潮带的群落生态指数相对中、低潮带较低;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庙子湖岛底栖动物群落未受到污染或扰动,黄兴岛底栖动物群落则受到了中等程度的污染或扰动。  相似文献   
25.
天津潮间带春季贝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仁  张超  梁健  郭永军 《海洋科学》2017,41(11):113-118
为研究天津潮间带贝类资源的分布特征,2017年5月,作者对天津滩涂开展贝类资源调查。共采集贝类30种,分属2纲、4亚纲、10目、19科,在汉沽鲤鱼门、大港减河口、大港滨海湿地分别采集贝类20种、19种、19种;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分别采集贝类11种、22种、10种;H'值大小顺序为鲤鱼门滨海湿地减河口,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经济贝类主要分布于中潮区,鲤鱼门与减河口滩涂的优势经济种均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量分别为562.8、828.5 g/m~2,滨海湿地的优势经济种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生物量为1 403.8 g/m~2。对比2013年,大港减河口滩涂的贝类种数及生物量均升高,鲤鱼门滩涂的贝类种数增加,滨海湿地滩涂的贝类资源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6.
王良民  叶剑红  朱长歧 《岩土力学》2015,36(12):3583-3588
利用一个经过广泛验证的数值模型FSSI-CAS 2D为计算工具,采用砂土的高级本构模型Pastor-Zienkiewicz-Mark III (PZIII) 描述海床砂土的动态力学行为,定量研究松散海床地基土在波浪作用下,其内部的液化过程和特征,以加深对波致海床液化特征、性质的认识。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开发的耦合数值模型FSSI-CAS 2D能够很好地捕捉到波浪作用下欠密实海床的动力响应特征,以及海床内的累积液化过程等一些列的非线性物理现象。研究表明,波浪导致的松砂海床液化是一个渐进过程,海床表面首先液化,并逐渐向下扩展。  相似文献   
27.
致密砂岩目前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为代表的典型致密砂岩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重力流沉积砂体,其中重力流沉积砂体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在区域构造、古气候、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长7段重力流沉积砂体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在实验条件下,半深湖深湖区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包括砂质碎屑流、浊积岩、深湖泥等。实验研究表明,影响重力流沉积砂体的形成及其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有:(1)泥砂含量决定了重力流的沉积类型;(2)湖盆底形控制重力流的砂体展布;(3)湖水位及流速决定重力流的沉积厚度及规模;(4)多物源交汇决定重力流的横向连通。并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分析,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域。综合陇东地区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模拟成果,建立了沉积模拟实验条件下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8.
应用电阻率法确定浅水砂质沉积物中的扩散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无限稀释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扩散系数,估算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扩散系数时,需确定地层因数与孔隙度的关系.本研究将Miller Soil Box应用于测定青岛近岸不同粒径砂质沉积物与孔隙水的电阻率,以确定沉积物的地层因数,并结合沉积物的孔隙度,通过曲线拟合建立地层因数与孔隙度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运用Ullman和Aller给出的经验m值(当φ≤0.7时,m取2)计算近岸砂质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子扩散系数,将会引起40%~50%的误差;近岸砂质沉积物地层因数与孔隙度的关系可以采用Archie公式表示,即F=φ-m,m=1.52;经验证分析,可取m=1.52代入Ds=D0.φm-1公式,计算浅水砂质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子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29.
根据2003年7月在华南沿海12个砂质海滩所取得的76个沉积物样品(其中次表层样品36个,不计入研究范围),就该区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展开论述。为了便于分析其沉积物粒度特征,我们把华南沿海12条海滩剖面根据岸滩形态和成因将华南砂质海岸划分为岬湾型砂质海岸、沙坝-渴湖型砂质海岸和夷直型砂质海岸三大类。阐述了不同类型海滩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类型、分布以及粒度的沿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0.
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现代沉积速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渤海湾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的210Pbex和137Cs活度测定结果,计算了潮间带现代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砂质区(道沟子至独流减河)1955~1963年的沉积速率为3.43~4.06cm/a,1963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65~1.59cm/a;泥质区(歧口附近)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81cm/a.上述结果说明潮间带砂质区在20世纪50~60年代发生快速沉积作用,60年代之后沉积作用变缓.这可能是由于华北地区在该时段具有丰沛的降水和入海水沙,为潮间带沉积物提供了丰富的物源.60年代以后沉积作用变缓可能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入海水量减少和由此导致的物源减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