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5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旱涝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43  
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旱涝指数及其旱涝标准的划分方法,并运用该指数对近50a(1951-2000年)来华北地区夏季旱涝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其他旱涝指数的比较分析,发现该指数能较合适地反映区域旱涝的程度和范围,且划分旱涝的标准较客观,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2.
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SSTA响应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NCAR CCM2模式,通过设计多组数值试验方案,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对赤道中东太平洋、中纬度太平洋秋、冬季SSTA的响应。模拟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太平洋SSTA均存在一定的响应,但冬季风对SSTA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季节和海域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的异常响应形态。东亚冬季风对秋季SSTA的显著响应区域位于中纬度太平洋地区,该区域的SST的持续异常,可以引起欧亚、北美地区冬季大气环流的异常,并伴随有明显的EU型和PNA型波列特征,秋季中纬度太平洋SST持续异常偏冷(暖),能够引起有利于强(弱)东亚冬季风的环流异常。而冬季风对冬季SSTA的响应则为赤道中东太平洋和中纬度太平洋SSTA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两个区域SSTA的同时强迫下,大气环流表现出类似PNA及WP型波列分布的异常响应特征,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正(负)的SSTA及中纬度太平洋负(正)的SSTA,将导致弱(强)冬季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分析了近55 a来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1)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有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第一模态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一致变暖;第二模态表现为80年代以后东北、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升高,而西南、华南地区气温降低。2) 西伯利亚高压变化与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第一模态关系密切,当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反之亦然。3) 北极涛动(AO)与冬季气温变化的第二模态关系密切,它与中国冬季气温相关最显著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当AO为正位相时,上述区域气温往往偏高。  相似文献   
24.
全球变暖形势下中国陆表水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中的10个耦合模式CO:加倍试验和控制试验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变暖,东亚夏季风增强,冬季风减弱,使得冬夏季向中国区域输送的水汽都增强;中国区域降水,夏季除长江流域外基本都增加,冬季除华南外都增加。夏季降水蒸发差(P—E)除了在东北和南方增加外,从长江流域一直到西北有一带状减小带;冬季几乎所有模式的P—E表现为北方增加、南方减小。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降水、蒸发和径流的综合结果以及积雪的作用使得土壤湿度在干旱区增加,且冬季干旱区土壤变湿的强度和范围大于夏季,然而在其他区域土壤湿度减少。上述结论是基于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对未来气候的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模式间存在较强差异性,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5.
中高纬度地区500 hPa高度场动力预测统计订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EMETER多模式集合研究计划中Météo France模式的预报资料集,在分析其对冬季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20°~90°N)500 hPa高度场预报效果的基础上,针对模式预测较差的模态分别运用最优子集回归修正方案和回归-相似相结合的修正方案对其进行订正。结果表明:数值模式对观测模态的预测能力并非随模态数的增加而递减,方差贡献较小的模态的预报效果可能好于方差贡献较大的模态;基于最优子集的回归订正方法未能改进原模式预报技巧;在最优子集回归基础上再经相似订正的方法 (DAP-OSR) 能够改进预测效果,独立试报的距平相关系数平均每年提高0.1。  相似文献   
26.
夏季北半球环状模态及其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CEW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北半球夏季(6—8月)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SLP)场进行EOF分解,其主要模态之一为夏季北半球环状模态(Northern Hemisphere annularmode,NAM),体现出大气的纬向对称结构,SLP异常场在北极和中高纬地区呈现反相变化分布。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可知,夏季的环状模态具有准2a和准6a的年际周期,同时还具有准11a和准21a的年代际周期,其年际周期信号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27.
利用新建的1981—2018年区域持续性强降水个例集、1981—2018年中国逐日降水量及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运用江淮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典型模态个例样本及残差神经网络(CNN),通过迁移学习分步训练建立针对江淮强降水的环流客观分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1981—2015年全国持续性强降水个例的环流进行客观分型,比较其与相似量(R)分型、余弦相似系数(COS)分型的效果,且对2016—2018年逐日环流进行客观识别与分型。结果表明:迁移CNN在拟合准确率达到100%后,测试集损失函数很快稳定,准确率较高,比R分型、COS分型效果好。在强降水客观分型中,迁移CNN所得各型与典型模态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远高于R分型、COS分型,其中不一致型个例分析表明迁移CNN所得各型与典型模态降水间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R分型、COS分型。在独立样本分型中,迁移CNN所得各型与典型模态降水的相关系数也均高于R分型、COS分型,且对非持续性强降水环流分型也存在一定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8.
利用1958—2013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月降水资料,研究了西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WIOVC)与江淮夏季降水关系年代际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两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经历了两次转折,1950年代末期的不显著关系在1970年代末转为显著负相关,又在1990年代中后期变为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是由WIOVC的年际异常和热带背景场的年代际变化共同作用造成的。在1980年代以前热带东太平洋大气异常偏强的下沉运动背景下对应东亚夏季风偏强,WIOVC与江淮夏季降水关系不明显。1980年代—1990年代中期,热带东太平洋大气异常偏强的上升运动背景对应东亚夏季风偏弱,WIOVC与江淮夏季降水呈显著反相关。1990年代中期以后,热带东太平洋大气仍为异常上升运动,且热带中太平洋为异常下沉运动,对应东亚夏季风进一步减弱,WIOVC与江淮夏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9.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战略举措和重大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通过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全面提升气象业务的科技内涵和服务能力,实现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伟大历史使命,要加深对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主动融入、主动接轨、主动服务到中国气象事业中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夏季降水预报虽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夏季雨型预报中引进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首先,根据雨型与前期环流和海温的关系,从前期冬季资料场中找预报因子;然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我国夏季的雨型进行模拟预报,以前40年资料做训练样本,让网络在一定的学习规则下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