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4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国际新开发的可识别持续闭合性阻塞和开放性高压脊事件的判别方法,讨论了欧亚地区不同区域500 hPa持续性高值事件(PMZ)的发生频率及其对中国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欧亚105°-125°E区域内PMZ事件与夏季尤其是6月大兴安岭地区气温关系最为紧密。105°-125°E地区PMZ事件频发时,贝加尔湖至中国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引起的下沉增温及晴空辐射造成大兴安岭地区气温偏高,同时,该地区对流层低层相对湿度条件较差,配合对流层中低层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系统以及下沉运动,不利于大兴安岭地区出现明显降水。此外,5月中亚两河流域位势高度可作为6月大兴安岭地区气温的前期预报指标,当中亚两河流域5月位势高度场偏高(低)时,6月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位势高度偏高(低),对应大兴安岭地区同期气温偏高(低)。  相似文献   
22.
利用1960-2010年华北、东北地区16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近51 a来≥0 ℃和≥10 ℃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暖对华北、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1 a来华北、东北地区气温增暖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达0.32 ℃/10 a(P<0.001),且与各项热量资源指标相关显著。随着气候变暖,≥0 ℃和≥10 ℃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显著增加,其气候倾向率分别在(30 ℃·d)/10 a和2 d/10 a以上;2000年以后亚热带北界和暖温带北界在华北、东北地区均出现了北移,以亚热带北界移动幅度更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年两熟制种植北界在山西和辽宁两省明显北抬,平均移动幅度超过1.5个纬距。华北、东北地区≥0 ℃和≥10 ℃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共同影响,≥0 ℃前者比后者的影响更明显,≥10 ℃两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3.
辽宁内蒙古AMDAR资料统计及个例预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5年1~6月AMDAR资料,根据天气预报业务需求,对辽宁、内蒙古地区具有业务应用意义的逐日数据进行遴选和统计,揭示了资料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2005年5~9月实时接收的AMDAR资料进行了个例预报业务试验,结果表明AMDAR资料在天气预报业务中,尤其是在临近预报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利用Micaps 3欧阳位温分析图,运用V-3θ图结构分析法,对2013年7月1-2日锦州东部地区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锦州地区短时局地暴雨过程是在东北冷涡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常规天气学角度预报短时局地暴雨难度较大,V-3θ图结构分析法利用特性层信息的非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反映垂直方向的涡旋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暴雨预报能力的不足。在短时局地暴雨发生之前12-24 h,锦州及其上游地区的V-3θ图有超低温存在;从暴雨开始至暴雨结束,锦州地区逐渐从“顺滚流”转为“逆滚流”;θ、θsed和θ*曲线有多处左倾转为平缓右倾,不稳定能量逐渐减少;水汽条件从有干层侵入至整层湿层,最后转为整层干层,这些特征对锦州地区短时局地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分析雷达速度资料可以判断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进而判断“滚流效应”,弥补V-3θ图时空分辨率低的不足;不同下垫面分布可以改变边界层的风向风速,从而影响“滚流效应”,这也是局地暴雨落区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5.
“070304”东北特大暴雪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孙欣  蔡芗宁  陈传雷  贾旭轩  乔小湜 《气象》2011,37(7):863-870
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百年不遇的暴雪及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背景分析,并对非地转湿Q矢量的贡献、降水相态变化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范围广、强度强的偏南急流不仅是水汽的强劲输送带,而且是低层锋区和低值系统加强、移动的必要条件;次级环流的强迫作用在暴雨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强弱与降水强度有直接关系。云系的高低与下落过程中的层结状态、低层锋区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面降水的相态。深厚强锋区、北上江淮气旋、低空急流、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上升支的强弱和位置与降水的强度、落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6.
利用1949-2010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62a来登陆辽宁热带气旋的生成源地、移动路径、登陆地点、登陆强度、登陆后影响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登陆辽宁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949-2010年共有18个热带气旋登陆影响辽宁,66℅以热带低压(TD)的强度登陆,61℅在08-20时之间登陆,78℅在辽宁境内活动时间为6-12h,89℅是在其他地区登陆进入黄渤海后在辽宁再次登陆,大连是登陆次数最多的地区,33℅登陆辽宁后减弱消失,登陆后移动路径主要有向东北向、偏北向、西北向3种移动路径。在此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建立了基于副热带高压、气旋源地和热带气旋前期路径等因子,预报登陆辽宁热带气旋后期走向[0]的预报关键区,为热带气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大雪预报失误个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1月6~7日大雪天气过程预报有一定难度,降水预报失误较大。在分析数值预报天气形势、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阐述了当时预报员的预报思路,分析实时天气形势的演变,指出300hPa上亚洲中部的西北或偏西风急流轴逐渐南压,是诱发实时天气形势突变的触发物理机制。上下层高空槽从后倾转为前倾,不利于强烈的上升运动产生。高空引导气流的演变,导致地面气压路径改变、暖湿空气的配置变化,是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2004年北半球500hPa夏季环流形势特征和7,8月距平形势场及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分析,概述了2004年辽宁夏季降水量接近常年,但7月降水偏多、8月降水偏少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9.
辽宁省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辽宁省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平台的总体结构,并对平台所包含的信息产品数据库、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子系统、信息产品编辑子系统和服务信息反馈子系统进行了概述。平台的建设有效地规范了专业气象服务工作流程,可进一步提高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并为省级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0.
近53年辽宁雾的时空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3年辽宁12个代表站的雾资料,分析了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辽宁年平均雾日地域分布呈现两高三低的形势。雾日的年际变化曲线较平稳,雾日最多的年份和最少的年份相差17d。沈阳与大连雾日变化相反,大连呈下降趋势,沈阳则在平稳中略有上升。辽宁大雾每个月都可形成,但沿海地区和内陆又有所差异,沿海地区主要出现在5~8月,而内陆地区主要出现在8~11月。雾日的天气形势可分为5~7种类型,其中以倒槽型、锋面气旋型、地形槽型、冷高压前部型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