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通过回顾,展望及对现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有关条文的理解,论述了历史地震研究在工程地震中的重要作用。历史地震研究,不仅在甄别历史地震参数、评定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分析地震资料的时空不均匀性和历史地震对场地的方面是主要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提供具有概率含义的抗震设防参数、编制综合性的设防区划图、确定背景地震强度等方面,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1604年泉州大地震的资料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素娟 《华南地震》1994,14(4):47-51
合理使用历史地震资料是科学地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的关键问题之一。以1604年发生在泉州海外的大地震为例,阐述了如何分析与使用历史地震资料,以便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抗震设防依据。  相似文献   
23.
论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分析在工程地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4.
青藏高原地区的P、S波与上地幔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地震的 P、S 波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传播特征表明:(1)在高原地区不存在明显的“影区”现象;(2)振幅随距离的变化,在10°~12°出现极小值,在20°附近出现极大值;(3)2°到30°的走时曲线可以用4段直线来描述,推断的上地幔结构为:界面深度(公里) P 波速度(公里/秒) S 波速度(公里/秒) Vp/Vs53±2 8.15±0.03 4.58±0.03 1.78196±36 8.37±0.08 4.59±0.11 1.82463±83 9.68±O.19 5.37±0.34 1.80736±121 11.21±0.26 6.19±0.20 1.81(4)高原地区上地幔顶层的温度可达800℃~1000℃,岩石层的厚度约为200公里。文中还简要地讨论了本文结果的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25.
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不仅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的著名的大地震之一,而且也是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少数大地震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海原大地震的动力学过程,有助于对大陆内部地震成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26.
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划分原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地划分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是地震区划和地震动预测的基础课题。该文在地分析地震科学联合中基金6个有关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对12个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再研究与论证,从中总结出适合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鄢家全  贾素娟 《中国地震》1996,12(2):173-194
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不确定性,对弱地震活动区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正确二划分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是地震区划加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本文以东北和华北地区为例,较为系统地整理了大量基础资料,从众多典型震例分析结果中提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对长春,吉林等地区进行了实验划分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了划分原则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此同时,还对本文取得的进展和有  相似文献   
28.
贾素娟 《中国地震》1996,12(4):411-420
合理地确定场地的历史地震影响烈度,是工程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广东南澳跨海大桥场址为例。论述了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分析的要点。首先对南澳附近1918年7.3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及对桥址的影响烈度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