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中国地缘环境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崛起面临的地缘环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建立和完善地缘环境分析体系,预判预研地缘环境变化态势是学科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当前关于中国地缘环境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内容多以地缘环境内涵、地缘环境解析、地缘环境驱动机制、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环境研究方法的单项研究为主,而缺乏对地缘环境要素的系统研究,尚未提出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地缘环境驱动机制,更未搭建完整的地缘环境分析框架。论文认为地缘环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地理要素通过地缘环境影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缘体、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地缘结构组成地缘环境系统,地缘距离和地缘流量是地缘环境的核心变量。为此,未来的地缘环境研究需更加关注地缘结构影响下的地缘关系,加强多维度、多尺度、长周期的地缘环境驱动机制和地缘环境要素相互作用机制探讨,拓展地缘环境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化面向“一带一路”的地缘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22.
作为地壳中第二大元素,硅对土壤形成、陆生高等植物和水生浮游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变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关于陆地和海洋系统的硅循环研究相对成熟,而大气系统中的硅研究明显缺乏。气溶胶是大气中的活跃组分和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载体。目前关于气溶胶中硅的组成、来源以及部分地区硅沉降负荷的重要程度的认识还不够,制约了对表层地球系统中硅循环的认知。基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气溶胶硅的组成及其与其他元素间的耦合关系,综述了新兴的硅同位素在大气颗粒物溯源方面的应用,分析了沿海地区硅长距离传输的生态效应以及硅纳米颗粒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总体来说,气溶胶中硅以无机硅为主,部分近海海域气溶胶硅的沉降对于浮游植物生长具有控制作用。未来需要针对气溶胶硅的产生和转化机理、硅沉降及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以及硅纳米颗粒的毒理效应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风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表作用,能造成岩石崩解或分解,并使岩石在结构或成分上不同于基岩。为研究页岩风化过程中矿物转变机制及主微量元素变化规律,以四川北部江油地区韩家店组页岩风化剖面为实例,采用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和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对不同风化层及基岩层的矿物成分及主微量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基岩相比,风化层中方解石和长石等矿物占比降低,石膏和黏土矿物等次生矿物生成;根据元素地球化学质量迁移系数计算得出:与基岩相比,风化层中Mg、Ca、Fe、Mn、Sr和U等元素明显亏损,Pb、Zn、Cu、Rb和Cs等元素富集。风化层中稀土元素含量增加,可能是风化生成的黏土矿物吸附稀土元素导致的。根据化学蚀变指数(CIA=69.51~76.21)判断该剖面属于中等风化程度,A-CN-K图解显示剖面处于脱Ca和Na早期风化阶段。根据垂向剖面上Si/Al、Ca/Al、Mg/Al、Na/Al、K/Al和P/Al等元素比值变化规律及样品中元素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方解石和磷灰石等矿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解,次生矿物铁锰氧化物和伊利石等生成。因此,风化剖面矿物转变及元素活动耦合性研究对于揭...  相似文献   
24.
基于改进RANSAC算法的屋顶激光点云面片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  卢小平  李珵  贾智乐 《测绘通报》2012,(11):31-34,46
基于改进的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RANSAC)对建(构)筑物屋顶面片进行点云分割,通过改进种子点选取方式来提高面片分割的置信度,并将点到平面距离的标准差作为判断准则,以提高分割面片的准确性。同时,采用KD-Tree组织点云,根据空间平面的法向量、连通性分析、点云的R半径密度对分割的面片进行优化处理,试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建筑物屋顶面片进行点云分割。  相似文献   
25.
数字图像监测系统应用于高压导线覆冰试验(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real-time system of numeral image manipulation technology is employed to inspect the dynamic displacement of an engineering structure. First, the CCD vidicon aims at the fixed point. The image of the fixed point on the structure is gathered by a picture gathering card. By processing pictures with a self-programmed software, the real-time space coordinate of the calibration device can be obtained. Finally, the data is dealt with to get the movement curve, and the dynamic displacement is carried out. The system is applied to the test of a high voltage icing conductor.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dynamic data of the ice shedding conductor includes jumping amplitude, displacement-time curve and attenuation proces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0778077, No.50608036).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MD-100型全液压锚固工程钻机夹持器的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应用情况。并采用ANSYS软件对其受力复杂的零件——连杆进行了应力计算。  相似文献   
27.
概述了“96121”天气实况电话查询系统的组建和设计方法。其中包括系统结构、功能、语音合成 ,程序编辑的基本思路以及传输方法等。  相似文献   
28.
地缘环境研究是当前国内政治地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概念、内涵、分析框架、空间分异、系统模拟等领域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于地缘战略交汇区这一特殊地缘政治区域的地缘环境研究鲜有涉及。论文基于地缘战略的空间和权力属性,融合政治地理学的地缘环境、地缘位势,国际关系学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兼顾主体间性的哲学思想,构建了地缘战略交汇区地缘环境的评价模型,并以乌克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① 整体上,乌克兰的地缘环境演变态势趋好,但波动剧烈,未来其地缘环境还会出现间歇式动荡;② 受历史文化渊源、军事物质权力、战略投入意愿、经济相互依赖、地理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在乌克兰一直保持较大的地缘位势优势;③ 德国在乌克兰的地缘位势年际起伏较大,近年来主要受地缘经济因素的影响呈升高的趋势。法国和美国在乌克兰的地缘位势一直低于俄罗斯和德国,未来法国地缘位势会小幅升高,美国将会降低。论文提出的地缘战略交汇区地缘环境评价模型,经历史验证,评估结果与乌克兰国内政局演变态势拟合度较高,模型可靠性好,可为其他地缘战略交汇区的地缘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阿克苏地区大降水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06年阿克苏地区气象观测站资料,从时空分布及地形影响等方面对局地和系统性大降水进行了分析;普查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降水天气资料,探讨了大降水的预报指标。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大降水次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明显增加,50%以上发生在夏季,大降水集中出现在1~3h之内,1h降水量≥10mm一般出现在下午,傍晚是高峰期。局地大降水发生次数远多于系统大降水,有78.4%的局地大降水出现在西部和山区,东部和南部以系统大降水为主。大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巴尔喀什湖低槽和中亚低槽,中低层切变线、辐合线的暖湿区和高能区与大降水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0.
对2013-07-31陕西中部地区一次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气象要素演变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次过程为一次典型飑线天气过程。对此次飑线的生成原因、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控制的天气环流形势下出现,高空冷平流和低层暖平流的配置加剧了层结不稳定性。雷达回波图上,飑线以后续线型为主,呈典型的带状回波;强回波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强风速辐合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高值中心强弱交替等特征,对此类飑线天气的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