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3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对南迦巴瓦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内旁辛蛇绿岩中变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后,发现该基性岩为玻安岩,具有SiO2>53%,镁指数(Mg#)>0.6,难熔元素(Cr、Co和Ni)明显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Zr、Ti和Y)亏损等玻安岩所具有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旁辛蛇绿岩中玻安岩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不仅能与世界著名的玻安岩进行对比,而且也能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日喀则和得几蛇绿岩中的玻安岩进行对比。因此,可以认为南迦巴瓦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2.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一带断续分布的直白高压麻粒岩,是一套相当于下地壳根带深度形成的高压麻粒岩相岩石。该麻粒岩相地体归属印度大陆东北端,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麻粒岩相岩石之一,其变质作用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碰撞过程中发生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对于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观注的焦点。本文在1:25万墨脱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依据高压麻粒岩相岩石出露的大地构造背景,讨论了与之有关的若干问题,并提出适合该区的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机制和折返过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3.
郑来林 《地球学报》2002,23(3):229-232
对陕西略阳细碧角斑岩的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全岩O同位素的研究,认为细碧角斑岩是海水与玄武安山岩的交代产物;交代作用初期岩石中的Na2O含量升高,而MgO、CaO降低;交代作用后期岩石中的MgO升高而Na2O含量降低,即在整个过程中岩石的Na2O含量是一个最大值,而MgO有一个最小值。矿物组合由钠长石、绿帘石、少量绿泥石组成,最终产物为绿泥石和石英。  相似文献   
24.
论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大峡谷北部的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可分为若干亚带,但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期次,分别与两次大规模造山活动有关,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在本区形成大量中新世花岗岩体,分布在离雅鲁藏布结合带较近部位;本区北部大量的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花岗岩,据其空间展布、岩浆活动时间、成因类型和岩石组合特征分析,应与怒江特提斯洋的闭合造山有关,同时说明本次造山作用可能是中生代的一次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5.
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构造结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重点介绍了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构造结的地质概况、变质作用、隆升速率及边界断层的性质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在东构造结的现有研究基础上,将两构造结进行了对比,为进一步探讨构造结在陆-陆碰撞圾碰撞垢的会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26.
藏东南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藏东南南迦巴瓦峰地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呈弧形大致沿雅鲁藏布江分布,出露宽度2~10km。带内岩石变质、变形强烈,按产状可分为两大类:基质和岩块(片)。岩块(片)包括蛇绿岩套中的超镁铁岩、辉绿岩墙和辉长岩,石英(片)岩,大理岩和两侧老基底片麻岩等。岩块(片)大小不一,大的延伸可>50km,小的仅约0.5m;基质是塑性变形十分强烈的绢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绿片岩等岩石组合。变质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蛇绿混杂岩带可能由形成环境不同的“碎片”组成,包括弧前扩张带、岛弧、弧后盆地及洋岛等环境,是典型的消减带环境的蛇绿岩(SSZ)。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说明蛇绿岩可能在200Ma前形成,比原认为距今110~120Ma要早得多,这一结果与该带其它地段的研究成果相似。  相似文献   
27.
广泛分布在冈底斯岩浆岩带上的林子宗火山岩及与下伏地层间的区域不整合提供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重要证据.本文对冈底斯中段谢通门地区林子宗火山岩年波组下段玄武安山岩中斜长石进行了40Ar-39Ar测年分析.结果表明,年波组火山岩形成于51.67±0.29 Ma,与林周地区年波组火山岩年龄基本一致,均为始新世.结合该区林子宗火山岩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出谢通门地区林子宗火山岩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  相似文献   
28.
西藏波密—林芝环境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利用遥感技术和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波密—林芝环境地质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部构造结及其所形成的活动断裂系统控制了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发育、水文气候和植被,进而控制洪涝、岩崩、泥石流、滑坡和崩塌,以及地震等灾害,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9.
本文在区域地质、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和高精度磁测等方面对色药异常区的铜找矿前景进行初步分析。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编制异常图,发现区内Mo、Cu、Bi、Pb、Zn、Sb、Sn、W、Ag、Hg等元素均有不同规模的异常,且Mo、Cu异常规模较大。通过高精度磁测结果显示区内有3个磁异常,已知铜矿化点均位于磁异常附近。通过土壤测量数据研究元素间的组合关系,推断区内可能的矿床类型与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并对区内已发现的1号铜矿化点进行重点研究,表明区内寻找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0.
冈底斯中段林子宗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泛发育在冈底斯岩浆岩带中的林子宗火山岩及其与下伏地层间的区域不整合提供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重要证据.谢通门地区的林子宗火山岩早期以中基性-中性岩为主,夹少量流纹质凝灰岩,晚期以流纹质火山岩为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早期以钙碱性为主,带有较多陆缘火山岩特征,中期开始出现标志陆内活动的钾玄岩,晚期更多地显示了加厚陆壳条件下火山岩的特点,记录了由新特提斯俯冲消减末期过渡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信息.中基性岩浆来源于俯冲带的地幔源区,长英质岩浆形成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同位素年龄资料,可以认为林子宗火山岩中高钾流纹质火山岩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阶段陆壳缩短加压升温引起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