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海南部黄海槽沉积的成因及其浅地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松龄  李国刚 《海洋学报》1991,13(5):672-678
通过浅地层剖面仪测量记录的分析与研究,再与部分岩心的系统分析和14C测年资料相结合,发现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黄海槽沉积具有如下特征:黄海槽南坡,由岛架沉积所组成;槽口由风成沙丘群及其沉积所组成;中部槽底在海退初期为强沙漠化区,地层中出现若干具有平行斜层理的所谓“休止角”结构,反映为风成沙的沉积特征,后期槽底的北部也发育了薄层衍生沉积;北部槽坡上则发育了厚层衍生沉积。全新世海侵发生以后,也未改变这种基本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22.
苏北浅滩成因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指出苏北浅滩在全新世海侵发生前,有可能为独立的“沙漠堆积体”,而不是所谓古长江—古黄河三角洲沉积。晚更新世末期,冰期气候使蒙古高压增强,在风蚀出露的陆架上产生了沉积分异作用,较粗的物质在“苏北浅滩”附近集中,形成沙丘群;较细的物质被搬运至扬州—南京一带,形成了黄土沉积。来自黄河、长江等河流带来的陆源物质,随沿岸流的搬运而将过去的沙漠堆积复盖。所以“苏北浅滩在全新世海侵前是古风暴活动区;而海侵后又为风暴潮活动区,全新世海侵发生以后,陆架沙漠化作用终止。  相似文献   
23.
赵松龄 《海洋科学》2016,40(6):72-76
为扩大对中国东部存在低海拔古冰川遗迹的认识,作者参加了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于2015年9月2日到达台北。地质旅行的第一天参观了野柳地区的微地貌。经实地考察,作者确认野柳微地貌属于低海拔冰川成因。成群的圆形洼坑,就是大陆上常见的冰臼。野柳冰臼群的发现,表明中国台湾北部和中国大陆一样,最后冰期时期,曾发育低海拔冰川,留下了广为分布的古冰川活动遗迹。  相似文献   
24.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00号项目的研究内容为:晚第四纪海面变化、测量、对比及其应用.该项目的最终会议已于1987年7月20日至30日,在加拿大东部的哈里弗克斯市(Halifax)举行,来自28个国家,约有60多位科学家赴会.中国工作组正、副组长秦蕴珊、谢在团,秘书长赵松龄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分两阶段进行,从7月20日至26日为野外地质旅行时间,代表们考察了芬德湾(Fundy Bay)及其附近的大陆冰川堆积地貌、大陆冰川区海面变化遗迹和古岸线变迁的证据.经过一周的实地考察,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7月27日至7月30日,代表们在哈里弗克斯市的达尔赫斯(Dalhousie)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45位科学家在会议上作了科学报告,展示了各国对该项目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5.
关于渤海湾西岸自10万年以来的地层划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本文是根据几十个钻孔的野外与室内分析资料,从冰期与海退相一致、间冰期与海进相一致的概念出发,结合动物群和孢粉资料的分析,按照冰期与间冰期的观点,对渤海湾西岸自10万年以来的地层划分问题,提出初步意见。同时,对我国大理冰期的再划分问题,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6.
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始于第四纪初期,目前仍处于强烈隆起阶段。根据钻孔和浅地层剖面仪测量等大量资料的研究,更新世以来东海陆架的周边也处于快速隆起时期,冰期海退时期的地壳回弹作用有可能加大了东海陆架区的地壳上升量。  相似文献   
27.
渤海海底埋藏黄土及沿岸出露黄土的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自60年代以来渤海海底的15个地质钻孔及最近的大量海上调查资料,在其他学者对渤海沿岸出露黄土各种特征详尽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渤海的陆架区环境特征。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末期强劲的西北冬季风使出露的渤海海底部分发生沙漠化,在下风头形成黄土堆积。部分黄土被全新世海相层覆盖形成埋藏黄土,在辽东半岛、庙岛群岛及山东半岛沿岸则形成出露黄土。  相似文献   
28.
近百年来,随着工业的兴起、农业的开发、人口的剧增、大量化石能源的应用,向大气中释放出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和氟氯碳等气体,它们能吸收来自地表的辐射热,增强大气层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使大气下层的温度逐渐升高。由于气候转暖,平均温度回升,来自冰盖区和冰川区的融水增加了海洋的体积、扩大了海洋的面积,从19世纪  相似文献   
29.
自从几位英国地理学家访问了中国、并报道中国自然地理研究概况以来已将近十年了。那时,虽获知中国科学家对海洋地质学、海岸地貌学和南海珊瑚礁工作的兴趣,但是都无法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已经完成的海岸与海面变化工作相类比。除了在Bird(1985)和Bird and Schwarfz(1985)的最近总结外,很少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有关于海岸和海面变化的论文在会议上宣读或公开发表。1986年10月7—14日在山东青岛和烟台举行的国际海面变化及应用学术讨论会则改变了这种情况。这次会议得到了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30.
晚更新世末期东海北部古冬季风盛衰变更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末次冰期最盛时期,干、冷气候盛行,渤海、黄海的大部分地区出现沙漠化,形成众多的沙丘。随着干冷气候的减弱,长江三角洲一带出现硬粘土沉积。冰消期的到来,古季风活动的进一步衰退和海面的不断升高,来自陆架区的东北风不再是干冷的气流,而是湿度逐渐增大的冷湿气流,出现了有利于沼泽发育的环境,以致全新世海侵前夕往往形成薄层泥炭沉积。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古冬季风发生、发展和衰退过程与沙漠、硬粘土和泥炭层形成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