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陈千盛  沈思法 《台湾海峡》1998,17(2):214-218
本文分析了福建地区大风的时空变化。结果表茫,沿海和岛屿大风明显多于内陆,高山之顶多于河谷山地。沿海、岛屿秋冬大风多,强度弱,灾害轻;春在风较少,强度大,灾害重。内陆山地大风春夏多,强度大;秋冬少、强度弱。造成大风的天气型有热带气旋型、冷空气和热带气旋共同影响型、气旋型、入海高压型、北低南高型、雷雨前型、龙卷风型。  相似文献   
22.
高原东南角早春雨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998—2013年TRMM格点及GHCN站点降水、1979—2013年CMAP降水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早春季节青藏高原东南角降水中心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其气候特征为:雨带主要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分布(包括藏东南、滇西北、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缅甸北部地区),雨季建立时间在第17候,雨区上游地区(88~94°E,22~27°N)低层的西北风转为西南风是雨季建立的一个标志性环流调整特征。早春雨期间,雨区上游地区的西南风大值中心使得风速及水汽在雨区辐合,同时该西南气流沿着由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那加山脉组成的向西南方向敞开的喇叭口地形爬坡抬升,在迎风坡出现降水大值中心,这是高原东南角早春雨的直接成因。该西南风大值中心的产生既与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动力绕流作用有关,也与春季高原中南部的地表感热加热密切相连,这是高原东南角早春雨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3.
陈千盛 《台湾海峡》1994,13(2):151-157
本文对闽,台海岸带的风况与风能资源,日照与太阳能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台风等几种气候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揭示闽,台海岸带气候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相似文献   
24.
气候年景定量化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燕  伍红雨  林昕  王岩 《气象学报》2019,77(6):1124-1133
气候年景评价是气候业务服务的重要产品——气候年公报的重要内容,其中评价方法是关键。旨在以福建省为例介绍一种计算简单、业务适用性强且易推广的气候年景定量化评价模型。基于福建省66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0年共50 a逐日气温、降水观测数据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数据,在分别建立低温年景、高温年景、雨涝年景和气象干旱年景的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和历史序列基础上,构建了综合气候年景的评价模型、等级划分标准和历史序列,实现了对福建省低温、高温、雨涝、气象干旱及综合气候年景的定量化评价且评价结果具有历史可比性。业务应用和历史事件验证显示所建评价指标体系合理,与历史重大事件一致性良好,可为汛期雨强、冬季低温强度、夏季高温强度等定量化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福建省不同短历时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福建省20个气象站1963—2012年降水资料,分析短历时(1 h、3 h、6 h)及24 h降水强度达暴雨和大暴雨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暴雨极值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对于暴雨级别,不同历时暴雨频次的空间分布特点基本相同,表现为全省3个暴雨的高发区,分别位于南部的漳州至龙岩西南部、东北部的宁德沿海以及西北部的南平西部;对于大暴雨,6 h、24 h历时的大暴雨高频区位于沿海,内陆较少。年代际变化趋势为,1 h、3 h、6 h短历时暴雨频次大多数台站以自然变动为主,或略为增加的趋势,24 h长历时暴雨频次增加的趋势强于短历时。大暴雨各历时大多数台站有略增加趋势,1 h、3 h历时的增加趋势强于6 h。内陆暴雨的月际分布呈单峰型,6月为峰值,6 h以上历时暴雨频率为全年最大;沿海暴雨月际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在6月和8月,雨季1 h、3 h历时暴雨频率占全年的比例最大,夏季6 h、24 h历时暴雨频率最大。  相似文献   
26.
蔡学湛 《气象》1988,14(1):12-16
本文通过1962—1985年大气辐射过程、大气透明度和大气混浊度的变化,间接推断福州大气质量的长期演变及空气污染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直接辐射量减少,大气透明度的降低和大气混浊度的提高,都反映了城市空气污染的逐步发展,归因于空气中颗粒物的增加。本文所讨论的大气污染物混浊因子T_R,可以较客观地反映福州空气污染的年变化。  相似文献   
27.
OLR场对福建热带气旋频数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74~1997年卫星观测的ODR(射出长波辐射)资料计算OLR的特征量,用其表征ITCZ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分析影响福建热带气旋(TC)年频数与ITCZ和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TC异常偏少(多)年,ITCZ位置偏南(北),强度偏弱(强),年太平洋上的OLR距平场配置相反,即TC异常偏少(多)年,西太平洋热带地区OLR为正距平,而赤道中东太平洋为负(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28.
吴滨 《海洋预报》2000,17(2):34-38
应用全国42个测站0.8米地温来研究其与登陆及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简称TC)频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前一年11月份及当年7~9月份的地温均与TC频数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其中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11月份的地温可以做为预测TC频数的一个较好的前期因子;其后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地温场与海温场进行分解,得出11月份7~9月地温的变化分别对应着海温场的不同分布型,当是温偏高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为负距平,TC频  相似文献   
29.
以福州市城区地表和明渠河道为主要模拟对象,结合福州市城区高精度地理信息、排水设施、排水运作方式等数据,建立福州城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福州市历史上3次典型降雨过程以及不同重现期降雨造成的城区内涝灾害进行模拟。对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况积水进行评估表明,3次降雨过程的模拟与实况积水深度绝对误差小于10 cm的积水点分别占比为50%、78%、76%。模型对雨强较大的短时强降雨过程,模拟效果稍差,模拟积水比实况积水整体偏小;对长时间、雨强比较平均的降雨,整体模拟效果较好。利用模型对不同重现期降雨下福州市城区内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表明,模型能够客观反映不同重现期降雨过程下福州市城区内涝灾害风险分布。  相似文献   
30.
采用1991—2017年BCC_CSM1.1m季节预测模式的月降水预测数据及福建省前汛期(4—6月)66个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利用距平相关系数(ACC)、时间相关系数(TCC)、平均方差技巧评分(MSSS)和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等评估方法,检验评估了提前0、1、2和5个月模式对福建省前汛期降水的预测能力。采用系统偏差、一元线性回归和EOF-相似误差(EOFL和EOFNL)等4种统计方法对回报结果进行订正,并进行效果检验。BCC_CSM1.1m在不同起报时间对福建省前汛期降水的预测均能抓住降水的前两个主模态:全省一致和南北反向分布的空间特征,但预测的气候平均值较实况存在负偏差。模式在不同起报时间对前汛期降水预测的TCC高技巧区主要位于福建省北部,ACC技巧和Ps评分存在比较大的年际差异,负系统偏差的存在使得MSSS技巧不高。经订正后,模式的预测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系统偏差、线性回归、EOF相似误差线性和非线性订正方法提前2个月起报的2011—2017年平均Ps评分分别提高5.9、3.5、6.7和7.8分;不同起报时间线性回归订正的2011—2017年平均ACC技巧分别提高0.02、0.21、0.12和0.11;上述4种方法订正的MSSS评分均有了显著提高,其中系统偏差和线性回归订正后达正技巧。综合而言,线性回归订正较其他3种订正方法表现出更为稳定的订正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