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古生代时,中国西北区为海相沉积,沉积盆地的基底是一些离散的古老结晶地块,其上海水侵漫,地块之间为大洋或窄大洋的海槽。地块之间的海槽或地块与海槽过渡的边缘带盆地是油气形成的有利地带。在海槽遭受压缩褶皱而回返的造山过程中,"地块-海槽"体系发生转化,形成中新生代"山系-盆地"的陆相沉积体系。边缘带的油气源岩系被埋藏在盆地外围的山系之下。但其中形成的部分油气已运移到盆地内的储集层中聚集,形成"外生内储"的油气藏。在这种类型的盆地中,存在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内生内储"和"外生内储"的两类生油岩系和两种生储组合配置体系。这一油气形成分布的理论,已不断地被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和勘探实践所证实。"地块-海槽"边缘带油气形成观点的提出,突破了以现今盆地为界限研究古生代油气形成分布规律的传统观念,增大了中国西北区可以发现的油气资源量,扩展了找油找气的新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生物地质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本文从生命的形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成矿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勘探等方面综述了生物地质化学的国内外当前研究现状与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23.
生物标志物苯并藿烷系列的新发现及其地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蕾烷系列化合物的各类参数,已在石油地球化学研究中普遍应用,可有效地判断有机质类型及其成熟度。芳构藿烷发现有四芳和三芳藿烷,近年来又发现了一类新的单芳六环藿烷-苯并藿烷C32-C35系列,它们分别检出于碳酸盐岩和原油(G.Hussler,1984)、磷酸盐和非磷酸盐沉积物(H.Belayouni,1984)、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含煤地层埋深617.7-619.7米的黑色泥岩(盛国英、傅家谟,1985)、陕甘宁盆地侏罗系、上三叠统与石炭二叠系的碳质页岩和油页岩(黄汝昌、王广玉,未发表)中。笔者在酒西盆地下白垩统黑色泥岩中检出了C32、C33、C35等苯并藿烷,更有意义的是,还首次鉴定出了C31苯并藿烷,即C29-降苯并藿烷,这进一步丰富了生物标志物的内容。  相似文献   
24.
地块—海槽边缘带的油气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成因,在古生代,中国西北区为海相沉积,沉积盆地的基底是一些离散的古老结晶地块、其上海水侵漫,基间为大洋或窄大洋的海槽。地块蝗海或地块与海槽过渡的边缘带盆地是油气形成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25.
夏燕青  罗斌杰 《沉积学报》1996,14(A00):100-106
本文通过热模拟实验揭示了木质褐煤中综合有机母质与干酷根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五环三萜类和8,14-断藿烷的差异,并探讨了这两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意义。综合有机母质生成的五环三萜类数量多,化合物种类也多,干酷根降解生成的数量小,化合物种类也少;8,14-断藿烷主要由非干酷根物质转化而成,干酷根降解基本上不生成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6.
南沙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及地化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1990年取自南沙海域102站位岩芯柱样中饱和烃进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烷和藿烷组成特征指示了其先质主要为海洋浮游生物和细菌,部分为陆源高等植物,反映了南沙海洋沉积有机质起源于这些生物,较丰富的胡萝卜烷在和Pr/Ph比值低,说明沉积环境具强还原性,随沉积物理埋藏深度增加,藿烷和藿烷以及藿烷异体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成岩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