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天山伊什基里克山一带东图津河组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伊什基里克山特克斯达坂一带地质调查,首次于该区发现了一套含晚石炭世双壳、珊瑚、腕足及植物化石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且其岩石组合及生物面貌与博罗霍洛山地层小区的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可对比.东图津河组在特克斯盆地的首次确立,具有重要的地层对比意义,至少说明在晚石炭世伊犁盆地与博罗霍洛山地块具有相同的沉积作用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2.
喀尔里克山冰川资源近50a来的变化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 - 1972年航拍调绘地形图、1992年8月15日Landsat TM、2001年9月17日Landsat ETM+和2006年8月22日LandsatTM影像数据,并以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1959年对天山现代冰川所作的首次编目登记数据为参考值,分析了喀尔里克山冰川资源近50 a来的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3.
对博格达—哈尔里克山地区不同地段石炭纪火山岩自然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组合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不同于大陆裂谷环境或伸展环境下的碱性双峰式火山岩构造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研究区火山岩大多数为钙碱系列,富Al高Ti,微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表现为火山弧环境。且认为研究区石炭纪火山活动可能与其南侧康古尔洋盆的演化相关。  相似文献   
24.
利用巴音布鲁克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逐年降水日数、降水量、以及5—9月不同量级降雨日数、降雨量,进而得到暖季不同降雨雨强,运用线性趋势系数、M—K检验及滑动71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巴音布鲁克山区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2a来巴音布鲁克山区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5mm/10a、3.2d/10a,然而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增加主要源自冷季而非暖季,年降水量与降水强度关系更密切。巴音布鲁克山区暖季5~9月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八成以上,暖季微雨日显著减少,小雨事件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减弱,大雨和暴雨的贡献率增加。冷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显著增加,冷季降水日数在1975年附近发生增多突变,冷季降水量在2003年后发生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25.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的数据对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的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截至2017年8月14日16时,共获得209个余震的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余震主要呈近EW向或NWW向分布,余震区长约50km,宽约17km。余震分布在主震的西侧,推断此次地震单侧破裂。余震震源深度为1~25km,其中,震级较大余震深度为8~17km。精河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随时间呈起伏状衰减,震后2天内比较活跃,此后出现较快衰减。随时间推移,余震区呈现中西部衰减慢、东部衰减快的特点。此次地震震中距2011年精河5.0级地震震中21km,相比2011年精河地震,其震源更深,震级更大,但震源机制解相近,均为逆冲型。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为此次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6.
压扭性走滑变形是陆内变形的最主要构造样式之一,并且是陆内造山系统得以形成的最基本构造样式。位于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哈尔里克山链,横亘在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是研究新生代山脉形成理想的野外实验室。本文结合压扭造山带的研究,通过野外地质填图、遥感解译和DEM分析,裂变径迹测试等研究,确认博格达—哈尔里克山与山脉隆起相关的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压扭性走滑断裂,认为它是晚新生代压扭造山带(transpressional orogen)。主要证据是:首先博格达—哈尔里克山与山脉隆起相关的构造变形为北东东70°走向和北西西290°走向,山脉两侧呈现向盆地方向的逆冲冲断构造,体现了近南北向为构造主压应力场特点;其次天池河床砂岩屑AFT分析出的年龄峰值集中在42.8 Ma(62.8%)、18.8 Ma(29.0%)、3.2 Ma(8.2%),表明样品所代表的流域地质体在42.8 Ma、18.8Ma、3.2 Ma经历了3次冷却事件。依据裂变径迹等年龄投影圈闭图显示博格达山裂变径迹年龄存在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基于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压扭造山模式也可以解释整个天山晚新生代山脉强烈隆升。  相似文献   
27.
28.
西天山伊什基里克山早石炭世火山岩浆作用及其成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天山伊什基里克一带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为岛弧环境的钙碱性钠质火山岩,Au-Cu异常与该火山岩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套合性,区内的金、铜矿点和矿化点也全部赋存其中,因而显示良好的金-铜成矿条件,其中与俯冲构造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为最主要类型.同一时代的库勒萨依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岛弧浅成岩,SiO2含量57.06%~70.74%,高Al2O3、Na2O、Sr和相对富集LREE,低MgO、Y、Yb和强烈亏损HREE; Na2O/K2O>1,Sr/Y平均57.67,正Eu异常,因而具有典型O型埃达克岩特征.库勒萨依斑岩与Mo异常套合好,已发现钼矿床,找矿前景良好.库勒萨依斑岩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共同构成了早石炭世岛弧火成岩组合,丰富了本区的构造岩石组合类型,对恢复西天山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也为深化西天山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指导寻找与岛弧火成岩有关的金-铜矿和与埃达克岩有关的铜-钼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2011年10月16日新疆精河县5.0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0月16日新疆精河县5.0级地震震中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乡境内,极震区震中烈度为Ⅵ度.震害调查显示,灾区房屋主要以老旧的土坯房为主,地震使本身老旧的房屋裂缝加宽,破坏加重.其次,灾区房屋震害还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特性,场地条件差异是造成距离震中较远的部分房屋破坏较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近40年来天山东段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经1959/1961年航片校正的地形图、1972年航片和1992年TM、2001年ETM+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人工目视解译,分析了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区1959/1961-2001年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59/1961-2001年冰川面积和储量减少量分别占1959/1961年的11.4%和12.3%.其中,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冰川退缩幅度大,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分别约为0.51%和0.508%,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退缩大幅减缓,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为0.1%和0.13%,90年代以后退缩速度又有加剧趋势,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增加到0.31%和0.34%.对流域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发现,1959/1961-1972年的冰川面积减少率大,主要与1959-1966年时段气温偏高、而降水偏少有关.升温幅度的增大是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研究区冰川退缩加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