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页岩气藏中分布着大量的天然裂缝,天然裂缝既是气体的储集场所也是气体的渗流通道。为了分析天然水平裂缝对页岩气产能的影响,将页岩气藏的基质和裂缝简化为双重介质模型,建立了三维地质渗流模型,并 采用有限元程序 COMSOL Multiphyscis5.1进行了求解,同时利用现场测井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然水平裂缝的宽度、空间展布情况、充填以及密度等参数对产能的影响。三维地质渗流模型与二维地质模型相比由于考虑了水平向的裂隙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当天然水平裂缝的导流能力比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强时,考虑天然水平裂缝时的页岩气产量是不考虑时的两倍。裂缝的宽度实际变化不大,裂缝的导流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填充情况对渗透率的影响。在本模型的几何尺寸下,人工裂缝比天然裂缝的渗透率高1个数量级,且1000d时,和不考虑天然裂缝相比,累计产量多出了近3倍。页岩气的累计产量还随天然裂缝垂向分布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000d时,裂缝由0增加到1条时,累计产量可增加近4倍,裂缝由2条增为3条时,累计产量增加量为5×108m3。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人工裂缝的设计需考虑到储层中天然水平裂缝的相关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马来半岛东部彭亨河28个站位和吉兰丹河2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测试,对比分析了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了稀土元素组成的控制因素和物源示踪意义。结果表明,彭亨河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介于24.88~304.29 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165.22 μg/g,吉兰丹河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介于126.02~281.40 μg/g之间,平均值为181.15 μg/g。彭亨河大部分沉积物上陆壳(UCC)标准化模式为重稀土相对轻稀土富集,吉兰丹河沉积物轻重稀土无明显分异。沉积物源岩和矿物组成对两条河流的REE组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化学风化对彭亨河REE组成的影响大于吉兰丹河,而彭亨河沉积物粒度组成显著差异也导致了其REE含量变化范围更大。δEuUCC-(Gd/Yb)UCC关系图中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沉积物分区明显,表明其可作为定性判别两条河流来源的有效指标,并可用于海区沉积物来源的示踪和定量识别。  相似文献   
23.
东非海岸主要含油气盆地属典型大陆裂谷层序和被动陆缘层序叠合的断坳型盆地,是在冈瓦纳大陆裂解及印度洋扩张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下形成的,均经历了卡鲁裂谷期、马达加斯加漂移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三期构造演化。但是,南、北盆地在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及石油地质条件、油气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盆地早期受特提斯洋海侵影响,沉积发育了侏罗系潟湖相盐岩、浅海相泥页岩,而南部盆地处于强烈火山作用区,二者油气富集规律存在差异,烃源岩、储盖组合由北向南年代逐渐变新,目前北部油气发现明显更为丰富。初步分析认为,构造环境不同使得烃源岩发育北富南贫,断裂及塑性岩体作用形成的通源断层和有利圈闭存在差异,导致了东非大陆边缘南、北部盆地油气成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4.
The oil-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 were analyzed in the view of fluid dynamics by the authors. The key point of fluid dynamics is hydrodynamics. Oil-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re related closely with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hydrodynamic field. Based on abundant data, initial formation pressure and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water head were studied. They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distribution of hydrodynamic field and its hydrochemical features. Generally, the hydrodynamic field in the basin is obviously asymmetrical. In its north and east part, there are the areas of centripetal flow caused by topographic relief when meteoric water permeate downwards. Its south part is an evaporation-concentration area. The central depression is an area of centrifugal flow driven by sediment compaction and its cross-formational flow area. Only at the basin margin and in the local uplifted and denudated area are the meteoric water permeating downwards areas. The centrifugal flow driven by sediment compaction is the main dynamic factor that induces oil-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nd its formation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the main stage of oil-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reover, the evolution of hydrodynamic field has the cyclic property, which results in phased oil-gas migration by stages, and further dominates the terraced annular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concentric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sags.  相似文献   
25.
不同孔隙水成因的局部水动力单元是决定扶杨油层砂岩成岩相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区可以划分出与局部水动力单元直接相关的四个成岩相:大气水淋滤成岩相、混合水成岩相、埋藏压实水成岩相和古蒸发浓缩水成岩相、各成岩相的成岩特征、自生矿物组合、孔隙成因与孔隙组合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6.
页岩气藏中分布着大量的天然裂缝,天然裂缝既是气体的储集场所也是气体的渗流通道。为了分析天然水平裂缝对页岩气产能的影响,将页岩气藏的基质和裂缝简化为双重介质模型,建立了三维地质渗流模型,并采用有限元程序COMSOL Multiphyscis 5.1进行了求解,同时利用现场测井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然水平裂缝的宽度、空间展布情况、充填以及密度等参数对产能的影响。三维地质渗流模型与二维地质模型相比由于考虑了水平向的裂隙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当天然水平裂缝的导流能力比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强时,考虑天然水平裂缝时的页岩气产量是不考虑时的两倍。裂缝的宽度实际变化不大,裂缝的导流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填充情况对渗透率的影响。在本模型的几何尺寸下,人工裂缝比天然裂缝的渗透率高1个数量级,且1 000d时,和不考虑天然裂缝相比,累计产量多出了近3倍。页岩气的累计产量还随天然裂缝垂向分布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 000d时,裂缝由0增加到1条时,累计产量可增加近4倍,裂缝由2条增为3条时,累计产量增加量为5×108 m3。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人工裂缝的设计需考虑到储层中天然水平裂缝的相关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又反映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结果。在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过程中,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在垂向上具有阶段性,在平面上具有选择性。前者导致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垂直分带性,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1)大气水下渗淡化带,2)近地表蒸发浓缩带,3)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C1)—压滤浓缩带(C2),4)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和5)渗滤浓缩带等5种水化学剖面单元类型。后者决定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平面分区性:1)盆地边缘为大气水下渗淡化区,2)盆地中央为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区,3)越流区为过渡区,4)越流-蒸发区为浓缩区。在泥岩压实排水形成的离心流方向上,矿化度、Na+浓度、Cl-浓度和盐化系数升高,(CO32-+HCO3-、SO42-浓度、钠氯系数(γNa+/γCl-)和脱硫系数(SO42-/SO42-+Cl-)降低。在大气水下渗向心流方向上,矿化度、离子浓度和钠氯系数、脱硫系数和盐化系数一致升高。  相似文献   
28.
油气运移、聚集与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随着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地下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准噶尔盆地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侏罗系现今地下水动力场具有不对称性:西北缘和陆梁隆起以北地区发育向心流,凹陷内地下水动力表现为滞流,仅在莫索湾凸起及其以南地区发育弱离心流。研究区侏罗系地下水化学分布表明在盆1井西地区曾发育离心流,结合盆地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区侏罗系地下水出现滞流的时间应该在古近纪。  相似文献   
29.
黔南黄平凹陷及周缘古流体特征及其对油气保存的指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东南地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迄今已发现众多的残余油气藏,保存条件一直是制约该地区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以黄平凹陷及周缘海相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流体包裹体、碳氧同位素测试等手段,分析了研究区古流体活动特征,评价了研究区油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1)中晚燕山期-喜山期是研究区古流体活动的主要时期,在其构造挤压、抬升的背景下,地层流体在晚侏罗世-第四纪期间持续活动,其中白垩纪及新生代末期是最活跃的2个时段;(2)在以喜山运动为主的构造活动时期,研究区各个层位都不同程度遭受大气水下渗的影响,且随着地层层位由老到新,影响逐渐增强,油气保存条件依次变差;(3)黄平凹陷及周缘古大气水下渗深度的平面展布特征与其燕山期-喜山期的大构造背景相契合,佐证了古流体活动主要发生于该时期,其大气水下渗深度为1 400~4 100m,其中余庆、黄平-凯里、凯里-麻江等地区大气水下渗深度较小,是油气保存的相对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