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0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陈超云 《极地研究》1996,8(3):16-22
分析了采自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海槽中PC10孔(753cm长)的39个样品,共鉴定有孔虫14属21种。有孔虫埋藏可分为硅质壳、钙质壳和混合壳组合。硅质壳组合代表正常的深海沉积环境,反映了相对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钙质壳组合是浊流沉积的产物,反映了很强的海底水动力条件;混合壳组合则代表趋于正常的深海沉积环境,反映了由强渐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晚第四纪以来,本区经历了暖-冷-暖的气候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
一、地理位置和目的意义麦克期葳尔湾位于乔治王岛与纳尔逊岛之间。它的西北面、北面和东面为乔治王岛,西面为纳尔逊岛和菲尔斯海峡,南面和东南面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  相似文献   
23.
为了普查和勘探陆架上的新油田和固体矿产,研究俄罗斯南部海洋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正是在这里,解决着亚速海一黑海盆地的地层和古地理,以及与同时代形成的地中海和里海沉积层对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4.
桑红 《海洋世界》2008,(9):40-44
太平洋作为世界第一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东经146°51’)与印度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西经67°)与大西洋分界,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往印度洋,面积17967.7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5.2%,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  相似文献   
25.
欲望的海峡     
李方 《地图》2009,(1):62-65
我小时候喜欢在作业本背面画一些子虚乌有的地图。可能由于当时读了点英国史,一般我会在地图中央画一个岛国,旁边有一个大陆帝国,两者展开争霸战。现在回想起来,我那些地图可能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就是岛国与大陆之间距离太远,而不是由海峡隔开,这可能会削弱岛国干预大陆事务的欲望。事实上,早期乌托邦作品杜撰的理想社会,大都是远离大陆的岛国形态。  相似文献   
26.
在利用改进的POM模式的基础上,嵌套西北太平洋区域模式HAMSOM结果,建立1个日本海对马海峡海域斜压准预报模式.通过与已有的观测和研究进行对比,得到较为可信的模拟结果.以温度场和盐度场为参考,系统分析讨论该海域的环流结构及其季节变化.对于温度锋和盐度锋的位置,以及对马暖流的流核等存在争议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对马海峡作为日本海的上层水体主要输入区域,对马暖流携带的高温高盐水经过该区域时,在温盐等方面呈现出自南向北的递减变化趋势.对马暖流被对马岛分为东西两支,流核深度随季节变化,并且明显存在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27.
刘伉 《地图》2009,(5):140-141
在当代,石油为能源中的天之骄子,而海湾地区又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石油产地,因而扼海湾进出咽喉的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大增,在当今世界上,仿佛成了千百条海峡中最重要的一个。所谓霍尔木兹,本来是一个城市和港口名字,后来成为岛名,最后才转用为海峡的名字。现在,霍尔木兹以海峡的名声大振,霍尔木兹岛也“健在”,  相似文献   
28.
吕宋海峡内波吸引子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rnal waves propagate along wave beams that are inclined with respect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It is conjectured that the internal waves generated in the Luzon Strait may be confined between the double ridges in the strait and concentrate to a closed trajectory, the so-called internal wave attractor, due to the reflection of wave beams from the lateral boundaries, sea surface and bottom. This work carried out two experiments using a three dimensional non-hydrostat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MITgcm,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ridges in the Luzon Strait allows for internal wave attractors. Baroclinic current in both of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e forming of ring-like patterns in some section around 20° and 21°N, indica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wave attractors are allowed in the Luzon Strait. The different resolutions and initial conditions in the two experiments also reveal that the internal-wave-attractor phenomenon is robust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29.
A three-dimensional isopycnic-coordinate internal tidal model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tion,propagation, vertic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version of M2 internal tides in the Luzon Strait(LS) with mooring observations. Simulated results, especially the tidal current amplitudes, agree well with observations,demonstrating the reason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M2 internal tides mainly propagate into three directions horizontally, i.e., eastward towards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westward towards the Dongsha Island and southwestward towards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idal current amplitudes decrease as distance increases away from the L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y show an obvious decreasing tendency with depth. Between the double ridges of the LS, a clockwise gyre of M2 baroclinic energy flux appears, which is caused by reflections of M2 internal tides at supercritical topographies, and resonance of M2 internal tides happens along 19.5° and 21.5°N due to the heights and separation distance of the double ridges. The total energy conversion in the LS is about 14.20 GW.  相似文献   
30.
从海洋动力学角度,概述了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南海分支的主要入流和出流通道—吕宋海峡和卡里马塔海峡的研究现状。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南海分支是太平洋、南海和印度尼西亚海域进行水体和热盐交换的传输带,对西太平洋、南海、印尼海和东印度洋的环流系统有重要影响。吕宋海峡水交换和卡里马塔海峡贯穿流都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季节变化特征,对维持南海的物质、能量和动量平衡起重要作用。太平洋通过吕宋海峡向南海输运水体和热盐,并传递ENSO等气候信号,对南海的环流、水体和海洋环境都产生重要影响。卡里马塔海峡向印度尼西亚海区的水体和热盐输运对印度尼西亚贯穿流有重要意义。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南海分支和印尼贯穿流的年际变化趋势呈反位相,两者相互调制相互影响,维持了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间的平衡关系,对全球大洋环流的结构和长期的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