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自动站等非常规观测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11月17—18日一次强冷空气引发的江苏省北部近海大风天气的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横槽转竖使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江苏省,造成气压梯度、变压梯度加大,气压梯度在大风形成的初期起主导作用,变压梯度有利于强风的维持。2)大风期间高层深厚的冷平流自上而下形成一条后倾式冷平流传输通道,地面风场加强,冷平流区明显下传发展。3)动量下传在此次过程中亦起了重要作用,大风形成初期,低层700—1 000 hPa出现低空动量下传并影响地面风场;高空槽过境后,高空动量能够影响地面风场。  相似文献   
2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资料和GFS 0.25°×0.25°逐6 h的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廓线等资料,通过背景形势场分析、物理量诊断分析和中尺度分析,对2018年3月4日发生在华东地区的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具有发生时间(季节)早、移速快、范围广、致灾强等特点,是一次比较少见的早春(冬末)十分强烈的飑线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急流辐散区、低空西南急流轴前端、低涡南侧的暖区中发展起来的。飑线过程的地面要素变化十分剧烈,地面有强冷池,与飑线前暖空气之间构成了强的水平温度梯度,致使飑线强度更强;飑线经过时气压涌升所形成的雷暴高压、强气压梯度以及飑线的快速移动均有利于地面极端大风的出现。飑线发展过程中观测到弓形回波、超级单体等强天气系统。中高层动量下传和光滑湖面、喇叭口、狭管效应等特殊地形对于大风的增强效应比较显著,这些因素也加剧了地面极端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23.
利用自动气象站、高空探测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1-3日河西走廊西部极端大风天气的影响系统、3次风速波动和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阻塞高压发展加强和冷涡的异常南压作用下,冷平流和动量下传是河西走廊西部持续大风形成的关键因素;第一次大风波动主要与地面变压风有关,动量下传在第二、三次大风波动中起重要作用;在高空急流入口区中心及左侧伴生的下沉运动能有效将高空动量下传到500 h Pa,低层不稳定层结发展的动量交换作用和热力、动力条件下所产生的垂直运动使中低空动量下传至近地面;前倾槽所形成的涡度平流上负下正结构极有利于动量下传,垂直方向上涡度平流梯度越大、梯度大值中心越低,越容易引发河西走廊西部近地面极端大风。  相似文献   
24.
1993年6月27日晚至28日白天,我州出现了1次大范围的强雷雨天气过程,其中西昌、德昌、宁南、布施、金阳等5县市出现了暴雨.这次过程的特点是,降水量南北梯度大.为了进一步了解造成这次区域性暴雨的原因,下面将从天气形势演变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5.
越赤道气流通道上的经向垂直环注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成  罗会凯 《气象科学》1990,10(4):394-399
  相似文献   
26.
10──20天准双周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CMWF1983年7月1日至9月12日逐日200hPa纬向风场资料,用复经验正交方法讨论了10-20天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10--2天振荡有三个显著区域: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赤道90°E附近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80-100°E,22-32°N之间。(2)源于较高纬度地区的振荡与源于赤道附近地区的振荡在105°E,17—23°N附近同位相相遇,在90°E,20°N附近反位相相叠加,振荡相互削弱,在25°N附近同位相相遇。(3)从振荡位相来看,中南半岛东南部、马来西亚北部、菲律宾以西区域的振荡向北传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印度半岛;20°N以南低纬度地区的振荡很少能传播到80°E以东30°N附近地区;位于90-95°E,25-27°N之间的振荡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的振荡可以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  相似文献   
27.
赵鸣 《气象学报》2001,59(3):271-279
文中求解了锋面存在时地转动量近似下的大气边界层运动方程 ,得到了边界层内冷锋流场的一些特征 ,如冷锋坡度随地转涡度增加而增加 ,随地转风速时间倾向的增加而增加 ,随沿锋面传播方向的热成风分量的减少而增加。而边界层内冷锋面上下的流场与锋面坡度、地转风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有关 ,共同特点是在冷锋面高度以下有下滑运动 ,而其上有一层上滑运动区。  相似文献   
28.
何京伟  谈哲敏 《气象科学》2001,21(4):433-444
在边界层动力学中,涡动粘性系数是影响边界层风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利用边界层动力学中的Ekman动量近似理论,给出了涡动粘性系数随高度缓变条件下的Ekman动量近似边界层模式解,着重讨论了边界层的风场结构、水平散度、垂直涡度以及边界层顶部的垂直速度。结果分析表明:与常值涡动粘性系数情况相比,在边界层低层随高度增加的涡动粘性系数可以导致低层边界层风速随高度迅速增加,即风速垂直切变增加,同时风速矢与地转风之间的夹角减小。惯性项作用可以导致上述作用在气旋性区域减小、而在反气旋性区域增大。随高度增加的涡动粘性系数导致水平散度绝对值、垂直涡度绝对值以及边界层顶部的垂直速度绝对值在气旋性区域减小,而在反气性旋区域增大。涡动粘性系数与惯性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边界层动力学中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29.
本通过分析2000年4月12日出现在柴达木盆地的沙尘暴天气,初步揭示了沙尘暴天气的成因,总结出了柴达木盆地春季大风和沙尘暴的发生机制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30.
依据煤层反射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提取出了波峰波谷振幅A1、平均频率Fa、主频带能量Qf1、低频带宽能量Qf和峰值频率Fmain等5个地地震特征参数。选取8组学习样本,利用4层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动量法和自适应调整的改进算法,训练BP网络,用训练好的BP网络预测煤层厚度。经实例验证,地震多参数BP网络预测煤层厚度精度高,是一种有效的煤厚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